提格蘭諾凱爾德戰役(提格累諾塞塔戰役)

提格蘭諾凱爾德戰役

提格累諾塞塔戰役一般指本詞條

背景,抓住機遇的新貴,引火燒身,後勤大師的低成本戰爭,虛腫的軍隊,山谷間的死亡陷阱,泥足巨人的塌陷,

背景

公元前69年,羅馬共和國在對本都王國的第三次戰爭中,大獲全勝。僅僅依靠海外的3個多軍團,他們便將厲兵秣馬的東方強敵擊退。屢戰屢敗的本都國王米特拉達梯六世,轉而逃入了自己女婿統治的另一個東方大國——亞美尼亞
作為當時的東方霸主與米特拉達梯六世的女婿,亞美尼亞國王提格蘭二世,不僅不準備將老丈人交給羅馬,甚至準備與共和國兵戎相見。但這個新晉崛起的強權,還是在自己的新都城下,遭到了可怕的失敗。

抓住機遇的新貴

提格蘭二世發行的銀幣提格蘭二世發行的銀幣
提格蘭二世統治的亞美尼亞,雖然歷史悠久卻從未成為過地區強國。無論是被米底人攻滅的古國烏拉爾圖,還是後來能為波斯帝國提供成千鐵甲騎兵的重要身份,都只能在歷史長河中博得一個不大的亮點。
進入希臘化時代,亞美尼亞人依然沒有擺脫這層命運輪迴的束縛。他們和西面的本都卡帕多西亞地區一樣,擁立具有波斯貴族血統的王室,成為塞琉古希臘帝國的盟友。他們的部隊依然會經常出現於帝國遠征軍的序列之中,但卻沒有出色發揮,無法為自己在歷史記載中,占據有限的篇幅。即便是在塞琉古帝國衰退後,他們依然毫無起色,並逐步成為了新崛起的帕提亞帝國的附庸。
被帕提亞騎兵擊殺的亞美尼亞騎兵被帕提亞騎兵擊殺的亞美尼亞騎兵
提格蘭二世的童年,就生活在這層陰影之中。米特拉達梯二世時代的帕提亞帝國,已經成為了近東地區的惟一強權。年幼的提格蘭,不得不被送去南方的泰西封做人質。成年後,才由帕提亞人欽點,並在帕提亞騎兵的護送下回國繼位。因此,他早年的統治也只是在為帕提亞人的地區戰略服務。米特拉達梯二世,通過亞美尼亞山區的小道,將大筆資金輸入北方的本都,支持後者與羅馬人的戰爭。
公元前91年,米特拉達梯二世死後,帕提亞陷入了內部不穩的局面。提格蘭二世抓住機會,擺脫了宗主對自己的控制。他首先設法在鬆散的亞美尼亞內部,建立初步的威權,接著又與本都王室聯姻,為自己尋找了一個兵強馬壯的盟友。
第一次本都戰前 亞美尼亞才擺脫帕提亞帝國的控制第一次本都戰前 亞美尼亞才擺脫帕提亞帝國的控制
之後,再利用帕提亞人的內亂,南下兩河流域北部地區。原本屬於帕提亞附庸的阿迪亞貝尼與半個米底地區,開始向他臣服。陷入內亂的塞琉古希臘人,則邀請他去治理敘利亞,讓他將版圖推進到了地中海沿岸。加上陸續投誠的高加索山區與整個裡海南岸,亞美尼亞人建立了他們歷史上惟一的大帝國。
公元前75年,第三次本都戰爭爆發。提格蘭二世又和老丈人聯盟,西征小亞細亞半島腹地,洗劫了大部分卡帕多西亞地區,並占領了奇里乞亞。至此,他的霸業達到了巔峰狀態。
通過聯姻結盟的提格蘭二世與米特拉達梯六世通過聯姻結盟的提格蘭二世與米特拉達梯六世

引火燒身

鼎盛時期的亞美尼亞版圖鼎盛時期的亞美尼亞版圖
公元前70年,被羅馬人打得大敗的米特拉達梯六世,還是不可避免地逃到了亞美尼亞境內。提格蘭可以選擇將老丈人出賣給西方的新興強權,也可以繼續支持本都人作戰。但他不僅沒有選擇前者,也沒有在實質上執行後一個戰略。
一方面,當時的羅馬軍隊還無法威脅亞美尼亞本身。他們在黑海南岸的帕夫拉哥尼亞地區,被堅持抵抗的錫諾普等希臘城市拖住。儘管本都的主力部隊已經被擊潰或消滅,這些不願意立即倒戈的希臘人,還是利用防禦完善的海港城市頑抗。這樣一來,提格蘭二世不僅有足夠時間進行戰爭準備,對局勢也缺乏必要的危機感。
另一方面,亞美尼亞人的新帝國在各方面都不夠穩固。這個強權興起的速度過快,本身也是利用了周邊強敵的無暇他顧而撿漏。他為了控制權勢,不得不採取很多高壓手段,近乎於倒行逆施。例如,在陶魯斯山脈西北地區建立一個新首都。將卡帕多西亞的希臘人、敘利亞東部的阿拉伯人、亞述人和本土的亞美尼亞人等民族,強制遷徙到那裡定居。同時,非常倚重自己任命的附屬國君主與外籍部隊,平衡內部大貴族的權勢。
學習羅馬戰術依然被被打敗的本都士兵學習羅馬戰術依然被被打敗的本都士兵
因此,在羅馬軍隊攻打亞美尼亞的前夕,提格蘭二世已經陷入了戰略迷局。他的成功源自機遇而非超強的個人能力,他在擴張中從未遇到對手的激烈抵抗,他的野心和內政問題還一直反覆折磨著他。這些因素在具體行動上的體現,就是亞美尼亞人既收留了米特拉達梯六世,又將他軟禁在一片沼澤地附近,不讓他與外界頻繁聯繫。
然而,黑海地區作戰的羅馬人,還是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對當地的控制。替代蘇拉成為東部總指揮的盧庫魯斯,派遣自己的弟弟到亞美尼亞來進行交涉。在得到一個傲慢的拒絕後,羅馬軍團在第二年就進入了亞美尼亞人的領地。
事情到了這一步,提格蘭二世的虛弱本質,依然在左右他的行為。起初,他斬殺了向他匯報情況的斥候,害怕羅馬入侵的訊息引發內部不穩。接著,在事情無法被掩蓋後,才任命他最信任的兩位將領去應付邊境危機。亞美尼亞人密特羅巴贊尼授命率3000騎兵與輕步兵去拖延羅馬人的進軍步伐,希臘人曼西阿斯則成為了新首都提格蘭諾凱爾德的防衛總指揮。至於他自己,則返回亞美尼亞本土去募集決戰大軍。
提格蘭諾凱爾德城的遺址提格蘭諾凱爾德城的遺址

後勤大師的低成本戰爭

羅馬統帥盧庫魯斯的部隊,一貫在規模上小於他所遇到的東方大軍。他在接管戰區前,身邊僅僅有1個軍團的微弱兵力。在抵達小亞細亞半島後,才又收編了2個被本都人擊潰的軍團。但這位後勤高手,卻用各種辦法將他們迅速恢復到最佳狀態。
羅馬名將盧庫魯斯 軍事後勤學大師羅馬名將盧庫魯斯 軍事後勤學大師
早在第一次米特拉達梯戰爭時,盧庫魯斯就作為總指揮蘇拉的副手,負責軍隊的後勤事務。他親自指揮一支募集來的希臘船隊,突破本都海軍與海盜的封鎖,在克里特島扶持了羅馬人在當地的第一個同盟附庸。隨後,抵達埃及的盧庫魯斯,成功的說服托勒密王朝提供足夠的軍糧,並用盟國羅德斯人的艦隊,運抵希臘前線。
上一次戰爭期間 盧庫魯斯曾經指揮同盟艦隊轉戰半個地中海上一次戰爭期間 盧庫魯斯曾經指揮同盟艦隊轉戰半個地中海
到了他親自上陣的第三次戰爭,盧庫魯斯的後勤籌劃才能,得到了徹底釋放。他一方面繼續使用合作愉快的希臘艦隊向埃及購買糧食,另一方面大量依靠羅馬人在半島的盟友幫助。通過減免貢賦,驅逐過度暴斂的包稅人,他獲得了沿海大部分城市的支持。因而,當看似兵力微弱的羅馬軍隊,在正面同數倍於自身的敵軍對峙時。數萬希臘和小亞細亞當地的同盟者,正在精心維繫羅馬軍隊的後勤補給線。他們的船隻為羅馬軍隊運糧,民夫與車隊負責陸上運輸,而自己的部隊也承擔了護衛任務。
結果,盧庫魯斯的軍隊不僅後勤無憂,更不需要羅馬元老院為他的戰爭提供額外撥款。他麾下的士兵還通過一系列勝利,積累了足夠多的戰利品。
為羅馬軍隊作戰的克里特弓箭手為羅馬軍隊作戰的克里特弓箭手
在決定入侵亞美尼亞後,這條非常有效而市場化的國際補給線,也從黑海沿岸一直延伸到了陶魯斯山脈的西側。他自己也為了減輕在內陸的後勤壓力,只率領12000人的精選步兵和數百義大利騎兵出征。一支由數千希臘人比提尼亞人和加拉太人組成的盟軍,被安排在後勤線上。這些人同樣也為羅馬軍隊里弱小的騎兵部分,增添了不少兵力。
他們在公元前69年夏季就推進到了提格蘭諾凱爾德附近,一路上沒有遭到山民的抵抗。後者既不想招惹這支軍隊,也不想為最近才征服他們的亞美尼亞暴君盡忠。密特羅巴贊尼率領的3000部隊,雖然對羅馬人發起了勇敢的進攻,卻被嚴陣以待的對手擊潰。
看似孤懸海外其實補給充足的羅馬軍隊看似孤懸海外其實補給充足的羅馬軍隊
真正的頑強抵抗,來自城市守軍本身。除了亞美尼亞軍隊外,還有不少亞述、阿拉伯希臘士兵在城裡負責不同的防區。指揮官曼西阿斯的抵抗意志,較為堅定。但他們還是只能守衛主城與要塞,而不敢在附近的馬場與平地上同羅馬人野戰。提格蘭二世在城市附近還建有自己的新宮殿,因不在整個防禦體系內,慘遭羅馬士兵的搶劫。
大撈一筆的盧庫魯斯,從容不迫的安排軍隊去建立圍攻陣地。他們在構築完嚴密的營地後,又挖掘了漫長的壕溝,包圍了建有22米高城牆的提格蘭諾凱爾德。接著,各類弩炮與攻城塔開始被拼裝起來。城裡的守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這座城市在表面上防禦完善,卻因為設計布局的紊亂而沒有希臘化城市所具有的超強防禦力。守軍沒有足夠的弩炮來進行反擊,只能倚重注入石腦油的燃燒物來焚毀羅馬人的攻城器械。
在羅馬人完成他們的全部陣地之前,數千亞美尼亞騎兵從東北面來襲。他們突破到提格蘭諾凱爾德城下,將困在城裡的皇室成員帶走。包括盧庫魯斯在內的羅馬人都明白,提格蘭二世的大軍已經距離不遠了。
提格蘭諾凱爾德的主城模型提格蘭諾凱爾德的主城模型

虛腫的軍隊

亞美尼亞宣傳畫上的提格蘭二世亞美尼亞宣傳畫上的提格蘭二世
公元前69年10月,提格蘭二世的亞美尼亞大軍,出現於被包圍的提格蘭諾凱爾德東側。他們的數量之多、規模之大,都超過了羅馬人的想像。
雖然自本都戰爭開始以來,羅馬人就見識了各種規模龐大的東方軍隊,但亞美尼亞人的暴兵能力,還是讓所有人大吃一驚。過去,本都人依靠海運也只能維持8-10萬人的總兵力。此時,走內陸而來的亞美尼亞人,居然號稱25萬人大軍。
這個數字顯然被嚴重誇大,因為負責後勤與開拓道路的部隊也不過35000人。但與盧庫魯斯那種國際化和市場化的後勤運作模式不同,提格蘭軍隊的後勤力量都是由君主本人統一管理和強征來的,效率較為低下。他們的存在本身,也意味著需要其他人為他們提供後勤支持。何況,亞美尼亞人也沒有本都人的龐大海軍,所有軍需都必須由士兵攜帶或從山路送來,至多只能保持不超過12萬人的規模。
正在構築圍城工事的羅馬人正在構築圍城工事的羅馬人
戰役前夕,提格蘭二世曾經向自己經驗豐富的老丈人請教對策。剛剛從軟禁中被釋放的米特拉達梯六世告誡他,不要與羅馬軍隊進行正面交戰,而應該用騎兵和城防來進行拖延戰術。為此,重新收攏殘兵的本都國王,還特意派出一支騎兵部隊去增援亞美尼亞人的戰鬥。提格蘭二世卻對他的建議,嗤之以鼻。
出於謹慎或是不自信,亞美尼亞軍隊沒有馬上進行作戰,而是與羅馬人隔河對峙。提格蘭二世幻想依靠軍隊的規模,逼迫對手主動撤退。他麾下不僅有阿迪亞貝尼與米底來的援軍,還有大量從高加索山區和裏海遊牧部落那裡招募的軍隊。結果自然是將領們在戰前會議中吵作一團,不是自吹自擂,便是彼此惡語相向。事情到了這一步,他自己恐怕也不太願意輕易出陣。為了展現自己的強大與雄主風範,只能略帶諷刺地稱敵人軍隊數量太少,作為外交使團又人數太多。
習慣於在海外長期作戰的羅馬士兵習慣於在海外長期作戰的羅馬士兵
在羅馬軍隊一邊,大部分將領也不願意在陌生環境下,同龐大的敵軍開戰。不少人擔心遭到城內外兩股敵軍的前後夾擊,勸說盧庫魯斯撤退。但盧庫魯斯卻決定儘快與對手接戰。作為後勤高手的他,非常明白敵人的現實困境。亞美尼亞人的按兵不動,也暴露了提格蘭二世對正面交戰結果的擔憂。

山谷間的死亡陷阱

10月6日,盧庫魯斯留下6000羅馬人和一些同盟軍圍城,自己親率剩下的6000軍團步兵列陣。負責支援的其他盟軍,也不過1000多騎兵和1000名弓箭手與投石兵。
高聲激勵士兵的盧庫魯斯高聲激勵士兵的盧庫魯斯
為了迷惑對手,羅馬軍團的24箇中隊,主動後撤。提格蘭二世的營地就位於東側的山坡上,將這一幕看的清清楚楚。他馬上調集來自高加索與裏海沿岸的遊牧騎兵,對羅馬軍隊進行追擊。同時,龐大的亞美尼亞步兵部隊,也準備在山下的河岸一側展開。但負責斷後的部分羅馬騎兵,卻突然掉頭反擊。這些來自義大利的戰士,用短距離內的衝鋒,就擊潰了還在射箭的遊牧對手。原本正在後撤的羅馬步兵,也立即完成了全軍轉身,向河的東岸殺來。
提格蘭諾凱爾德戰役中的機動與布陣提格蘭諾凱爾德戰役中的機動與布陣
提格蘭二世大為震驚,立即下令全軍離開山坡附近的營地展開。他將數萬模仿馬其頓方陣的重步兵放置在隊伍的最當中位置,並在兩翼部署了阿迪亞貝尼和米底的步兵部隊。位於左翼的前者,在塞琉古帝國統治時期,接受了部分模仿羅馬軍隊的改革。負責右翼的後者,則在依然使用傳統的波斯步兵戰術。由於不同於組成龐大方陣的亞美尼亞步兵,所以被很多羅馬人視為與自己類似的中隊編制。在他們的身後,還有兩位附屬國君主率領的具裝騎兵部隊壓陣。提格蘭二世的亞美尼亞本部騎兵,則隨自己一起構成了總預備隊,繼續占據原先的山頭位置。
亞美尼亞人的馬其頓式方陣亞美尼亞人的馬其頓式方陣
盧庫魯斯利用敵人的全軍出動,迅速摸清了對手的兵力布置。他隨即將騎兵撤回兩翼,下令步兵全速推進。由於亞美尼亞人在第二線位置還有大量的弓箭手存在,他要求全軍以最快速度進行貼身肉搏,避免在敵人占絕對優勢的遠射火力下運動。同時,他將騎兵分組使用,要求他們迂迴到側翼的山地,夾擊敵軍兩翼後方的重騎兵。完成這些部署後,他親自率領第二線步兵,進行大範圍機動。準備利用戰場附近的群山小道,偷襲提格蘭二世本人所在敵軍總預備隊。
就這樣,原本還自信滿滿的提格蘭二世,在自己選擇的有利位置,目睹了不可思議的慘敗。羅馬步兵的迅速衝鋒,讓剛剛完成整隊的亞美尼亞人措手不及。混亂的弓箭手隊伍還來不及彎弓搭箭,羅馬人的標槍就已經落入了前方的重步兵方陣。由於戰場空間極其有限,各民族的單位在緩慢的協調中,就遭到了猛攻。龐大的數量優勢,在這樣的環境下變得毫無作用。雙方很快就陷入了混亂的僵持。
衝鋒中的羅馬軍團步兵衝鋒中的羅馬軍團步兵
來自比提尼亞加拉太的騎兵,都非常熟悉山地環境下的機動作戰。他們利用對手緩慢展開的時間,成功迂迴到戰場兩側的山地。當敵軍的具裝騎兵進入平地,他們從高處突然衝下。由於地形限制,米底與阿迪亞貝尼的重騎兵都排列過於緊密。在遭到山地騎兵的熟練突襲後,亂成一團。一些人企圖調頭撤離,卻因為過重的馬甲而被輕易追上擊殺。其他人則本能地向前狂奔,一頭撞入了己方步兵的隊伍。
熟悉山地作戰的加拉太騎兵熟悉山地作戰的加拉太騎兵
盧庫魯斯親率的二線步兵,在迂迴到提格蘭本人所在的山頭後,發現大量的輜重部隊還位於山腳位置。羅馬人不經整隊,就殺了過去。這些被亞美尼亞國王強征來的民夫,根本經不住正規軍的猛攻,丟下輜重後一鬨而散。盧庫魯斯又讓手下暫時不要忙於搶劫,朝著山頭衝去。提格蘭二世已經和他的騎兵也被這樣的突襲所打懵,很多人來不及調頭就被羅馬人用重標槍捅殺。更多人也像他們在兩翼的同僚一樣,不顧一切地沖向了身前的步兵隊伍。
知道自己大勢已去的提格蘭二世,開始設法從死亡包圍圈中逃走。他先將王冠戴到一個兒子頭上,希望後者成為他的替身。在發現這個逆子不堪重用後,又找來自己最信任的奴隸去充當影武者。
衝下山坡的亞美尼亞具裝騎兵衝下山坡的亞美尼亞具裝騎兵
羅馬軍團步兵與他們的同盟軍羅馬軍團步兵與他們的同盟軍
在他忙著為自己的身家性命花心思時,龐大的亞美尼亞大軍,已經在羅馬人的包圍圈中,血肉橫飛。大縱深的方陣和行動遲緩的騎兵一起,被擠在越來越小的空間內,動彈不得。羅馬軍隊則在外側不斷砍殺面前的受害者,逼著更多人成堆積壓在一塊,相互踐踏。人與馬匹的絕望嘶吼,響徹整個山谷。
羅馬軍隊一邊的比提尼亞同盟軍羅馬軍隊一邊的比提尼亞同盟軍

泥足巨人的塌陷

數小時內,龐大的亞美尼亞大軍就毀於一旦。提格蘭二世利用混亂場面,終於逃出生天。但數萬為他的霸業而奮戰的士兵,已經命喪當場。兩個被他安排上王位的屬國君主,顧不得宗主的威嚴,爭相向羅馬軍隊投降。
亞美尼亞人的軍事精華在幾乎全部消滅亞美尼亞人的軍事精華在幾乎全部消滅
提格蘭諾凱爾德城內的守軍,依然堅持了幾天。但作為希臘人的曼西阿斯,卻開始懷疑起那些從卡帕多西亞和奇里乞亞來的希臘部隊。他有充分的理由認為,這些人可能第一個放棄戰鬥。於是,他帶著亞美尼人,將這些城裡最有戰鬥力的士兵繳械。害怕受到屠殺的希臘士兵,轉而用木棍自衛。當處決他們的蠻族士兵到來後,被希臘人用木棍打得丟盔卸甲。重新武裝起來的希臘僱傭軍,迅速占據了城市的一片區域,並向城外的羅馬人投誠。於是,原本還能堅持許久的亞美尼亞王都,也被羅馬人輕易攻克。
提格蘭諾凱爾德的慘敗,不僅讓提格蘭二世的主力軍隊被摧毀,也讓他的霸業戛然而止。此後,原本趾高氣揚的大王,只能以一個騎兵將領的位置為老丈人米特拉達梯打下手。但剛剛完成重組的本都軍隊,根本無法挽救他的帝國。盧庫魯斯則一路殺入他的本土,並且南下敘利亞地區,將留在各地的亞美尼亞王室軍隊殲滅。受到鼓舞的部分亞美尼亞貴族與敘利亞希臘人一起,很快就脫離了提格蘭二世的控制。曇花一現的亞美尼亞帝國,被迅速瓦解。
來自卡帕多西亞與奇里乞亞的希臘僱傭軍來自卡帕多西亞與奇里乞亞的希臘僱傭軍
其實,縱觀亞美尼亞人與羅馬衝突的全過程,泥足巨人的本質是早已暴露無遺。提格蘭二世的暫時成功,促成了他對投機取巧的依賴。但他本人在各方面的才能,都不足以去實現心中的巨大野心。相反,一系列內部問題還有力牽制了他的戰略決策。當羅馬人成為足夠強勢的外力進入後,這些內部問題也就紛紛暴露出來。
戰場上,提格蘭的大軍就如同所有的東方帝國軍隊一樣,習慣於依靠數量優勢而非質量實質。相比經常還能獲得小規模勝利的本都人,他們的軍隊在訓練與指揮上,都更為孱弱不堪。本都人可以利用大量希臘化人口來擔任軍隊的合格主力或軍官,亞美尼亞人卻只能依仗山地蠻族來進行粗糙而無效的模仿。
這不僅解釋了為何本都人可以與羅馬周旋許久,而亞美尼亞人則只會在混亂中被一擊而亡。更說明了軍隊乃至其依附本體的差距,是無法通過堆砌數量和簡單模仿來填平鴻溝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