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沃德羅斯二世(提奧多二世)

特沃德羅斯二世

提奧多二世一般指本詞條

特沃德羅斯二世 (Tewodros II) (又稱提奧多爾二世、西奧多二世Theodore II) (1818年 - 1868年) 衣索比亞皇帝 (1855年 - 1868). 他結束了衣索比亞的百年內亂,重新統一了國家,進行了一些改革,在中興本國封建制度的活動中起了重要作用。最後因為英國的干涉兵敗自殺。

基本介紹

  • 本名:特沃德羅斯二世
  • 別稱:提奧多爾二世、西奧多二世Theodore II 
  • 出生時間:1818
  • 去世時間:1868
  • 主要成就:結束衣索比亞的百年內亂,重新統一了國家, 
  • 國籍:衣索比亞
  • 職業:衣索比亞皇帝
亂世豪傑,統一國家,稱帝,統一衣索比亞,積極改革,外交政策,兵敗自殺,社會意義,

亂世豪傑

特沃德羅斯二世出生的名字是卡薩·海爾·喬治斯(Kassa Haile Giorgis),但更經常被稱為卡薩·海盧Kassa Hailu。出生在衣索比亞西北部夸拉的一個破落封建貴族家庭。父親海盧·沃勒達·喬奧吉斯,在卡薩幼年去世。當時,衣索比亞處在持續百年的“王侯紛爭”時期,各地豪強割據、全國分裂。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國內最大的封建諸侯有阿里公爵和孟倫皇后,據有北部貝格姆迪爾地區;伍比侯爵,占提格雷地區;戈舒侯爵,統治戈賈姆地區;海爾·馬拉科特,在紹阿地區稱王。較小的割據者和鄉間營壘更是不計其數。
按照上層社會習慣,卡薩少年時就被送到塔納湖附近的一所修道院學習。熟悉了本國的文字和基督教事務,還對世界各國的歷史都有涉獵,甚至對莎士比亞的戲劇都略知一二。
幾年之後,修道院在戰亂中被搶劫,他便跟隨母親投奔了稍有勢力的叔父——坎福侯爵。當卡薩長到成年,戈賈姆的大豪強戈舒派兵奪取了坎福侯爵的領地。卡薩母子失去了生活的依靠,陷於極端貧困的境地。母親為了維持生活,被迫做起出售草藥“科索”的小販。不久,卡薩鋌而走險,與當地幾百名流浪漢、貧苦農牧民嘯聚山林,成為這支隊伍的首領。幾年之後,由於大批流離失所的農牧民的加入,這支原為流寇的隊伍逐漸變成一支戰鬥力頗強的軍隊。
卡薩的軍隊既不同於腐敗的封建諸侯的武裝,也有別於一般農民起義軍。從本質上看,它是一支由中小貴族領導的農民軍,有著較為明確的作戰目標。卡薩本人兼有貴族豪強和農民軍首領的雙重身份,他接受過修道院的所謂正統封建教育,又繼承了叔父的某些統治經驗,所以早就抱有統一國家的雄心。1848年,他曾與幾個歐洲人談到他未來的構想。事後,一個歐洲人寫道,卡薩“有無限的勇氣和大無畏精神”,“終有一天,他將成為統治整個衣索比亞的公爵”。後來的事實證明了這個預言。

統一國家

稱帝

五十年代,卡薩經常活動於岡達爾地區,這裡的傳統統治者孟倫皇后開始對卡薩勢力日漸強盛感到恐懼。她派兵征討,結果大敗。為了安撫住卡薩,孟倫皇后授予他一個登比亞分督的職位,並把自己的孫女許配給他。但卡薩不甘心寄人籬下,沉溺於酒色之中。1852年,他率軍與埃及人交戰敗北,孟倫皇后幸災樂禍。她派人送去一塊牛肉,並捎話給卡薩:象他那樣地位和品質的人是不配享受整隻牛的。卡薩盛怒之下宣布與她決裂,打垮了岡達爾的軍隊,孟倫做了階下囚。次年,卡薩揮師與皇后之子阿里公爵再戰,阿里也得到了像他母親一樣的下場。接著,卡薩南進戈賈姆,戈舒侯爵自恃兵強馬壯,不肯稱臣。雙方在塔納湖畔的果爾果拉決戰,侯爵大敗,當了俘虜;一度堅守平頂山,執意不降的侯爵夫人,也被卡薩軍攻破要塞被殺身死。從此,在北方各諸侯中僅剩下盤踞提格雷地區的伍比侯爵與卡薩對峙。1853年,卡薩率軍推進到提格雷的錫緬山脈,準備與伍比的軍隊交戰。出發前,他對將士們說:“你們已經打了無數勝仗。那個患風濕病的老朽還能阻擋你們的威力嗎?”戰鬥結果,卡薩軍隊大獲全勝。伍比侯爵被俘。藏匿在高峰岩洞中的大量財富也被搜出送往岡達爾。1855年2月5日,卡薩到古城阿克蘇姆的瑪麗安·德雷斯教堂加冕。一百年來衣索比亞人民中曾流傳著一種神秘的預言,說上帝將派神王西奧多來復興國家。卡薩自認身負天命,便以此命名,稱西奧多二世皇帝。

統一衣索比亞

西奧多奪得帝位,南方封建諸侯提心弔膽,紛紛籌糧集餉,徵召壯丁,擴大兵力,以應付戰事。1856年,西奧多出兵南征。初戰,殺蓋拉人的領袖阿達拉·比爾,平定了蓋拉族聚居地區,並且在戰略要地馬格達拉平頂山修建城壘。西奧多大軍繼續向南,一路上所向無敵,最後與南方大封建諸侯——紹阿國王海爾·馬拉科特交鋒。結果,紹阿軍隊慘敗,海爾·馬拉科特在潰逃中患重病而死。西奧多為防止紹阿割據勢力東山再起,便派親信貝茲貝擔任這一地區的行政長官,並把年幼的王子薩爾·馬利爾(即後來的孟尼利克二世皇帝)作人質押到馬格達拉囚禁起來。1862年,西奧多皇帝為鞏固已取得的勝利,決定將統治中心南移,定都馬格達拉。從此,古老的衣索比亞重歸統一,“王侯紛爭”時代結束了。由於西奧多的這一歷史功績,衣索比亞的史學家把他列為第一個“現代君主”。
西奧多皇帝能迅速掃平諸侯割據勢力,固然與他的勇敢善戰分不開,但更重要的是,作為西奧多軍隊的基本骨幹——貧苦農牧民痛惡封建分裂勢力,期望儘早結束戰爭,獲得賴以生息的土地和安定局面。在統一國家這一點上,身為貴族的西奧多與農牧民的利益取得了一致,因此,他就能夠順利地利用農民的力量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積極改革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初,衣索比亞社會較為穩定。西奧多皇帝開始推行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著手制定和改革國家的內外政策。他首先採取的步驟是限制教權,擴大皇權。他規定:教會不再單獨直接地占有土地,而歸皇帝屬下的民政長官統一管理。教士的生活由國家予以安排,為此每個教堂只能設兩個神父和三名祭司。為了進一步削弱地方勢力,他主張立即建立地方行政長官制,這些官員統歸中央政府任免,一律以國家俸祿為限,不得在其管轄地區私自占有土地和其它財產來源。西奧多改革了稅制,廢除了“蓋巴爾制”(即政府官員和軍隊由當地農民奉養的制度)。西奧多皇帝對於發展衣索比亞經濟很重視。他統一全國時,軍隊所到之處,大封建主逃走,農民有了一定的荒地可耕,這也在客觀上有助於尖銳的土地問題的解決。戰亂平息後,他又擬定了龐大的計畫,縮減了妨礙貿易的國內關稅的數額,並進一步號召“每一個人恢復自己祖輩的行業:商人回鋪子,農民去扶犁”。西奧多在限制奴隸制方面也採取了一些初步措施:禁止奴隸貿易。
在西奧多實施的改革中,軍事改革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他建立了一支戰鬥力很強的軍隊。他規定軍隊歸皇帝直接領導,士兵由各省徵募;軍隊劃分軍團,設團長指揮;官兵一律從國庫拿取薪餉。由於進口武器有困難,西奧多命令自造火槍和臼炮,吸收歐洲人(主要是德國人)參與這一工作。據估計,在西奧多統治的極盛時期,衣索比亞軍隊的總數達15萬人。

外交政策

然而,西奧多並沒有能把這些改革進行到底。遷都之後6年,英國殖民主義者的武裝入侵,打斷了這一進程。英國殖民者早就覬覦衣索比亞。181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索爾特就到過提格雷兩次。他曾經建議本國政府利用衣索比亞國內的混亂狀態,占領沿海地區。1841年,一名英國代表還同紹阿國王簽署了一項“友好和貿易條約”。1843年,英國駐馬薩瓦領事普洛登同阿里公爵訂立了“友好”通商條約,規定了對英國商品的低額進口稅,給予英國商品在衣索比亞國內不納捐稅的權利。西奧多稱帝時,衣索比亞已經有許多歐洲商人、傳教士在活動。對於這些行動,西奧多是有一定的覺察的。他曾對法國領事勒讓說:“我知道歐洲政府想要吞併一個東方國家時使用什麼手法。他們先派傳教士,然後派領事來支持他,接著便讓軍隊去做領事的後盾。我不是印度斯坦的土王,不會讓人這樣愚弄。我寧可直截了當地同軍隊打交道!”這些認識固然失之簡單,但對當時一個閉塞的封建皇帝來說,實是難能可貴。也正是由於有了這種警惕,才使英國殖民者對西奧多有所顧忌。為此,英國採取了兩條措施來對付西奧多。一是迴避與他的直接衝突,暗中扶持對新的中央政權不滿的封建主;二是擴大衣索比亞與埃及—土耳其當局的矛盾,挑起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的衝突,利用雙方勢力互相削弱,坐收漁利。
西奧多作為一個封建階級的代表,確曾想借國家統一的有利條件,擴張領土。西奧多主張“同教”政策,排斥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夢想建立神人合一的基督教非洲帝國。西奧多曾致書埃及屬國蘇丹的穆薩帕夏,要求取得他的大部分領土,其中包括喀土穆城。為了實現這一計畫,西奧多皇帝開始向廣大農民追加捐稅,這就引起剛剛擺脫戰禍的人民的不滿。本來就對西奧多的改革政策持反對態度的封建諸侯,乘機抬頭,把相當大一部分農民拉到自己一邊。英國殖民主義者也抓住這個機會,取消了早已承諾的軍火供應。西奧多被英國的卑鄙行徑激怒,在1865年扣押英國領事卡麥倫,兩年後又將其投入監獄。

兵敗自殺

西奧多皇帝的政策失誤授人以柄。1867年10月21日,英國當局派有著豐富殖民地戰鬥經驗的羅伯特·內皮爾將軍攻打衣索比亞,英國-衣索比亞戰爭爆發。駐紮印度孟買的英印陸軍,將擔負起主要的戰鬥任務,但遠征軍的核心還是技術能力超群的皇家工兵團部隊。
英國漫畫殺死西奧多英國漫畫殺死西奧多
羅伯特將軍曾參加過兩次激烈的錫克戰爭,也經歷了規模龐大的印度兵變。為了應付衣索比亞皇帝的要塞,皇家海軍也派出了炮兵分隊和陸戰隊,攜帶從戰艦上拆卸的重炮參戰。
由於羅伯特宣布,英軍不是來征服的,只是來解救人質的;提格雷、拉斯塔、戈賈姆、紹阿的封建諸侯乘外敵入侵的危急時刻,紛紛反叛,擺脫了中央政府的領導。西奧多仍希望與英國和平解決衝突,始終沒有成功。西奧多預感到失敗,對部下說:“我本來打算按照上帝的意志征服世界”,“但是,我的苦心孤詣全都落空了”。由於西奧多對地方封建割據勢力的長期戰爭,軍隊或死傷或開小差,人數大大減少。到1866年只剩下8萬人,一年之後由於地方勢力的反叛,僅剩下1萬5千人。軍隊的戰鬥力也大大削弱。
英國人在制定作戰計畫時,發現最大的困難是要應付衣索比亞國內的糟糕交通。長期的戰亂與位置偏僻,讓該國沿海沒有合適的港口,內地沒有合格的道路。
因此,英軍準備用皇家工兵團開路,在當地建造港口、營地和鐵路,並為後勤補給搜羅到足夠的人力畜力。同時,遠征部隊還要攜帶大量的瑪利亞-特蕾莎銀幣,用於在本地購買軍需。這種以奧地利女皇命名的18世紀貨幣,是當時流通於阿拉伯和東非地區的最強硬通貨。
1867年10月,首批皇家工兵部隊登入到紅海邊的埃及殖民地--祖拉。12月,皇家工兵又完成了連線內陸與港口處的鐵路,並為其打造了8座鐵橋。此外,還有一條專門去往塞納菲的公路。
在他們忙於施工時,有13000名英印士兵和26000名苦力抵達當地。為他們提供支持的是280艘大小不一的蒸汽船與傳統帆船,大批從中東和印度採購的馬匹、騾子、駱駝和44頭經過訓練的印度戰象。隨行的隊伍里,還有眾多從英國本土趕來的記者,他們攜帶了當時最新的早期攝影技術。
1868年1月,鑒於特沃德羅斯二世拒不放人,英軍越過達納基爾平原,進入拉斯塔高原,開始向著內陸的馬格達拉要塞前進。因高山阻隔及缺乏飼料,英軍向內地進軍時據稱僅帶了5000人。
為了進行最後的抵抗,1868年初,西奧多下令焚毀岡達爾,把3000-4000名主力部隊全部撤到馬格達拉平頂山要塞。在英軍登入後,他的軍隊中有不少士兵選擇開小差逃跑。這讓堂堂皇帝的近衛軍數量,已經不足萬人。部署在馬格達拉要塞的守軍外,餘下人馬需要負責控制皇帝的其他領地。
英國人用3月時間,才艱難靠近這片區域。由於買通了各封建諸侯,他們在沿途沒有受到襲擊和阻攔。當部隊出現缺水問題,皇家工兵們便會就地挖掘水井。如果糧秣出現短缺,就用奧地利銀幣向地方長官購買。大量的武器彈藥,由皇家海軍運到祖拉港,再通過鐵路送到前線的補給基地,交給後勤部隊的騾子和駱駝轉運。沉重的炮兵裝備,則由身強力壯的大象肩負。
儘管如此,衣索比亞的災難性交通,還是讓英軍處境艱難。到這年3月時,普通士兵已經只能獲得日常口糧的半數。
但羅伯特將軍用527萬奧地利銀幣收買未來的皇帝約翰尼斯四世,為部隊補充了補給。
衣索比亞軍中有使用西式步槍、並接受過歐洲教官訓練的近代化士兵。但大部分徵召力量還是山地民兵,依靠原始的盾牌、長矛和彎刀作戰。特沃德羅斯擁有超過30門的西式火炮,其中就包括了1門在本土鑄造的6.7噸重青銅臼炮。為了彰顯自己對世界局勢的了如指掌,也為了表達自己的反英立場,他將此炮命名為--塞瓦斯托波爾。也就是在克里米亞戰爭中,頂住英法聯軍無數次進攻的俄羅斯要塞。
4月9日,英軍的先頭部隊開始進入阿羅吉高原。這裡是通往馬格達拉要塞的必經之路。數千名衣索比亞士兵已提前到位,並將30門火炮對準了來犯之敵。由於英軍不認為對方敢和自己野外決戰,所以並未在第一時間就察覺危險。很快,守軍就從自己的埋伏陣地中殺出,在火炮掩護下發起了排山倒海式的衝鋒。但他們都是沒有裝備西方武器的炮灰部隊,專門被皇帝派來消耗英軍彈藥。
面對突然襲擊,英軍小分隊迅速結成戰陣。儘管在克里米亞戰爭後,拿破崙時代的密集射擊橫隊就已宣告過時,但放在對手火力不強的殖民地戰場卻依然有效。英印士兵很快就以這種經典排射戰術,擊退了第一批衝上來的衣索比亞人。
在下一輪進攻被組織起來前,其他營的步兵和炮兵也陸續到位。由於已經用上了斯耐德後裝步槍,英軍士兵的射速被提高到每分鐘10發子彈,精準度也遠超對手想像。
特沃德羅斯二世的衝鋒戰術,完全是根據每分鐘3發的前膛槍技術制定的。士兵在大量傾瀉而來的錐形子彈面前,被成批撂倒。英軍炮兵不僅使用速射炮支援,還釋放了新式的黑爾旋轉火箭,進一步加劇了埃塞爾比亞人傷亡。
經過90分鐘的激戰,800名埃塞爾比亞士兵被打死,1500人身負重傷。原本是突襲對象的英印步兵,只有20人不同程度受傷。英軍在戰鬥的末尾,發起了小規模刺刀衝鋒,成功將大部分守軍火炮繳獲。
4月10日,英軍順利抵達馬格達拉要塞跟前。特沃德羅斯二世只能先釋放了2名人質,並要求有條件的和談。在納皮爾中將拒絕後,他又分兩天釋放了其他歐洲人質,但卻將那些一直為歐洲人打工的本地人處死。這些倒霉的衣索比亞人,被要塞守軍從山頂拋下,摔得粉身碎骨。最重要的是,皇帝拒絕任何形式的投降。
4月13日,英軍已經完成了全面包圍。海軍的炮兵分隊開始轟擊馬格達拉要塞,陸軍的火炮、臼炮和火箭先後開火,將對手完全籠罩在火力壓制之下。衣索比亞人因火炮大部分在野戰中丟失,無法組織起像樣的反擊。特沃德羅斯下令奴隸將自己心愛的塞瓦斯托波爾大炮拖出來,準備部署到山頂轟擊英軍。但因為道路條件太差且火炮過於沉重,這個工作到戰役結束時都沒有完成。
下午4點,英軍步兵已經推進到要塞的大門口。守軍雖然還在使用西式步槍還擊,但基本上被進攻者的排槍射擊所完全壓倒。皇家工兵再次出場,在城門口布置了炸藥,為步兵炸出了一道缺口。隨即,英印士兵發揮光榮傳統,展開勢不可擋的刺刀衝鋒。守軍因驚慌失措而無法再組織起有效抵抗,控制要塞進出的第二道大門也隨即淪陷。
有人記載了4月13日最後一天的戰鬥場面:這天,埃方城堡遭到英國軍隊的猛烈炮擊,衣索比亞官兵一批批陣亡。十幾個小時之後,城堡上的槍聲開始稀疏,西奧多皇帝發現身邊只剩下最後16名將士。形勢告急,他立即脫去皇袍,指揮戰士搬過巨石堵住城門。就在這時,一名軍官被炮彈打中。幾分鐘後,西奧多本人的戰馬也被炸死。西奧多看到大勢已去,便轉身對尚存的幾個士兵喊道:“快走吧,士兵們!我解除你們效忠的義務。至於我本人決不會落在敵人手中。”說罷,他就用手槍對著咽喉自殺了。
在這場短促的攻堅戰中,有120名躲在要塞里的軍民被大炮殺死,45名守軍被英軍的步槍擊斃。進攻者則只有15人受傷。
馬格達拉失陷後,英國軍隊把埃軍的全部大炮炸毀,燒掉城堡,並且從城內的救世主教堂和其它各處搶走了5百多件最珍貴的文物,其中包括西奧多的皇冠。為了斬草除根,英國殖民者還把西奧多的妻子和王子抓走。皇后在途中病故。王子到了英國,後死在英國。西奧多皇帝去世後,衣索比亞重又陷入爭奪帝位的諸侯混戰之中。

社會意義

西奧多統一國家的時間雖短,但他建立的中央集權政府曾打擊和削弱了大封建貴族和教會勢力,緩和了社會的階級矛盾,直接或間接地有助於恢復經濟生活,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因而有著進步作用。作為中小封建貴族的代表,儘管他力圖改革許多弊政,可是由於本身的局限性,對於弊政的根源卻沒有改變;沒有觸動大封建貴族勢力在社會、政治、經濟中的壟斷地位;沒有採取有效措施,在較長時間內相對地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減輕農民的賦稅。加之他在與鄰國關係上的政策失誤和英國入侵,導致了他的悲劇。但是,他在強敵面前,毫無懼色,領導軍民進行英勇的抗擊,最後飲彈而盡。他的英雄業績贏得了衣索比亞人民的讚揚。西奧多二世是在衣索比亞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的人物,一位民族英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