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壺揭蓋

提壺揭蓋是一種治療法則,是用宣肺或升提的方法通利小便和大便的一種借喻。

提壺揭蓋,治療法則之一。指用宣肺或升提的方法通利小便的一種借喻。肺與脾腎三焦膀胱等臟器分司水液代謝,維持水道的通調。肺主氣,為水道的上源,在肺氣閉阻,肅降失職,影響其他臟器的氣化失司的情況下,可出現喘促胸滿、小便不利、浮腫等症,治療應先宣發肺氣,肺氣得宣,小便得利,故喻為提壺揭蓋。
提壺揭蓋
提壺揭蓋是朱丹溪創製之法,是“以升為降”之意。常用於氣虛升降失司,小便不通之證。藥用人參、白朮補益中氣,升麻升提氣機;服後再取吐,使氣機通暢,以下小便
歷代醫家對“提壺揭蓋”之法的套用:
1、著名老中醫趙紹琴曾講述了兩個病例,一個是在上世紀60年代末,趙紹琴被關進了牛棚,剝奪了診病處方的權利。一日,有病人偷偷找到他,說患尿閉多日,經多方治療未效,依賴導尿管導尿,十分痛苦。請趙醫生救他一命。趙紹琴私下為他口授一方:蘇葉、杏仁、枇杷葉各10克,水煎服,囑其院外購藥,以免節外生枝。事後病人專程前來告知,藥後小便即通,花費不過兩角錢。另一個病例是在1990年初秋,一個在美國的朋友打來長途電話,說他夫人產後尿瀦留,住院治療10餘日,花費美金已逾萬元,仍不見效。不得已而求助於祖國的中醫藥。趙紹琴在電話中告訴他,可花一角錢購一味蘇葉,每日煎湯代茶頻飲。兩日後朋友來電話說,病人服藥後小便即利,痊癒出院了。
2、清代名醫張志聰治療一個患水腫而癃閉(小便不通)的病人。這個病人在此之前,已看過不少其他醫生,那些醫生大多使用八正散等利小便的方藥給病人,反而越治小便越不通,腫也越來越嚴重了。張志聰果然與眾不同,他以防風、蘇葉、杏仁各藥等分為劑,水煎後溫服,使病人出汗,小便即通,水腫全消。防風、蘇葉、杏仁是宣通肺氣的藥,肺氣一宣暢,水道通調,小便自然就通了,水腫也就消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