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泥台

揉泥台是指在進行揉泥這道工序時放置黏土的工作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揉泥台
  • 所屬類別:專業術語
  • 領域:陶瓷材料學
  • 用途:揉泥工作檯
使用步驟,揉泥,

使用步驟

1.割下一塊泥放到揉泥台上,雙手用力,像揉面一樣翻卷。
2.當泥被揉長後,雙手靠在一起用手掌使勁,反方向將泥卷從中間搓開。
3.泥卷分成兩截後,可看到沒有揉好的地方仍有小洞。每隻手上拿一卷泥,儘量使雙手離得更遠些,準備將泥撞在一起。
4.用力將兩部分泥卷撞在一起,以便同時揉練。
5.將揉長的泥柱放在揉泥台上,冉揉練一遍。
6.將兩柱泥揉練至完全融合。多次重複這個過程,直至泥團均勻。
7.雙手將泥團反覆摔到揉泥台上,在每次撞擊中間,雙手翻卷泥團。撞擊使泥團結合牢固,翻卷使之變圓。
8.繼續撞擊和翻卷泥團,揉成泥柱。

揉泥

揉泥是陶藝創作中首先要掌握的技巧或者是訓練的方法,是成型創作的第一道工序。只有掌握了揉泥技巧,才能更好地了解泥性,為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揉泥的目的主要是去除泥料中的氣泡和雜質,防止燒成過程中氣泡里的氣體升溫而引起炸坯。而且,揉泥使水和泥土充分融合,富有韌性,便於拉坯和成型。另外,在揉泥過程中還能激發創作靈感,獲得意想不到的創作素材和效果。
揉泥的方法基本上有兩種:菊花形揉泥法和羊頭形揉泥法。
菊花形揉泥法就是在揉泥過程中,所揉的陶泥由外到內,比較飽滿,形如菊花,故稱菊花形揉泥法。羊頭形揉泥法就是在揉泥過程中,所揉的陶泥形如羊頭,是比較簡單和普遍使用的揉泥方法。
最早的陶工利用泥條盤築法和手捏法制陶。轆轤的發明是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進步,它開創了粘土利用的全新局面。古代的轆轤是由一根插埋於地中的轉軸,其頂端裝一塊石板或木板(用於放泥團)構成的。最早的轆轤用手轉,後來用腳踏。經過漫長而緩慢的改進,輕便的木製轆轤取代了沉重的石制轆轤,每次改進都提高了使用效率。有些轆轤需要兩個人共同操作:一個人拉坯,另一個人作為助手旋轉飛輪來帶動轉盤旋轉。如今有些制陶者,特別是北非的一些制陶者,仍然在工作室的地下挖一個坑,將轆轤安放在坑柱中,坐在坑邊用腳踢動飛輪來帶動轉盤旋轉拉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