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罩類漁具是從上而下罩扣魚類,下綱迅速沉降,起網時隨著網衣拉出水,下綱縮小包圍圈,迫使魚類落入褶邊形網衣而被捕獲。掩罩漁具是沿岸型作業漁具,歷史悠久,生產規模小,成本低廉,操作簡單,多為兼作輪作漁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掩罩
- 外文名:maskfishing gear
捕魚原理,分類,掩罩類漁具結構和捕魚技術,(一)漁具結構,(二)漁船,(三)漁法,
捕魚原理
掩罩類漁具是從上而下罩扣魚類,下綱迅速沉降,起網時隨著網衣拉出水,下綱縮小包圍圈,迫使魚類落入褶邊形網衣而被捕獲。掩罩漁具是沿岸型作業漁具,歷史悠久,生產規模小,成本低廉,操作簡單,多為兼作輪作漁具。
分類
1.按網具結構特點分類 分為掩網和罩架2個型。
(1)掩網 它的結構特點是:一種圓錐形網具,頂端有一引綱,只裝沉子綱和沉子,使用時用手撤等方法,使網口充分張開,自上而下,迅速下沉,扣罩魚群。國內外均有這種網具,如我國福建的大黃魚掩網和手拋(撤)網等。
(2)罩架掩網 它的結構特點是:一般用竹片或網衣敷設在框架上,自上而下地扣罩捕撈對象,達到捕撈目的。這種漁具主要在內陸水域中使用,漁具的結構也簡單,作業規模也很小,常為副業和個體經營,產量也不高,但其作業形式則多種多樣。
2.按掩罩類漁具的作業方式分類 分拋撤、撐開、扣罩和罩夾4個式。
(1)拋撤掩網 它以手撤等方法,將網具充分張開網口,自上而下扣罩魚群,達到捕撈目的。內陸水域的撒網、海洋的手拋網均屬之。拋撒式作業方式,是將網局拋出船外,力求將它撒開,形成圓形,才能發揮最大的捕撈效果。不用漁船的作業方式時,即在岸上選擇合適的地形,瞄準魚群,進行單人撒網。有時可先撒餌誘集魚群,然後撒網捕獲。船上作業多為單船方式,也有數船組合進行作業的方式。
(2)撐開掩網 它與拋撤式掩網相似,但網型較大,作業時以撐篙撐開網口,並借水流將網口張開罩捕魚類。這類網具主要在內陸水域,需要有流的江河中生產,水深15m以內。如江西波陽的撐篙網屬之。撐開式作業往往藉助另一小船拉緊沉子綱,二船向內轉,使網放下後撐開成圓形。
(3)扣罩掩網 它有罩架,網具呈截頭圓錐體,是掩網類型最小的漁具,作業時以網罩捕魚類,如湖北洪湖的麻罩網屬之。掩罩型網口裝配沉子綱和沉子,依靠作業技術使網口充分張開。罩架型網口裝有框架,使網口始終維持一定的張開度。
(4)罩夾掩網 網衣裝置在用竹竿組成的罩夾上,它是利用魚類潛於水底的習性,將網口張開,插入水底捕撈魚類而達到捕撈目的。各地區隨水域環境和季節不同,作業形式多種多樣,既可單獨使用,也可結合其他漁具配合生產,在長江流域分布很廣,如湖北的罱網。
掩罩類漁具結構和捕魚技術
掩罩類漁具大多為小型漁具,結構比較簡單,生產規模小,大多為農副業的生產工具。具有較大的生產規模的,只有福建的大黃魚掩網。使用最廣泛的有手拋(撒)網,沿海和內陸水域均有使用,為小型傳統的漁具。在船上或岸邊,用手將網具拋出,力求撤成圓形,發揮最大的捕撈麵積,自上而上的扣罩魚、蝦類,達到捕撈的目的。由於網具規格較小,同時拋撤的面積不可能很大,因此漁獲較少,並以小型魚、蝦類為主。
現以大黃魚掩網為例,說明其結構和捕魚技術。大黃魚掩網屬雙船作業的拋撤掩網,是閩中官井洋捕撈大黃魚的主要傳統漁具,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分布於官井洋周圍的羅源、寧德、福安、霞浦等沿海。它適用於水深流急、底形崎嶇不平、暗礁多的漁場。漁期5~7月上旬,主要在大潮汛生產,漁期很短。該網為多種作業及農副業的兼、輪作漁具,每天下網12次,網次產量25~30kg。
(一)漁具結構
主要尺度:165.24m×29.40m。
1.網衣 由網身和網兜組成。用乙綸網線編結,網衣呈三角形,頂部125目,目大83mm,逐步遞增,至底部為1800目,目大100mm。
2.綱索 由沉子綱、連兜綱、引綱等組成,沉子綱上結附鉛質沉子。
(二)漁船
木質非機動漁船大、小各1隻。大船總長10.8m,2.2m,型深lm,載重3.5t。小船長7.0m,型寬1.65m,0.8m,載重1t。大船5人,小船4人。
(三)漁法
大黃魚掩網屬於特定漁場的傳統性漁具,具有成本低、操作簡單,適於底形複雜、暗礁多、水面狹小、流急水深,其它網具難以作業的漁場捕撈產卵集群的大黃魚。放網前將網具依次疊放在船首,沉子綱在最下層。漁船進入漁場後,根據大黃魚的發聲判別魚群位置,準備放網。
1. 放網 一般是順風順流放網,使網口能充分張開,放網時大船先拋出引綱,把沉子綱引帶給小船。小船首1人緊拉沉子綱;大船首1人放網衣,另1人把沉子綱邊拉邊放給小船。同時兩船向內轉,使網放下後成圓形,罩住魚群。
2. 起網 網具放畢就可起網,起網時小船傍靠於大船邊,人員全部集中在大船上,提拉引綱及網尾綱,收上網衣,取出漁獲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