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進入途徑,接觸毒物中毒,中毒的概念,現場處理,自救互救,接觸毒物分級,分級原則,分級依據,危害程度分級,毒源辨識,理化特性識別,識別毒物,互相印證毒源,重視綜合評價,佐證毒源,
毒物進入途徑
毒物進入人體的三個途徑:生產性毒物可通過呼吸道、皮膚、消化道三條途徑進入人體。
經呼吸道吸入並通過肺吸收,是最常見最危險的途徑。有些毒物可以通過皮膚吸收進入體內,如有苯胺,只要與皮膚接觸,就能被吸收。經消化道進入引起職業中毒的機會極少,但是如果個人衛生習慣不良,在有毒車間內吸菸、吃東西。飯前不洗手,也可使少量毒物進入消化道吸收。
接觸毒物中毒
中毒的概念
機體過量或大量接觸化學毒物,引發組織結構和功能損害、代謝障礙而發生疾病或死亡者,稱為中毒。有毒物質對人體的危害主要為引起中毒。
職業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發病狀況、慢性中毒患病狀況、慢性中毒後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許濃度等六項指標為基礎的定級標準。按職業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分為極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輕度危害四級。
現場處理
吸入中毒的患者,應首先從中毒現場搶運到新鮮空氣處,保持安靜、保暖。解開衣扣和褲帶,保持呼吸道通暢。經皮膚吸收中毒的患者,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清水或解毒液徹底沖洗皮膚,要特別注意沖洗頭髮及皮膚皺稽處。經口中毒的患者及時催吐、洗胃、導瀉,但強酸、強鹼等腐蝕性毒物口服後不宜催吐、洗胃,可服牛奶、蛋清以保護胃黏膜。搶救時要仔細檢查,抓住重點。如果呼吸困難,應立即用氧氣吸入。心跳呼吸停止者進行胸外。心臟擠壓術和對口人工呼吸。現場若備有特效解毒藥品,要及時使用。經初步搶救後迅速轉運到附近醫院進一步搶救治療。
自救互救
當你發現突然有大量毒氣散發時,要迅速戴上適合的防毒面具。如果身旁無個人防護用品,可拿濕毛巾、手帕或衣物包住口、鼻,並立即離開毒源向上風向跑。皮膚和眼睛受到毒物沾染時,迅速用清水徹底沖洗。接觸大量毒物後,如感到不適,要及時找醫生檢查。
接觸毒物分級
由於毒物種類繁多,危害程度不同。把生產中接觸的毒物按其危害程度逐一排隊,按輕重緩急採取不同的措施逐步改善勞動條件,減輕或消除其危害,這便是對毒物進行分級的意義。
分級原則
1、職業性接觸毒物程度分級,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發病狀況、慢性中毒患病狀況、慢性中毒後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許濃度等六項指標為基礎的定級標準。
2、分級原則是依據六項分級指標綜合分析,全面權衡,以多數指標的歸屬定出危害程度的級別,但對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程度定出級別。
分級依據
1、急性毒性
以動物試驗得出的呼吸道吸入半數致死濃度(LC50)或經口、經皮半數致死量(LD50)的資料為準,選擇其中LC50 和 LD50最低值作為急性毒性指標。
2、急性中毒發病狀況
是一項以急性中毒發病率與中毒後果為依據的定性指標;可分為易發生、可發生、偶而發生中毒及不發生急性中毒四級。將易發生致死性中毒或致殘定為中毒後果嚴重;易恢復的定為預後良好。
3、慢性中毒患病狀況
一般以接觸性毒物的主要行業中,工人的中毒患病率為依據;但在缺乏患病率資料時,可取中毒症狀或中毒指標的發生率。
4、慢性中毒後果
依據慢性中毒的結局,分為脫離接觸後,繼續進展或不能治癒、基本治癒、自行恢復四級。並可依據動物試驗結果的受損病變性質(進行性、不可逆性、可逆性)、靶器官病理生理特性(修復、再生、功能貯備能力),確定其慢性中毒後果。
5、致癌性
主要依據國際腫瘤研究中心公布的或其他公認的有關該毒物的致癌性資料,確定為人體致癌物、可疑人體致癌物、動物致癌物及無致癌性。
6、最高容許濃度
主要以TJ 36—79《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中表4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最高容許濃度值為準。
7、按職業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分為極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輕度危害四類。
危害程度分級
1、依據本分級標準,對我國接觸的56種常見毒物的危害程度進行了分級,見下表:
級 別 | 毒物名稱 | 行業舉例 |
I級(極度危害) | 汞及其化合物 | 汞冶煉、汞齊法生產氯鹼 |
苯 | 含苯粘合劑的生產和使用(制皮鞋) |
砷及其無機化合物(非致癌的無機砷化合物除外。) | 砷礦開採和冶煉、含砷金屬礦(銅、錫)的開採和冶煉 |
氯乙烯 | 聚氯乙烯樹脂生產 |
鉻酸鹽、重鉻酸鹽 | 鉻酸鹽和重鉻酸鹽生產 |
黃磷 | 黃磷生產 |
鈹及其化合物 | 鈹冶煉、鈹化合物的製造 |
對硫磷 | 生產及貯運 |
羰基鎳 | 羰基鎳製造 |
八氟異丁烯 | 八氟異丁烯 |
氯甲醚 | 雙氯甲醚、一氯甲醚生產、離子交換樹脂製造 |
錳及其無機化合物 | 錳礦開採和冶煉、錳鐵和錳鋼冶煉、高錳焊條製造 |
氰化物 | 氰化鈉製造、有機玻璃製造 |
II級(高度危害) | 三硝基甲苯
| 三硝基甲苯製造和軍火加工生產 |
鉛及其化合物 | 鉛的冶煉、蓄電池的製造 |
二硫化碳 | 二硫化碳製造、粘膠纖維製造 |
氯 | 液氯燒鹼生產、食鹽電解 |
丙烯腈 | 丙烯腈製造、聚丙烯腈製造 |
四氯化碳 | 四氯化碳製造 |
硫化氫 | 硫化染料的製造 |
甲醛 | 酚醛和尿醛樹脂生產 |
苯胺 | 苯胺生產 |
氟化氫 | 電解鋁、氫氟酸製造 |
五氯酚及其鈉鹽 | 五氯酚、五氯酚鈉生產 |
鎘及其化合物 | 鎘冶煉、鎘化合物的生產 |
敵百蟲 | 敵百蟲生產、貯運 |
氯丙烯 | 環氧氯丙烷製造、丙烯磺酸鈉生產 |
釩及其化合物 | 釩鐵礦開採和冶煉 |
溴甲烷 | 溴甲烷製造 |
硫酸二甲酯 | 硫酸二甲酯的製造、貯運 |
金屬鎳 | 鎳礦的開採和冶煉 |
甲苯二異氰酸酯 | 聚氨酯塑膠生產 |
環氧氯丙烷 | 環氧氯丙烷生產 |
砷化氫 | 含砷有色金屬礦的冶煉 |
敵敵畏 | 敵敵畏生產、貯運 |
光氣 | 光氣製造 |
氯丁二烯 | 氯丁二烯製造、聚合 |
一氧化碳 | 煤氣製造、高爐煉鐵、煉焦 |
硝基苯 | 硝基苯生產 |
III級(中度危害) | 苯乙烯 | 苯乙烯製造、玻璃鋼製造 |
甲醇 | 甲醇生產 |
硝酸 | 硝酸製造、貯運 |
硫酸 | 硫酸製造、貯運 |
鹽酸 | 鹽酸製造、貯運 |
甲苯 | 甲苯製造 |
二甲苯 | 噴漆 |
三氯乙烯 | 三氯乙烯製造、金屬清洗 |
二甲基甲醯胺 | 二甲基甲醯胺製造、順丁橡膠的合成 |
六氟丙烯 | 六氟丙烯製造 |
苯酚 | 酚醛樹酯生產、苯酚生產 |
氮氧化物 | 硝酸製造 |
Ⅳ級(輕度危害) | 溶劑汽油 | 橡膠製品(輪胎、膠鞋等)生產 |
丙酮 | 丙酮生產 |
氫氧化鈉 | 燒鹼生產、造紙 |
四氟乙烯 | 聚全氟乙丙烯生產 |
氨 | 氨製造、氮肥生產 |
2、對接觸同一毒物的其他行業(表中未列出的)的危害程度,可依據車間空氣中毒物濃度、中毒患病率、接觸時間的長短,劃定級別。凡車間空氣中毒物濃度經常達到TJ36-79《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中所規定的最高容許濃度值,而其患病率或症狀發生率低於本分級標準中相應的值,可降低一級。
3、接觸多種毒物時,以產生危害程度最大的毒物的級別為準。
毒源辨識
毒源辨識要點:
理化特性識別
目前,職業病危害因素預評價多採取類比法,應注意的是:即使同樣工種,工藝流程可能不一樣;即使工種、工藝流程相同,所使用的原料、輔料、添加劑也不盡所以,現場職業衛生調查必須要細心、認真。首先應掌握毒源範圍,了解其理化特點。例如: ①同樣是熔銅業,鐵路機車銅套用的是含Sn、Zn 各4 % ,Pb17 %的(4417 銅) ,銅的熔點為1083 ℃,當銅熔化時比銅熔點低的Sn(291 ℃) 、Zn(431 ℃) 、Pb (327 ℃) 已形成金屬煙霧彌散於空氣中,所引起的金屬煙霧熱和鉛中毒等就成為主要職業病危害,而主料Cu 由於毒性較低,反而成為次要因素。其它銅合金如黃銅(Cu、Zn) 、炮銅(Cu、Sn) 、洋銅(Cu、Zn、Ni) 等成份各異,受熔點不同的影響,所形成的主要毒源也不盡相同。②運輸、儲存矽鐵礦石、電石時,如遇水可產生PH3,不僅可導致接觸人員中毒而且可致死。③高溫可將無毒氟塑膠熱解成複雜的毒源。例如氣焊切割內襯氟塑膠(常用聚四氟乙烯) 的金屬反應釜,加熱至250 ℃時可產生四氟乙烯單體、八氟環丁烷、氟光氣和氟化氫,500 ℃時八氟異丁烯氧化成大量氟光氣,而這些物質不僅都是親肺毒物,可引起肺水腫,還可直接造成心肌損害;聚氯乙烯加熱後會裂解少量的氯化氫等有毒物質而造成危害,其它添加劑如穩定劑、催化劑、溶劑、增塑劑等等,在一定條件下也可造成接觸者中毒;PVC 顆粒熱壓成板材時需添加甲醛做增塑劑,如用量不當,甲醛析出可在空氣中形成液態甲酸,進而在乾燥空氣中2 個甲酸的羧基又可縮合成甲酐。因此,在裝卸過程中由於甲醛與甲酐的雙重作用,可造成作業者急性刺激反應或中毒。
識別毒物
1、職業衛生醫師不僅要具備一定的毒理學基礎,在實際工作中還要經常關注毒代動力學和毒效動力學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斷認識毒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轉化和排泄特點,摸清對靶組織、靶細胞、靶器官的損害及其損害機制和特點。如,有的損害是直接損害靶器官,有的是在生物轉化過程中干擾酶系正常功能,破壞RNA、DNA 的合成,或者對受體的離子竟爭(如氟取代鈣形成氟骨病,鉛對發育中的兒童在乾骺端形成鉛線) 等。以此強化對毒物的識別。
2、在實際工作中,對接觸毒物的職業比較注重毒物經呼吸道吸收而忽視其它侵入途徑造成的危害,特別是經皮膚吸收更容易被忽視。有些毒物在空氣監測不超標的情況下或難以進行空氣採樣的毒物(如TNT 和四乙基鉛需防爆風機的採樣器) 又具備經皮膚吸收的條件(具有脂溶性且脂P血分配係數接近1),如有機磷、TNT、五氯酚、CCl4 、二硫化碳、四乙基鉛等等都可經皮侵入,不僅增加了機體的染毒總量,既使單純經皮吸收毒物亦可造成中毒,尤其是液態、膏狀和粉狀的毒物均可經潮濕皮膚吸收,而且不一定要污染很大的面積,雙手操作接觸亦可吸收毒液而有中毒的可能。例如噴灑含DDV 和溴氫菊酯的殺蟲劑、用五氯酚滅釘螺的操作中,都曾發生過因不注意皮膚防護而經皮膚侵入引發中毒的案例。
3、毒效動力學分析是對毒物作用的靶器官、靶組織、靶細胞、靶物質及其對正常生理功能和酶代謝的擾亂和損害引發職業病危害的機理分析,也是毒源識別必不可少的手段。比如苯、鉛的靶器官都是造血系統,但苯作用於骨髓基質,影響造血幹細胞,早期表現為粒細胞的減少,而鉛是抑制巰基酶(δ2ALA2D) 亞鐵絡合酶(靶物質) ,使卟啉代謝受影響,干擾了原卟啉與4 個鐵原子結合,表現為血紅蛋白合成受阻;錳的靶組織是錐體外系、紋狀體、蒼白球等,表現為動作不協調和肌張力增強;四乙基鉛的靶器官是間腦,產生間腦綜合徵———以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為主;正己烷的靶組織是坐骨神經及末梢神經,主要表現是行路障礙和肌肉萎縮。
互相印證毒源
在進行作業場所監測之前應進行勞動衛生學調查,儘可能準確、全面地進行監測,詳細了解生產用料的化學成分及其理化性能,避免僅憑經驗就主觀臆斷某一場所的毒物監測。如果監護中對職業史(含接觸史) 的敘述超出了所監測毒物的範圍,或有出入,特別是症狀、體徵上與所監測毒物的毒效不符,應重新調查主料、輔料、添加劑的品種成份,重新有針對性地監測,以達到職業暴露與臨床表現互相印證的目的。如某車輛段架修綠皮車的過程中,連續3 年按苯作業進行監測均不超標(僅1~ 4mg/m3 ),體檢時亦未發現苯中毒的任何臨床表現,但在作業場所卻發現2 名打磨工和1 名手工塗漆的工人均出現腕伸肌萎縮、手腕無力的典型鉛中毒體徵,進一步調查發現:所用漆(酚醛漆) 綠色的是PbCrO3,中間的黃槓是PbO,當時的底漆多用Pb3O4,內頂為鹼式醋酸鉛,底盤黑漆是氧化亞鉛,對砂紙打磨、噴漆的塵霧採樣監測鉛塵竟高達1134~1175 mg/m3,超標二三十倍,後來按鉛作業進行體檢和生物監測,先後有7 人鉛中毒,2 例鉛吸收,占受檢人數(33 人) 的21 %,達到臨床表現與流行病學的一致,監測與監護的相互印證。
重視綜合評價
當作業者同時接觸多種毒物時要注重毒物間的聯合作用,近年稱互動作用(interaction effect) 。如內燃、電力機車混用的隧道,既有NOx 、CO 又有O3 ,NOx 與O3 均對黏膜有刺激作用,而NOx 既致刺激作用又可產生變性血紅蛋白,CO 可產生HbCO,二者都影響Hb 的攜氧功能。電焊作業的職業危害是與電焊工藝密不可分的,自1937 年Beiter 確診了第一例焊工錳中毒後;1977 年開始焊工氟危害的研究,1980 年我國才把焊工塵肺列為職業病。此外焊工金屬熱、焊工鉛中毒等等也多有報導,這些焊工的職業病都是由焊接材料(如焊條、焊劑) 和被焊的母材決定的。在焊條的藥皮中含錳、矽、氟化物、鉻、鎳等毒物,焊芯以鐵為主,藥皮與芯之間的粘接劑為NaSiO2 ·(H2O) n(水玻璃),在電弧焊的高溫作業下產生含各種毒物的氣溶膠和有害氣體;而藥皮的不同配方組成了500 多種焊條、焊劑而因材施焊。如焊接低碳鋼多用結422 (鈦鈣型普低鋼酸性焊條),而焊條含合金鋼多用結507 (低氫型結構鋼鹼性焊條),對高合金鋼施CO2 氣體保護焊用奧氏體不鏽鋼焊條。此外鐵路常用的還有各種堆焊條、弧焊劑等。各種施焊方法所產生的氣溶膠為Fe3O4 、Mn3O4 、Mn2O3 、NaF、Ni 、Cr、SiO2 等高分散度成份。而氣體則為N2O、CO、O3 、HF 等。由此可見焊接作業是多因素的,而對焊接作業職業病危害的認識醫生總比工程師慢一步,因為焊接工藝的研究從國際上有國際焊接委員會,下屬的第八委員會就是專門從事防護與安全研究的。國內上海、株洲、北京、山海關等地有多個焊接研究所,除工藝之外,防護的研究成果也是職業衛生醫師應該借鑑的。
佐證毒源
許多毒物可以靠生物材料(血、尿、糞、汗、乳汁、呼出氣體等) 對毒物的排泄量進行測定;也可以用某種毒物公認的靶組織代謝產物作為其生物標識物進行監測,前者如血或尿中的Pb、As、Cd,呼出氣體中的CO、甲苯、乙苯等,後者如鉛作業的δ2ALA、FEP、ZPP;有機磷作業的膽鹼酯酶活性等,都可以佐證作業者所接觸的毒物種類,並具劑量-效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