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班頂替

接班就是父母退休後,由其子女辦理手續,進入父母原工作單位上班,頂替空下來的名額,但不一定要繼續做父母原來的工作。這種方式既可解決職工子女的就業問題,又可解決單位的缺員問題。特別是在20世紀七十年代末期,隨著上山下鄉制度廢除,社會上出現了大量待業青年,為了解決子女就業,接班之風愈演愈烈。隨著用工制度的改革,到了八十年代末期,接班制度逐步取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接班頂替
  • 外文名:Succession replacement                     
  • 盛行時期:20世紀七十年代末期
  • 取消時間:八十年代末期
  • 定義:老子退休,孩子頂替
  • 別名:子承父業
接班頂替制度,影響和後果,

接班頂替制度

接班頂替制度(老子退休,孩子頂替)包含了老子所持有的國企的股份通過這一制度順利過度到下一代身上的作用。這一制度使老一代職工願意無私奉賢,願意忍受低收入低福利的安排,因為他們看到,大量的積累可以通過這一制度轉移到下一代身上。當取消了這一制度,財富的積累對個人沒有了實際意義,因為他們不知道對財富的期權會落到誰的手裡(還不知道好過了哪個小癟三),普通職工只能被動的接受(通過提前退休,比如假病退,讓孩子搭上末班車),但對於有經營權的企業領導,他們的對策就很多啊(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制度版),他們挖空心思就是要努力把期權在有權之年變現.那些沒有腐敗的企業官員頂多只是追求價值最大化的暫時現象,59歲現象就反映了那些後覺者的急迫心理。如果(又是如果),能在取消接班頂替制度時,適時對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也許國企不至於到今天這個地步。

影響和後果

為防止有人造假安插非直系親屬到鐵路部門工作,鄭州鐵路局鄭州橋工段勞動人事科下發通知,規定接收職工子女須出具親子鑑定,鑑定費用(約3100元)自理。職工們很不理解單位的做法,單位解釋說,年年有人造假安插非直系親屬,出此下策也是被逼的。改革開放已經搞了30年,而鐵路系統接收職工,竟然還在搞子承父業、接班頂替,有點類似於封建社會的“世襲罔替”;而搞親子鑑定,從正面看是為了防止弄虛作假,從反面看卻是在保證鐵路職工“血統”的純正,這種想法和做法,不批也罷。
鐵路系統接收職工至今仍在搞接班頂替並不奇怪。中國鐵路行業高度政、企、法合一,成了計畫經濟最牢固的橋頭堡。改革開放30年,從計畫經濟市場經濟轉變,逐步打破行政壟斷、市場壟斷,所追求的無非是公平與效率。越來越多的人已認識到,市場比計畫更公平,競爭比壟斷更富效率。可有些人並不這樣看,特別是那些仍享受計畫體制好處的人。鐵路系統接收職工搞親子鑑定,又為提供了一個證明壟斷不公平、低效率的絕佳事例。
因為壟斷,所以相對封閉,錄用上拒絕開放競爭,就有了接班頂替這一套;因為要搞接班頂替,所以要防止弄虛作假,要搞親子鑑定,要耗費人力、物力、財力;因為搞了接班頂替,所以會將大批鐵路系統外的優秀人才拒之門外,同時可能將一批不合格的鐵路系統內人員招錄入崗;因為一些是接班頂替進來的,所以他可能更容易滋生優越感,容易變成懶人、不思進取,所以鐵路系統臃腫膨脹,難以精簡,所以鐵路系統運行成本高、效率低,可能運用各種霸王條款來盤剝消費者……通過這條因果鏈,可以清晰地看出壟斷是怎樣造成低效率的。
至於壟斷造成的不公平,已無需過多論證,沒有競爭就談不上真正的公平,在許多大學畢業生都找不到工作的現實背景下,鐵路職工的子女卻可以憑藉“身份”找到鐵飯碗,公平性何在?正如經濟學家張維迎所說的:高壟斷、高盈利的背後是低效率,壟斷還會帶來尋租,而國有壟斷企業往往是“全員尋租”——無論是接班頂替,還是鐵路職工乘火車免票,以及鐵路員工的高福利,不都是“全員尋租”的表現嗎?他們人人都可以享受壟斷特權,並通過壟斷向消費者集體“尋租”。鐵路系統接收職工搞親子鑑定,無疑是對壟斷的極大諷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