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的復調》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曾軍。
基本介紹
- 作者:曾軍
- ISBN:9787563346288
- 頁數:254
- 定價:28.00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06
- 裝幀:平裝
- 副標題:中國巴赫金接受史研究
作品目錄
導 論
第一節 西學新潮中的巴赫金接受史:寫作的緣起及其目標
1.為什麼要研究巴赫金接受史?
2.研究巴赫金接受史是否可能?
3.撰寫“巴赫金接受史論”如何可能?
第二節 接受的復調:接受史研究方法的反思與預設
1.接受史研究的幾種模式
2.復調的接受史:嘗試建立一種多元的歷史描述框架
3.接受史研究方法的預設及其相關概念
第三節 中國的巴赫金接受背景
1.第一層背景:巴赫金難題及其可能的陷阱
2.第二層背景:巴赫金在世界的接受狀況
3.第三層背景:巴赫金在中國的接受前史
第一章 巴赫金與中國當代的現實主義詩學
第一節 意外的收穫:作為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專家的巴赫金
1.意外的收穫:巴赫金首先作為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專家的引入
2.第一個聲部:復調與中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
3.轉變的痛苦:中國對巴赫金復調小說理論的“延續性接受”
第二節 對話的先聲:錢中文和關於“作者與主人公關係”的爭論
1.接受的自覺:對巴赫金理論的正面“介紹一研究”
2.贊成和反對:關於“作者與主人公關係”問題的對話
3.對話的先聲:爭論中的接受自覺
第三節 必要的誤差:復調與中國現實主義詩學重建
1.必要的誤差:修復“復調/獨白”斷裂帶的努力
2.走出“別車杜”:巴赫金之於中國現實主義文論話語的潛在性影響
3.暗中的論辯:巴赫金的對話思想與中國的文學主體性問題
第二章 巴赫金與中國當代的形式美學
第一節 立場的選擇:巴赫金與中國的形式主義批判
1.第二個聲部:接受視野西方化的開始
2.形式的展開:對以“時空體”為代表的小說理論的接受
3.批判的立場:中國―巴赫金―形式主義
第二節 理論的創新:以“對話性”為中心建構敘述理論的可能性
1.再登巴比倫塔:董小英建構新的理論體系的努力
2.“對話”與“敘述”:以“對話性”為中心建構敘述理論的可能性及其限度
3.理論創新:作為接受史問題的意義
第三節 重譯與沉默:同期對巴赫金關於弗洛伊德主義批判的接受
1.重譯的奇觀:一連三個譯本
2.沉默的尷尬:中國一弗洛伊德―巴赫金
3.可接受性:關於《弗洛伊德主義批判綱要》的考辨
第三章 巴赫金與中國當代的後現代文化詩學
第一節 理解的螺旋:走向後現代文化詩學的巴赫金
1.“接受的多聲部性”:第三個聲部與前兩個聲部之關係
2.接受的問軌:“世界眼光”與“難以定位的巴赫金”
3.理解的螺旋:接受者的王體間對話
第二節 形象的建構:劉康及其對巴赫金理論的整體接受
1.“海外中國”:劉康的復調接受視野
2.形象與思想:對巴赫金生平與學術歷程的接受
3.對話意識:文化轉型與巴赫金語言雜多的文化理論
第三節 命名的意義:巴赫金與後現代文化詩學
l.命名的意義:巴赫金接受中的同化與歸化
2.話語的糾纏:言語體裁理論/話語體裁理論?言談理論?社會符號學?話語理論?超語言學/元語言學/轉換語言學?
3.視角的轉換:程正民、夏忠憲等人的狂歡化研究
第四章 巴赫金與中國當代的文學研究
第一節 應和與超越:中國對巴赫金文學研究方法論的反思
1.思維的點金術:接受史另一個聲部的展開
2.整體性比較:中國對巴赫金文學研究方法論反思
3.“改寫”現象:張傑及其對巴赫金批評理論體系的探討
第二節 還原與叛逆:巴赫金文論在中國的文學史研究中的運用
1.還原與叛逆:接受史中的“運用”問題
2.平移或斜移:巴赫金與中國的文學文化研究
3.反駁和辯證:巴林金與中國的外國文學研究
第三節 走向交往對話:巴赫金與中國當代文論話語重建
1.接受的接受:中國―托多羅夫―巴赫金
2.對話批評:是否對能與如何可能
3.文論重建:錢中文等人及其對“對話的文藝理論”的倡導
結 論/192
中國巴赫金接受史研究資料目錄(1980~2001)及其他參考文獻
附錄1 巴赫金文論中的“技術”思想
附錄2 方方小說中的“潛對話”現象
附錄3 葷笑話的表演性與中國民間詼諧文化的狂歡化問題
後 記
第一節 西學新潮中的巴赫金接受史:寫作的緣起及其目標
1.為什麼要研究巴赫金接受史?
2.研究巴赫金接受史是否可能?
3.撰寫“巴赫金接受史論”如何可能?
第二節 接受的復調:接受史研究方法的反思與預設
1.接受史研究的幾種模式
2.復調的接受史:嘗試建立一種多元的歷史描述框架
3.接受史研究方法的預設及其相關概念
第三節 中國的巴赫金接受背景
1.第一層背景:巴赫金難題及其可能的陷阱
2.第二層背景:巴赫金在世界的接受狀況
3.第三層背景:巴赫金在中國的接受前史
第一章 巴赫金與中國當代的現實主義詩學
第一節 意外的收穫:作為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專家的巴赫金
1.意外的收穫:巴赫金首先作為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專家的引入
2.第一個聲部:復調與中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
3.轉變的痛苦:中國對巴赫金復調小說理論的“延續性接受”
第二節 對話的先聲:錢中文和關於“作者與主人公關係”的爭論
1.接受的自覺:對巴赫金理論的正面“介紹一研究”
2.贊成和反對:關於“作者與主人公關係”問題的對話
3.對話的先聲:爭論中的接受自覺
第三節 必要的誤差:復調與中國現實主義詩學重建
1.必要的誤差:修復“復調/獨白”斷裂帶的努力
2.走出“別車杜”:巴赫金之於中國現實主義文論話語的潛在性影響
3.暗中的論辯:巴赫金的對話思想與中國的文學主體性問題
第二章 巴赫金與中國當代的形式美學
第一節 立場的選擇:巴赫金與中國的形式主義批判
1.第二個聲部:接受視野西方化的開始
2.形式的展開:對以“時空體”為代表的小說理論的接受
3.批判的立場:中國―巴赫金―形式主義
第二節 理論的創新:以“對話性”為中心建構敘述理論的可能性
1.再登巴比倫塔:董小英建構新的理論體系的努力
2.“對話”與“敘述”:以“對話性”為中心建構敘述理論的可能性及其限度
3.理論創新:作為接受史問題的意義
第三節 重譯與沉默:同期對巴赫金關於弗洛伊德主義批判的接受
1.重譯的奇觀:一連三個譯本
2.沉默的尷尬:中國一弗洛伊德―巴赫金
3.可接受性:關於《弗洛伊德主義批判綱要》的考辨
第三章 巴赫金與中國當代的後現代文化詩學
第一節 理解的螺旋:走向後現代文化詩學的巴赫金
1.“接受的多聲部性”:第三個聲部與前兩個聲部之關係
2.接受的問軌:“世界眼光”與“難以定位的巴赫金”
3.理解的螺旋:接受者的王體間對話
第二節 形象的建構:劉康及其對巴赫金理論的整體接受
1.“海外中國”:劉康的復調接受視野
2.形象與思想:對巴赫金生平與學術歷程的接受
3.對話意識:文化轉型與巴赫金語言雜多的文化理論
第三節 命名的意義:巴赫金與後現代文化詩學
l.命名的意義:巴赫金接受中的同化與歸化
2.話語的糾纏:言語體裁理論/話語體裁理論?言談理論?社會符號學?話語理論?超語言學/元語言學/轉換語言學?
3.視角的轉換:程正民、夏忠憲等人的狂歡化研究
第四章 巴赫金與中國當代的文學研究
第一節 應和與超越:中國對巴赫金文學研究方法論的反思
1.思維的點金術:接受史另一個聲部的展開
2.整體性比較:中國對巴赫金文學研究方法論反思
3.“改寫”現象:張傑及其對巴赫金批評理論體系的探討
第二節 還原與叛逆:巴赫金文論在中國的文學史研究中的運用
1.還原與叛逆:接受史中的“運用”問題
2.平移或斜移:巴赫金與中國的文學文化研究
3.反駁和辯證:巴林金與中國的外國文學研究
第三節 走向交往對話:巴赫金與中國當代文論話語重建
1.接受的接受:中國―托多羅夫―巴赫金
2.對話批評:是否對能與如何可能
3.文論重建:錢中文等人及其對“對話的文藝理論”的倡導
結 論/192
中國巴赫金接受史研究資料目錄(1980~2001)及其他參考文獻
附錄1 巴赫金文論中的“技術”思想
附錄2 方方小說中的“潛對話”現象
附錄3 葷笑話的表演性與中國民間詼諧文化的狂歡化問題
後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