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通信衛星鏈路

接力通信衛星鏈路

接力通信衛星鏈路是指通過衛星進行接力通信的鏈路。它包含兩方面的內容:地面微波中繼通信通過衛星使通信雙方最終構成通信線路的鏈;同一衛星系統兩個站之間、兩個或三個衛星通信系統之間進行接力,使通信雙方最終構成通信線路的鏈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接力通信衛星鏈路
  • 外文名:relay communication link with satellite
  • 學科:航空工程
  • 領域:工程技術
定義,內容,特性,套用,發展,

定義

接力通信衛星鏈路是指通過衛星進行接力通信的鏈路。

內容

它包含兩方面的內容:
1.地面微波中繼通信通過衛星使通信雙方最終構成通信線路的鏈;
2.同一衛星系統兩個站之間、兩個或三個衛星通信系統之間進行接力,使通信雙方最終構成通信線路的鏈路。

特性

第一條是指,由於種種原因,如地域、地形,自然災害等致使地面微波中繼通信系統本身不能與欲通信的對方構成通信線路,須藉助衛星通信線路才能溝通的鏈路。
第二條意指兩站之間通信時,由於地形複雜,其他通信方式難以完成,建立衛星鏈路更經濟有效,或由於距離太長,單跳衛星系統不能滿足要求,需要兩跳甚至二跳才能將通信雙方彼此溝通的衛星通信鏈路。單跳、雙跳和三跳原理。
可以看出,甲乙兩站間通過衛星A構成了通信鏈路,稱為一跳鏈路。甲和丁站之間通過A ,B兩顆通信衛星的甲、乙、丙、丁4個站才能構成鏈路,稱為兩跳鏈路。甲和己站之間將經過甲、乙、丙、丁、戊、己6個站才能構成鏈路,稱為三跳鏈路。

套用

一跳鏈路多用於省內、國內,兩跳和二跳鏈路多用於跨洋、跨洲的國際鏈路。

發展

利用地球同步軌道上的人造地球衛星作為中繼站進行地球上通信的構想是1945年英國物理學家A.C.克拉克(ArtherC.Clarke)在《無線電世界》雜誌上發表“地球外的中繼”一文中提出的,並在60年代成為現實。
同步衛星問世以前,曾用各種低軌道衛星進行了科學試驗及通信。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衛星1號”由蘇聯於1957年10月4曰發射成功,並繞地球運行,地球上首次收到從人造衛星發來的電波。
美國於1960年8月把覆有鋁膜的直徑30m的氣球衛星“回聲1號”發射到約1600km高度的圓軌道上進行通信試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不使用放大器的所謂無源中繼試驗。
美國於1962年I2月13日發射了低軌道衛星“中繼1號"。1963年11月23日該星首次實現了橫跨太平洋的日美間的電視轉播。此時恰逢美國總統J.F.甘迺迪被刺,此訊息經衛星傳至日本在電視新聞上播出,衛星的遠距離實時傳輸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使人造衛星在通信中的地位大為提高。
世界上第一顆同步通信衛星是1963年7月美國宇航局發射的“同步2號”衛星,它與赤道平面有30°的傾角,相對於地面作8字形移動,因而尚不能叫靜止衛星,在大西洋上首次用於通信業務。1964年8月發射的“同步3號”衛星,定點於太平洋赤道上空國際日期變更線附近,為世界上第一顆靜止衛星。1964年10月經該星轉播了(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實況。至此,衛星通信尚處於試驗階段。1965年4月6日發射了最初的半試驗、半實用的靜止衛星“晨鳥”,用於歐美間的商用衛星通信,從此衛星通信進入了實用階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