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彩陶王國新石器時期馬家窯文化珍品展

探秘彩陶王國新石器時期馬家窯文化珍品展

《探秘彩陶王國新石器時期馬家窯文化珍品展》是2013年6月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探秘彩陶王國新石器時期馬家窯文化珍品展》
  • 作者:杭州市蕭山跨湖橋遺址博物館  中國青海柳灣彩陶博物館
  • 類別:藝術.馬家窯彩陶
  • 定價:120.00元
  • 出版社:中國文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6月
  • 開本: 889×1194mm1/16
作品簡介,作品賞析,

作品簡介

由杭州市蕭山跨湖橋遺址博物館和中國青海柳灣彩陶博物館聯合舉辦的“探秘彩陶王國——新石器時期馬家窯文化珍品展”即將在跨湖橋遺址博物館隆重揭幕。此次展覽的成功舉辦是跨省博物館之間精誠合作的結果。值此展覽圖錄付梓之際,我們衷心感謝中國青海柳灣彩陶博物館的玉成美舉,衷心感謝為此次展覽付出艱辛勞動的諸位同仁的真誠合作和辛勤付出。
中國史前時期,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的地區內,開始出現了彩陶,黃河中上游古老的彩陶文化距今有著八千餘年的發展史,應該說甘肅大地灣一期是古老的彩陶文化形成期,中原地區的仰韶文化是彩陶文化重要發展期,青海東部的河湟地區乃是馬家窯文化發展的中心區域。馬家窯文化作為青海新石器時期的代表,以彩陶為特色,器型豐富多姿,圖案極富於變化,紋飾豐富細膩,線條清晰、流暢、典雅,奠定了中國畫發展的歷史基礎和以線描為特徵的基本形式,達到了中國彩陶藝術發展的頂峰。
跨湖橋遺址距今8000—7000年,是東南沿海地區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的重要代表,是我國最早出現彩陶的遺址之一,跨湖橋文化以彩陶為最重要的特徵,陶衣是跨湖橋彩陶文化的構成元素。厚彩、薄彩的彩料之分以及點彩等別具一格的彩紋形式,構成了跨湖橋文化彩陶濃郁的自身特色。
此次,馬家窯文化彩陶走進浙江,是跨省兩個博物館之間一次精誠合作與交流。雖然兩地相隔千里,文化各具特色,各成序列,但同樣悠久的史前文明,同樣燦爛的彩陶文化,向廣大民眾提供集中欣賞南北彩陶藝術瑰寶的良機,不僅可以使浙江的觀眾領略青海史前文明的璀璨輝煌,探尋“彩陶王國”的無窮魅力,共同感受的史前彩陶文化給我們帶來的震憾。同時可以促進兩地博物館在彩陶文化研究上的深度交流與合作,更好地普及、宣傳中華民族燦爛的彩陶文化。
青海地處我國內陸西北腹地,因青海湖而得名,孕育了中華燦爛文明的黃河、長江、瀾滄江都發源於此,故青海又被稱為“江河之源”。
從世界範圍來講,中國甘青地區是出土彩陶最多的地方,而在中國境內,出土彩陶最多的地區是青海省樂都縣的柳灣村。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在全國首屈一指,柳灣墓地是我國黃河流域迄今已知的規模最大且保存完好的一處原始氏族社會公共墓地。1974至1980年期間,這裡發掘出文物近4萬件,其中精美彩陶2萬多件,其種類與數目遠遠超過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在這些陶器上,除了史前陶器上常見的象徵生殖崇拜的蛙紋和光明崇拜的萬字紋之外,在馬廠類型晚期彩陶下腹部和底部出現大量的書畫符號,有許多類似於“十、O、蘭”等一千多個抽象符號,學者歸納後共分為319種。雖然還不能確定是最早的文字,但它已經具有文字的性質,起到一種記事的作用。據專家推測,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柳灣彩陶譜寫了人類人類彩陶文明史上最華麗、絢爛的篇章,因而柳灣也被譽為“彩陶王國”,柳灣彩陶博物館也成為中國最大的彩陶專題博物館。
在中國各地的彩陶文化中,只有甘肅彩陶同時具備以下特點:第一,時代最早,地域廣大。甘肅東部渭河、西漢水流域是中國彩陶的發源地之一;第二,在距今約5000~4000年間,中國各地的彩陶漸趨衰落,馬家窯文化彩陶卻獨放異彩,在甘青地區形成了中國彩陶的鼎盛階段,其藝術水平之高、文化成就之大,使其他彩陶文化難以比肩;第三,在距今約4000年以後,大部分地區的彩陶退出了歷史舞台,但甘青地區依然生存著一批堅持使用彩陶的先民,並進而將彩陶藝術向西傳入新疆。距今5000年以後,馬家窯、半山、馬廠類型共同構成的馬家窯文化,一脈相傳、自成體系,繁盛的彩陶並開始使用銅器是這支文化的鮮明特色,也構成了中部地區特有的文化傳統。
該書於2013年6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作品賞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