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溯流:青銅編鐘譜寫的歷史》是2013年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關曉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探源溯流:青銅編鐘譜寫的歷史
- 作者:關曉武
-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2月1日
- 頁數:268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34778469
- 類型:家居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探源溯流——青銅編鐘譜寫的歷史》作者關曉武嘗試著將編鐘形制演變的研究和其社會背景密切結合,對這一漫長、複雜的過程作了分期剖析,在以下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其一,首次系統梳理了自遠古以來青銅編鐘的起源和發展脈絡。
其二,對西周至戰國的甬鐘和春秋早期至戰國的鈕鐘的形制尺寸比值進行了歸納計算,在此基礎上探討了西周至戰國青銅編鐘形制尺寸的特徵。其三,分析了早期的鐃、鎛、甬鐘、鈕鐘、羊角鐘的技術基礎和文化背景。
青銅編鐘及其文化內涵博大精深,研究難度很大。作者從工藝角度提出了一些有待解決的要點和問題,對後續研究或具有借鑑和啟示的意義。
(從陶鈴銅鈴、中原鐃南方鐃,到甬鐘鈕鐘、錞於羊角鐘繭形鐘扁鐘,再到秦漢、隋唐、宋元明清、祭孔鐘樂,為大家講述了編鐘的源流和歷史的探討、對研究青銅編鐘歷史具有極高的價值) 科技史學術論叢”以科學史、技術史、醫學史與農學史等著作為主,兼收科技考古、科技哲學與科學社會學等相鄰學科的論著。
自然科學史研究所與大象出版社邀請部分專家,聯合組成叢書的編委會,以推薦和評議叢書的論著。《探源溯流——青銅編鐘譜寫的歷史》在以往研究編鐘歷史的基礎上,探討了編鐘的源流和發展,及其文化內涵,系統梳理了自遠古以來編鐘的起源和發展脈絡;從技術、音律及禮儀樂制等角度,對一系列專門性問題做了剖析;並對編鐘演變的社會歷史背景及文化意蘊做了闡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言
第一節 幾點說明
一、選題緣由
二、文獻資料
三、研究主題
四、歷史分期
五、研究方法
六、成文經過
七、圖表說明
第二節 20世紀以來的編鐘研究
一、第一階段(清代以後至20世紀50年代以前)
二、第二階段(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中後期)
三、第三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以來)
第二章 青銅編鐘的起源
第一節 禮和樂的萌發
第二節 陶鈴和銅鈴
一、陶鈴
二、銅鈴
第三節 中原鐃和南方鐃
一、中原鐃
二、南方鐃
三、中原鐃和南方鐃的比較
第四節 陶鈴、銅鈴和鐃之間的遞嬗關係
小結
第三章 青銅編鐘的發展和鼎盛
第一節 鎛和甬鐘的出現
一、鎛的出現
二、鎛的變化
三、甬鐘的出現
第二節 製作技術的發展與套用的興盛
一、早期的甬鐘編列
二、甬鐘製作技術的發展
三、鈕鐘的出現
四、使用制度和製作的規範化
第三節 錞於、羊角鐘和繭形鐘等鐘類樂器
一、錞於
二、羊角鐘
三、繭形鐘
四、扁鐘、鉦、鐸和句鑼
第四節 製作套用興盛的原因
一、冶鑄技術的提高
二、樂律理論的形成
三、社會形勢的變化
小結
第四章 鐘樂的滯延與衰落
第一節 秦代鐘樂
第二節 漢代鐘樂
一、漢鐘樂沿革
二、現存漢代編鐘
三、對漢鐘製作與套用的歸納
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鐘樂
第四節 隋、唐、五代鐘樂
一、隋代鐘樂
二、唐代鐘樂
三、五代鐘樂
第五節 宋金遼和元明清鐘樂
一、宋金遼鐘樂
二、元代鐘樂
三、明代鐘樂
四、清代鐘樂
第六節 祭孔鐘樂
一、祭孔的歷史沿革
二、孔廟、縣學的鐘樂套用
小結
第五章 現代研究,製作與套用
第一節 曾侯乙編鐘複製研究
一、研究試製階段
二、全面複製階段
三、複製研究的成果和影響
四、對曾侯乙編鐘效應的思考
第二節 中華和鐘研製工程項目
一、總體設計方案的制定
二、編鐘和鐘架的設計
三、編磬、建鼓、鐘磬懸掛件和敲擊件的設計
四、研究設計項目的確定與調整
五、鐘架藝術製作和磬架、木基座、演奏台的設計製作
六、研製工程項目的成果和意義
小結
第六章 結語:青銅編鐘譜寫的歷史
第一節 歷史脈絡線條
一、起源
二、發展和鼎盛
三、滯延與衰落
四、現代研究、製作與套用
第二節 製造工藝拼圖
一、原料來源、鑄制場所和製作者
二、鑄型工藝、聲學性能與配伍套用
三、製作與套用的組織管理
第三節 禮樂文化的形和質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