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測潛在抑鬱症脆弱者的腦動態模型研究》是依託清華大學,由王麗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探測潛在抑鬱症脆弱者的腦動態模型研究
- 依託單位:清華大學
- 項目負責人:王麗紅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在正常人群中發現潛在的抑鬱症、焦慮症易患者是早期預防心理疾病的關鍵。近年來,對抑鬱症脆弱者腦內變化的研究雖得到了更多的關注,但大多數研究是依據家族史或幼年精神創傷史等來定義抑鬱症脆弱性的。事實上,不是所有的有家族史或幼年精神創傷史的都是抑鬱症脆弱者,有些人也可成為抑鬱症抵禦者。依據大腦對刺激的動態變化來定義抑鬱症脆弱性應該是一個更客觀的測量指標。本項目將利用反覆的精神壓力誘發的腦內動態變化建立抑鬱症脆弱性的新模型,同時研究與這一生物標記相關的心理因素與環境因素,並驗證這一生物學標記的可信度。我們將採集血樣本,為日後研究基因與環境對腦功能的影響打下基礎。.因我們將依據腦內對壓力刺激的動態反應變化來觀察判斷每個人的結果,這不僅可以檢測潛在的抑鬱症焦慮症易患者,又可避免因腦功能成像信號的個體差異大而難以用來做個體化診斷的弊病。該方法將為腦功能成像在個體化診斷的臨床套用上提供一個新方向。
結題摘要
本項目依據大腦對精神壓力刺激的動態反應變化來探究個體對精神壓力的耐受性,以在個體化層面檢測潛在的抑鬱症易患者。為達到研究目標,本項目在經典的壓力課題基礎上進行修改,設計了適合功能磁共振(fMRI)掃描的壓力課題(計算課題、演講課題)與放鬆課題(冥想課題),收集了62例受試的可用數據(包括三個fMRI數據及行為學數據),探究了大腦活動在不同的精神壓力和放鬆狀態下的差異,分析了可以預測抑鬱脆弱性的腦影像學指標,並進一步解明了抑鬱脆弱性的神經機理。本項目,1、探索精神壓力刺激影響腦網路活動的機理,明確與壓力相關的腦網路基礎,重點探究了不同情緒狀態下,內源網路和外源網路之間地互動變化;2、利用動態網路分析技術,提取數據的動態特性,探究個體在壓力刺激後的恢復能力及個體差異,探索利用動態影像學標記預測個體的抑鬱脆弱性的可行性;3、利用關聯分析,尋找計算和演講這兩種不同壓力刺激給大腦造成的相同影響,幫助理解壓力影響大腦活動的神經機理。通過上述研究,主要結論如下:1、在壓力環境時,大腦的注意力資源傾向於外源網路,則內源網路的注意力資源減少,且定義的注意力偏差指數的改變與抑鬱程度相關,這部分研究結果與項目負責人之前在杜克大學採集的五羥色胺(抑鬱症的另一重要影響因素)減少的數據結果一致;2、抑鬱指數較高的個體的動態恢復指數較低,與假設一致,說明了利用動態信息預測抑鬱脆弱性的可能,為早期篩查抑鬱脆弱者提供一種新的途徑;3、在正式實驗中,演講課題與計算課題均能引起右背側前島葉、右背外側前額葉的活動的升高,說明這兩個腦區在抑鬱症的產生和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項目探究了不同情緒對於大腦活動的調控機制,理解壓力這一抑鬱症重要因素對大腦活動的影響,為抑鬱症的早期預防提供理論基礎,推動fMRI套用於臨床診斷。本項目一共發表了5篇會議摘要,在國際磁共振年會(ISMRM)、腦圖譜組織年會(OHBM)等國際會議中進行了展示,其中,一篇口頭報告被選為2016年韓國磁共振年會(KSMRM)的最佳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