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宇宙的秘密:從哥白尼到愛因斯坦》是一本適應面較寬的科普讀物,中學生、大學生和研究生都可以從中獲取有益的知識。書中主要介紹了物理學和天文學發展的不平凡歷程和一些最新成果,特別是有關相對論、黑洞和宇宙演化的知識。《探求宇宙的秘密:從哥白尼到愛因斯坦》收集了許多科學家的珍聞趣事,介紹了一些重大科學發現的曲折過程。希望廣大讀者能在輕鬆、愉快的情況下讀完《探求宇宙的秘密:從哥白尼到愛因斯坦》,並有所收益。也希望有志於科學研究的年輕人能從書中得到一些啟發,增強自己的科學研究能力。《探求宇宙的秘密:從哥白尼到愛因斯坦》以哥白尼、伽利略、牛頓和愛因斯坦的貢獻為主線,來描述自然科學的重大成就和重要思想;以霍金和彭羅斯的貢獻為核心,來闡述當代的時空理論,介紹相對論研究的最新成果。書中還包含了作者本人的一些研究心得。
基本介紹
- 書名:探求宇宙的秘密:從哥白尼到愛因斯坦
- 作者:趙崢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3154173
- 外文名:Uncover Secrets of Universe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206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探求宇宙的秘密:從哥白尼到愛因斯坦》概覽古今、縱橫中西。闡述了宇宙是如何起源的、如何發展的、將向何處去,時間有無開始、有無終結,黑洞、暗物質是否存在、會對宇宙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等等問題。語言生動、幽默,通俗易懂,圖文並茂,是難得的科學普及佳作。
作者簡介
趙崢,1943年出生於四川成都,1967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物理系,1981年於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獲碩士學位(導師劉遼教授),1987年於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獲博士學位(導師普利高津教授)。曾任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主任,中國引力與相對論天體物理學會理事長。現為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授,理論物理博士生導師、教育學博士生導師。
圖書目錄
一、文明的起源和腳步
1.地球上文明的出現
2.海洋文明
3.大河文明
4.美洲文明
5.文明的繁榮
二、自然科學的誕生
1.哥白尼與日心說
2.偷看上帝的秘密
3.伽利略的天才發現
4.不得已的認罪聲明
5.克卜勒的悲壯人生
三、牛頓與經典物理學
1.上帝說:“讓牛頓去吧!”
2.經典物理學的“聖經”
3.萬有引力
4.這片空間會荒廢嗎
5.走下神壇的牛頓
四、愛因斯坦與相對論
1.兩朵烏雲
2.魔鬼說:“讓愛因斯坦去吧!”
3.別了,以太和絕對空間
4.狹義相對論的成就
5.雙生子佯謬
6.狹義相對論的困難
五、彎曲的時空
1.平行線只有一條嗎
2.慣性力等效於引力
3.萬有引力是時空的彎曲
4.神秘的引力波
5.偉人和凡人
六、人造的太陽
1.哥本哈根學派
2.三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家庭
3.蘑菇雲中的太陽
4.中國的核子彈
5.探索無窮小
七、白矮星、中子星與黑洞
1.歷史上的黑洞
2.白矮星和它的研究者
3.“小綠人”,脈衝星和中子星
4.黑洞的形成、構造與特點
5.轉動的黑洞
八、霍金與黑洞的熱性質
1.激發的黑洞
2.黑洞熱嗎
3.沸騰的黑洞
4.信息疑難
5.堅強的天才
九、膨脹的宇宙
1.均勻的宇宙
2.有限而無邊的宇宙
3.膨脹或脈動的宇宙
4.α,β,γ建立的火球模型
5.宇宙有限還是無限
6.暗物質與暗能量
7.連線宇宙的蟲洞
8.撐開蟲洞的異常物質
十、我們了解“時間”嗎
1.令人懷疑的奇點
2.長溝流月去無聲
3.“同時”這個概念存在嗎
4.時間沒有開始和結束
5.熱與引力,熱與時間
結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1.地球上文明的出現
2.海洋文明
3.大河文明
4.美洲文明
5.文明的繁榮
二、自然科學的誕生
1.哥白尼與日心說
2.偷看上帝的秘密
3.伽利略的天才發現
4.不得已的認罪聲明
5.克卜勒的悲壯人生
三、牛頓與經典物理學
1.上帝說:“讓牛頓去吧!”
2.經典物理學的“聖經”
3.萬有引力
4.這片空間會荒廢嗎
5.走下神壇的牛頓
四、愛因斯坦與相對論
1.兩朵烏雲
2.魔鬼說:“讓愛因斯坦去吧!”
3.別了,以太和絕對空間
4.狹義相對論的成就
5.雙生子佯謬
6.狹義相對論的困難
五、彎曲的時空
1.平行線只有一條嗎
2.慣性力等效於引力
3.萬有引力是時空的彎曲
4.神秘的引力波
5.偉人和凡人
六、人造的太陽
1.哥本哈根學派
2.三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家庭
3.蘑菇雲中的太陽
4.中國的核子彈
5.探索無窮小
七、白矮星、中子星與黑洞
1.歷史上的黑洞
2.白矮星和它的研究者
3.“小綠人”,脈衝星和中子星
4.黑洞的形成、構造與特點
5.轉動的黑洞
八、霍金與黑洞的熱性質
1.激發的黑洞
2.黑洞熱嗎
3.沸騰的黑洞
4.信息疑難
5.堅強的天才
九、膨脹的宇宙
1.均勻的宇宙
2.有限而無邊的宇宙
3.膨脹或脈動的宇宙
4.α,β,γ建立的火球模型
5.宇宙有限還是無限
6.暗物質與暗能量
7.連線宇宙的蟲洞
8.撐開蟲洞的異常物質
十、我們了解“時間”嗎
1.令人懷疑的奇點
2.長溝流月去無聲
3.“同時”這個概念存在嗎
4.時間沒有開始和結束
5.熱與引力,熱與時間
結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序言
本書是一本適應面較寬的科普讀物,中學生、大學生和研究生都可以從中獲取有益的知識。書中主要介紹了物理學和天文學發展的不平凡歷程和一些最新成果,特別是有關相對論、黑洞和宇宙演化的知識。本書收集了許多科學家的珍聞趣事,介紹了一些重大科學發現的曲折過程。希望廣大讀者能在輕鬆、愉快的情況下讀完本書,並有所收益。也希望有志於科學研究的年輕人能從書中得到一些啟發,增強自己的科學研究能力。
為了使讀者看清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看清今天的科學在人類歷史上的地位,本書特別介紹了地球上文明的起源和進步,介紹了自然科學的誕生和發展。本書以哥白尼、伽利略、牛頓和愛因斯坦的貢獻為主線,來描述自然科學的重大成就和重要思想;以霍金和彭羅斯的貢獻為核心,來闡述當代的時空理論,介紹相對論研究的最新成果。書中還包含了作者本人的一些研究心得。
作者在本書中列舉了許多事例以期說明:歷史上,青年是科學發現的主力軍。
在物理學的長期教學與研究中,作者深感需要一本通俗介紹物理思想並帶有趣味性的輔助讀物,同時把科學史融入其中,使學生能在避開繁雜的數學計算、較為輕鬆的情況下,掌握深奧理論的主要思想,了解科學發現的曲折歷程,學到科學研究的方法。
歐美、日本的教授對中國學生的考試能力普遍感到欽佩,但覺得中國學生的科研能力遠不如考試能力那樣出色。這反映了中國學校教學成功的一面和失敗的一面。一般說來,中國學校普遍強調刻苦學習、強調基本功、強調做練習,中國學生投入的精力和時間遠非歐美學生可比。但由於經濟條件的限制,中國學生動手做實驗的機會遠比歐美學生少。而且,在教學過程中,中國教師往往不注意突出物理思想,不注意讓學生了解科學發現的艱難過程,不注意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方法和興趣,這就造成了中國學生“考試見長、科研見短”的奇特局面。
在目前我國的經濟實力已得到較大發展的情況下,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機會,去做更多的實驗。同時,改進我們的教學方法,豐富學生的物理思想,增進學生對科學發展史的了解,也會有助於我國學生科研能力的提高。
作者希望本書能起到科普讀物和輔助教材的雙重作用,使一般青年讀者和物理專業的學生都能從中獲益。本書是一次新的嘗試,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最後,作者要對梁紹榮教授表示感謝,本書是在他的建議和鼓勵下完成的。還要感謝劉遼教授審閱本書的部分章節,感謝郝柏林院士對原稿第七章提供的修改意見,感謝陸琰院士對第七章和第九章的修改建議,感謝高士圻先生、裴申先生和裴壽鏞先生幫助核實書中的一些內容。感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373003,10475013,10773002)的支持。感謝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李桂福編審、梁志國編輯和范林編輯對本書的出版所做的大量工作。
為了使讀者看清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看清今天的科學在人類歷史上的地位,本書特別介紹了地球上文明的起源和進步,介紹了自然科學的誕生和發展。本書以哥白尼、伽利略、牛頓和愛因斯坦的貢獻為主線,來描述自然科學的重大成就和重要思想;以霍金和彭羅斯的貢獻為核心,來闡述當代的時空理論,介紹相對論研究的最新成果。書中還包含了作者本人的一些研究心得。
作者在本書中列舉了許多事例以期說明:歷史上,青年是科學發現的主力軍。
在物理學的長期教學與研究中,作者深感需要一本通俗介紹物理思想並帶有趣味性的輔助讀物,同時把科學史融入其中,使學生能在避開繁雜的數學計算、較為輕鬆的情況下,掌握深奧理論的主要思想,了解科學發現的曲折歷程,學到科學研究的方法。
歐美、日本的教授對中國學生的考試能力普遍感到欽佩,但覺得中國學生的科研能力遠不如考試能力那樣出色。這反映了中國學校教學成功的一面和失敗的一面。一般說來,中國學校普遍強調刻苦學習、強調基本功、強調做練習,中國學生投入的精力和時間遠非歐美學生可比。但由於經濟條件的限制,中國學生動手做實驗的機會遠比歐美學生少。而且,在教學過程中,中國教師往往不注意突出物理思想,不注意讓學生了解科學發現的艱難過程,不注意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方法和興趣,這就造成了中國學生“考試見長、科研見短”的奇特局面。
在目前我國的經濟實力已得到較大發展的情況下,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機會,去做更多的實驗。同時,改進我們的教學方法,豐富學生的物理思想,增進學生對科學發展史的了解,也會有助於我國學生科研能力的提高。
作者希望本書能起到科普讀物和輔助教材的雙重作用,使一般青年讀者和物理專業的學生都能從中獲益。本書是一次新的嘗試,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最後,作者要對梁紹榮教授表示感謝,本書是在他的建議和鼓勵下完成的。還要感謝劉遼教授審閱本書的部分章節,感謝郝柏林院士對原稿第七章提供的修改意見,感謝陸琰院士對第七章和第九章的修改建議,感謝高士圻先生、裴申先生和裴壽鏞先生幫助核實書中的一些內容。感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373003,10475013,10773002)的支持。感謝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李桂福編審、梁志國編輯和范林編輯對本書的出版所做的大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