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茶籃是流傳在姚北的一種古老的曲種,相傳明嘉靖年間由福建閩南傳人,與戚繼光抗倭有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採茶籃
- 背景:倭患成災
- 目的:為了表示軍民抗倭決心
- 時間:嘉靖年間每年春二月十四至十九日
概述,曲目,藝人,
概述
當時倭患成災,朝廷派戚繼光率戚家軍抗擊。為了表示軍民抗倭決心,展示抗倭陣容,從嘉靖年間每年春二月十四至十九日舉行“禮拜”廟會,村民們製作彩色大旗和各式長龍,踩著高蹺,抬著台閣、彩轎,組織樂隊吹打,化妝遊行。採茶籃即是當時廟會中的一種演唱形式,演唱者由戚繼光從閩南帶來的鄉勇組成。他們多是福建人,從南方帶來許多曲牌,與當地演唱風格迥然有別,所以稱作“南調採茶籃”。以後採茶籃吸收一部分浙東地區的小調、民歌,並加以利用和借鑑,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曲調。清代,曾有這樣一首詩來形容:“龍馬花燈趁夜調,畫船鑼鼓鬧元宵,採茶清唱時新曲,車子燈來聽管簫”。詩中的“採茶”就是指“採茶籃”,可見採茶籃活動在當時已十分普遍。
曲目
採茶籃在民間流傳有十餘個曲目。《賣花線》通過貨郎和買線姑娘的買賣交易,表達了男女青年追求新生活的願望;《盪河船》通過擺渡客人與搖船姑娘在船中戲謔對話,表達了青年互相愛慕之情;《童子癆》講的是“童子癆”是個有肺病的殘疾人,“童子妻”是個漂亮的小媳婦,夫妻感情有糾葛,第三者“大伯”充當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從而控訴了買賣婚姻的罪惡;《盤藥材》內容是呂純陽與白牡丹對課,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智慧,諷刺了呂純陽故弄玄虛的伎倆;《大補缸》中,王大娘是吊死鬼,補缸匠是太白金星。王大娘企圖以女色引誘補缸匠,補缸匠一身正氣驅邪魔,終於將吊死鬼捉拿。採茶籃的演唱形式多為坐唱,但也有出角色的表演唱,如《童子癆》配以三角步舞蹈;《車木人》出場為“八字步”;《大補缸》用“麻雀步”。主要樂器為四面鑼、連響、竹板,也有配有二胡伴奏的。民間叫曲中女角為“頭子”,男角為“摩子”,稱掌班的為“摩頭師傅”。採茶籃主要流行區為現今慈谿的觀城、師橋、淹浦、橫河、彭橋一帶。
藝人
清末曾有藝人從事專業演唱,代表藝人為方章雲、方正丙(現淹浦鄉方家村人),民國後期有淹浦鄉羅家村藝人沈雲龍、羅乾友、羅張友、羅祥章等人在附近鄉鎮演唱。演唱一般在農閒時期,由所邀村莊供應茶酒飯菜,不收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