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珠行》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弘曆所創作的一首樂府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採珠行》
- 外文名:Caizhuxing
- 作者:愛新覺羅·弘曆
- 朝代:清朝
- 文學體裁:樂府詩
作品簡介,作品原文,作品翻譯,創作背景,作者介紹,
作品簡介
詩詞名:採珠行
作者:乾隆
體裁:樂府
朝代:唐
出處:
作品原文
採珠行
圓流有蚌清且淪;元珠素出東海濱。
旗丁泅采世其業;授餐支餉居虞村。
我來各欲獻其技 ;水寒冰肌非所論。
賜酒向火令一試;精神踴躍超常倫。
秋江川湄澄見底;方諸月映光生新。
威呼盪漿向深處;長繩投石牽船唇。
入水取蚌載以至;刨劃片片光如銀。
三色七采亦時有;百難獲一稱奇珍。
命罷旋教行賞噴;不覽安識真艱辛!
世仆執役非蟄戶;元慎何關譬海神。
作品翻譯
有蚌的天然港灣清徹而有微小的波輪;
碩大的珍珠從來就是產在東海之濱。
泅水採珠的旗丁們都是子繼祖業;
接受官餉而住在官村。
見我來到都想獻出採珠技藝,
水寒身冷他們一概不論。
賜酒烤火令他們一試;
精神踴躍超過常人。
岸邊的秋江清澄見底;
新升的明月映光生新。
高聲喊叫著盪漿劃向遠處;
投下長繩繫著的巨石把船停穩。
入水取蚌載到跟前;
刨開蚌殼光潔如銀。
光彩的珠子偶而能有;
千百次也難得到一次奇珍。
採珠結束命令給他們賞錢;
不是親眼見到怎知他們真的很是艱辛。
祖傳的工仆採珠是執行公役;
元慎卻扯出了與採珠無關的海神。
創作背景
乾隆十九年(1754),乾隆皇帝帶一位太后及幾個皇子、大臣等,於舊曆五月六日由圓明園出發,沿康熙帝第二次東巡的路線(由古北口出,由山海關歸),“巡幸”東北和吉林。往返費時五個月(153天),其聲勢和規模大大超過康熙皇帝。七月又從承德避暑山莊起駕,經敖汗、奈曼、土默忒、科爾沁諸部。乾隆一行在沿途行圍狩獵、遊山玩水近三個月,於八月初五到達吉林城西的伊拉齊(今永吉縣一拉溪),初六到達綏哈(今船營區大綏河),於初七到達吉林城,住在將軍府內太和宮。乾隆在吉林住了八天,在城西小白山望祭殿遙祭長白山神,在溫得亨河(溫德河)舉行了祭江神(也稱河神)儀式,遊歷了北山,並隨太后率王子、諸臣等乘龍船、如意船、花船,由將軍府對面的三道碼頭順江而下,到龍潭山遊玩。在龍潭山“祭龍潭”、封“神樹”,並在山城近處的山林間進行一次頗具規模的行獵活動。北山關帝廟的“靈著幽岐”及龍潭山觀音堂的“福佑大東”等到匾額,就是乾隆皇帝此次東巡留下的御筆。乾隆在吉林城近郊舉行了幾次行圍,又於八月十三日賜宴度過他的“萬壽節”(皇帝生日)。在吉林將軍覺羅傅森(滿洲鑲黃旗人)、副都統額爾登額(滿洲正藍旗人)及烏拉總管巴格的陪同下,在吉林城近處的松花江江面上,視察觀看了烏拉牲丁的打牲活動,並即興寫下了《松花江捕獲魚》、《採珠行》、《詠鰉魚》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