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最早的人類,除了用獸皮遮羞外,居住在寒冷地區的人們,還用
毛皮、
衣物等禦寒。為了躲避猛獸和風雨的襲擊,人類開始建造
房屋,並嘗試以各種方法在房屋內
供暖。我們已知的是他們先以篝火取暖,進一步到火塘、火炕、火牆、火盆、火爐等多種供暖形式。18世紀初期,一位海員偶然將
蒸汽放入空油桶中取暖,從而引發了蒸汽供暖系統的研究。18世紀中期,
法國的一位技術人員發明了以熱水為
熱媒的單戶型供暖裝置,即自然循環的家用
熱水供暖裝置。此後,由於
水泵的投入,使熱水供暖系統的規模和範圍不斷擴展,至19世紀末期,集中的蒸汽或熱水供暖系統逐漸成為主流,並得到廣泛的套用。
20世紀初期,我國開始了
鑄鐵散熱器的生產,但產品類型較少。20世紀40年代以前,我國的供暖系統仍然是少數上層人物和高級
建築物使用的
奢侈品,
散熱器的產量很少。
發展歷程
採暖散熱器起步較早發展成熟,當屬歐洲,尤其是義大利。採暖散熱器在歐洲成熟出現的年代大家公認為19世紀末。
1890年在
歐洲貴族宅邸興起,採用鑄鐵浮雕單柱形式,價格極其昂貴,作為一種生活中的奢侈品流行於上流社會。
1900-1920年代,伴隨著
採暖散熱器取暖的方便性、舒適性被廠泛認可和用於上流社會交際場所(如教堂、劇院)的需要,產生了散熱量較大的多柱、鑄鐵浮雕
採暖散熱器。滿足了較大空間的
樓堂館所。
1930-1950年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多數人放棄生火取暖的基本方式。 追求更高生活水準。從而產生了大眾化的
採暖散熱器,即多柱鑄鐵和多柱鋼質採暖散熱器.
1950-1960年,人們已經醫治完畢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創傷。產生了較為良好的
工業革命成果,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人們在滿足取暖舒適的同時,在
節能環保、美觀裝飾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銅質板式
採暖散熱器以散熱量大、外觀簡潔、大方、價格適中,受到人們青睞,成為主流產品。
1960-1980年人們考慮到鋁材傳熱係數高的特點,希望其能取代鑄鐵和鋼質
採暖散熱器。但由於鑄鋁型材粗獷簡單及不能很好解決鹼性水質腐蝕問題,故而在1980-1990年期間採暖散熱器主流又回歸到鋼質。可人們要求其外觀必須能和現代的家居格調相一致,滿足人性化、個性化的要求。依據當時的生產工藝水平,大多數生產廠商普遍採用氬弧焊工藝插接式焊接,生產線條流暢的管式
採暖散熱器。
1996年以後隨著超音波自動焊接(雷射焊)工藝的普及和焊接成本降低,國內生產廠商經過生產設備改造,大膽採用色彩,運用文化底蘊和卓越的創造力,以專業的國際化設計理念,創造出
裝飾性與採暖功能完美結合的現代鋼質採暖散熱器。
劃分
鋼製散熱器
鋼製散熱器源自歐洲,已有數十年的歷史,20世紀末進入我國市場;新型鋼製採暖散熱器外型美觀,徹底改變傳統
鑄鐵散熱器粗陋的外觀形象;散熱器厚度變薄,厚度僅有5厘米,較少占用居室空間; 造型多樣,滿足現代人追求個性化的需求;色彩豐富,適應不同色彩的家居裝飾風格;重量輕,水容量小,使用更加環保;
缺點是:如果不採取內防腐工藝,會發生
散熱器腐蝕漏水;
鋁製散熱器
鋁製散熱器在我國市場上銷售的大部分為擠壓成型的
鋁型材,經焊接而成的散熱器。部分廠家生產的產品焊接點強度不能保證,容易出現問題並引發漏 水。另外,鋁製散熱器不適用於
鹼性水質,原因:鋁與水中的鹼反應,發生鹼性腐蝕,導致鋁材穿孔,散熱器漏水。鋁製散熱器造型簡單,裝飾性差,屬於低 檔散熱器。
與
鋼製散熱器相比較,鋁製散熱器由於原材料和製造工藝的差異,所以價格較低;散熱快,重量輕;鋁製散熱器的缺點:在鹼性水中會產生鹼性腐蝕。因此,必須在酸性水中使用(PH值<7),而多數
鍋爐用水PH值均大於7,不利於鋁製散熱器的使用。
銅質散熱器
銅具有一般
金屬的高強度;同時又不易裂縫、不易折斷;並具有一定的抗凍脹和抗衝擊能力;
銅之所以有如此優良穩定的性能是由於銅在化學排序中的序位很低,僅高於
銀、
鉑、
金,性能穩定,不易被腐蝕。 由於銅管件很強的耐腐蝕性,不會有雜質溶入水中,能使水保持清潔衛生。 因此建築中的
供暖系統中銅管暖氣使用起來安全可靠,甚至無需維護和保養。
銅管及配件在高溫下仍能保持其形狀和強度,也不會有長期老化現象。在有高熱、高壓、近火和腐蝕的條件下,使用其它管件,用戶總是提心弔膽, 惟恐出事。但使用銅製管件,就無需擔驚受怕,盡可放心。永不腐蝕,經久耐用。
銅鋁複合散熱器
內部採用
紫銅管,導熱性能好,不會腐蝕,外部採用鋁材質硬度高,表面細膩均勻,更適合
塑粉的附著;適合任何
供暖系統,先進的內翻邊液壓脹接專利技術,能完全消除銅管與鋁型材管之間的間隙,最大程度提升散熱量,高效節能,
銅鋁複合散熱器表面經過20道工序處理,外噴塗採用進口粉末
塗料,亮光度達98%,永恆經典的外觀設計,可與任何裝飾風格匹配。
種類
歐洲使用散熱器的種類有:鋼製柱式散熱器、
鋼製板式散熱器;鑄鐵散熱器;銅管鋁串片對流散熱器;鑄鋁散熱器等等
美洲使用散熱器主要以銅管鋁串片對流散熱器為主。
美洲使用散熱器主要以銅管鋁串片對流散熱器為主。
生產工藝
一、對於高密齒和舌比大的模具試模時,第一支
鋁棒必須是150-200mm的短鋁棒或純鋁棒。
二、
試模前,必須調整好擠壓中心,擠壓軸、盛錠筒和模座出料口在一條中心線上。
三、在試模和正常生產過程中,鋁棒加熱
溫度要保證在480-520℃之間。
四、模具加熱溫度按常規模具溫度,控制在480℃左右,直徑200mm以下的平模保溫時間不得少於2小時,如果是分流模保溫在3小時以上;直徑大於200mm以上的模具保溫4-6小時,以保證模具芯部溫度與外部溫度的均勻。
五、在試模或生產前,必須用清缸墊清理乾淨盛錠筒內膽,並查看擠壓機空運行是否正常。
六、試模或剛開始生產時,擠壓機自動檔關掉,各段開關歸零位。從最小壓力開始慢慢的起壓,出料大概3-5分鐘,鋁填充過程時主要控制好壓力。壓力控制在100Kg/cm2以內,電流表數據為2-3A以內,一般80-120Kg/cm2可以出料,之後才可慢慢的加速,正常生產時擠壓速度以壓力小於120 Kg/cm2為準。
七、模具在試模或生產過程中,如發現堵模、偏齒、快慢偏差太大等現象時要立刻停機,並以點退的方式卸模,避免模具報廢。
八、在試模或生產過程中,出料口必須通暢,墊支或夾具鬆勁根據出料情況合理掌握。隨時觀察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該停機時要立即停機。
九、矯直過程中,要認真檢測前後變化,操作規範,用力適度,嚴保產品質量。
十、按照生產計畫單要求合理定尺,鋸切時,鋸齒進料速度不能太快,避免打傷端頭,端頭必須鉗正,去掉飛邊和毛刺。
十一、裝筐要規範,包括墊條要擺放合理,避免損傷型材。
十二、型材時效溫度控制在190±5℃,保溫2.5-4小時,出爐後進行風冷。
節能措施
供暖系統運行工況
供暖系統的循環流量,直接影響供暖質量和供暖效果。供暖流量選擇過大,造成投資和運行成本的增加;循環流量選擇過小,不僅無法保證供暖質量,而且勢必造成更大的浪費。一般設計計算循環流量多按下式計算:
G=Q/C(tg-th)×3.6×a1×a2
式中:
G:計算循環流量,m3/h
Q:設計熱負荷,kw
C:水的比熱,kJ/(kg·℃)
tg、th:設計供回水溫度,℃
a1:散熱損失修正係數,1.05-1.1
a2:補水率修正係數,1.05-1.02
一次網設計水溫,按規範規定供水溫度應取115-130℃,回水溫度應取70-80℃,我校在實際運行中供水溫度最高能達到90-100℃,回水溫度80℃,溫差也達不到規範規定的45-50℃。而在定流量的前提下,供回水的溫差直接影響住戶居室溫度,而熱負荷與溫差相除又直接決定流量的大小。所以與上述公式計算的設計流量差距甚大。
定流量質調的供暖方式,是我校也是當前國內的通用方式,要過度到像北歐一帶的變流量供暖方式,即室內有人時室溫要求達到20-25℃,室內無人時只需維持6-8℃的值班採暖溫度,首先要有足夠容量的熱源和完善的運行調控手段才能做到。
不平衡
在運行的供熱系統處在“大流量、低水溫、小溫差、高電耗”的狀況。其原因是企圖減輕供熱管網環路之間水力不平衡而造成的供水流量不到位。可是,這種運行狀況並不能使嚴重的水力失調得到緩解,反而加大了水泵耗電量。許多室外供熱管路水力不平衡,流量不到位,靠近熱源的用戶流量過大,室溫過高,開窗降溫,大量熱能流失,遠離熱源的用戶流量不足,室溫過低,“近熱遠冷”的現象較為嚴重。為了提高末端用戶的室溫,一是採取加大循環流量,二是提高供水溫度或供熱量。總之,不是靠增加電耗,就是靠增加熱耗來消除熱力工況失調,掩蓋水力失調的存在。這樣,“冷”用戶滿意了,少數不熱的用戶也有所好轉,但“熱”用戶就更熱了。
造成供熱管網中水力失調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系統內的阻力分配不當,不能按設計要求參數運行,致使系統內流量分配不均,出現近熱遠冷的不平衡現象。這種情況不是單靠改變管徑、流速和使用普通閥門調節所能解決的。手動調節閥是一種靜態調節的水力平衡元件,在實現供熱管網的平衡調節時,只有順序的重複多次,才能接近平衡,且供熱範圍越大,重複調節的次數越多,當負荷增減變化時又需進行重複調試,每年還必須重新調試。由於這種靜態的平衡元件沒有自動消除供熱系統中剩餘壓頭的能力,所以一般只使用於在規模較小,負荷及工況不變的前提下採用。
能耗大
循環水泵是集中供暖系統中的重要設備之一,靠它克服沿程阻力,把熱量送到千家萬戶,同時它又是耗電“大戶”。在熱水採暖系統中,循環水泵的工作點,即循環水泵的G-H特性曲線與網路特性曲線的交點。只有在這一點的流量下,水泵所產生的壓頭恰好與網路所需的壓頭相等,泵的工作點才能在效率高的最佳狀態下運行。但是,計算的網路特性曲線與實際的網路特性曲線,由於系統的水力失調,系統的實際流量將大於計算流量,其結果是“設計的”工作點向G-H特性曲線的右方偏移(見下圖)。工作點偏移程度與系統水力失調的大小有關。泵的工作點常處在不經濟的工作條件下運行,由於流量與水泵軸功率成三次方的關係,所以大流量的運行方式意味著電能消耗增大,如一般3萬平方米左右建築面積的供熱系統,循環水泵的電功率在15-30kW之間,若系統循環水量提高1.4倍,水泵電功率則提高2.7倍,達41-82kW供熱採暖網。
解決措施:
如果一次網和二次網系統的嚴重水力失調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那么隨著供暖面積的增加不僅會造成能源的浪費而且也會使供暖質量不斷下降。經過多次調研,我校選用了固安愛能供熱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自力式流量控制閥,以行政校園區為試點,經過將近一個供暖季的實踐證明,一次網系統由於各熱交換站之間流量得到合理分配,使二次網的遠近端溫差減少到0-2℃,從而使末站的熱交換效果接近首站的熱交換效果,供熱效果明顯改善,末端熱用戶室內溫度達到18±2℃。
原理
自力式流量控制器是一個多孔板組合的聯動裝置,是目前國內較可靠的動態水力平衡元件。它由一個流量設定可視調節閥,即手動孔板(相當於一個靜態水力平衡元件)和兩個閥瓣及彈簧、膜片組成的動態調節裝置,即自動的可調節孔板(相當於一個動態水力平衡元件)組成。
手動可調孔板是用戶根據設計熱負荷的循環流量值,使用專用設備旋轉流量可視調節線,調至所需流量值對準流量刻度線指示值即可。流量一經設定,其值是永衡的,不受供熱系統的壓差、熱負荷等影響。自力式流量控制器中的自動孔板將藉助於系統的壓差為動力,自動調整阻力,直到完全消除該系統的剩餘壓頭為止,從而確保流量設定值保持不變。所以,無論供熱管網的熱負荷如何變化,只要在用戶熱入口的回水管上水平安裝一台自力式流量控制器,供熱管網系統便可在動態調節功能的作用下自動實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