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鐘馗

掛鐘馗

唐玄宗因病晝臥。夢一大鬼破帽藍包、角帶朝靴,捉小鬼啖之。自稱終南進士鐘馗,應舉不第,觸階而死。玄宗夢覺而疾愈,命畫家吳道子圖其象。其說自唐時始傳,時翰林院例於歲末進鐘馗像,皇帝並以之賜大臣。民間亦是懸像於門首,謂可驅邪逐鬼。唐、宋時掛鐘馗像多在歲首,其後則改在端午。唐張說有《謝賜鐘馗畫表》劉禹錫有《代杜相公謝賜鐘馗曆日表》。《新五代史·吳越世家》:“歲除,畫工獻《鐘馗擊鬼圖》。”宋沈括《補筆談》:“熙寧五年,上令畫工模搨吳道子鐘馗像鐫版。除夜,遣內供奉官梁楷就東西府給賜。”清顧祿《清嘉錄·五月·掛鐘馗圖》:“堂中掛鐘馗畫圖一月,以祛邪魅。”又引吳曼雲《江鄉節物詞》小序:“杭俗,鐘進士畫像,端午懸之以逐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掛鐘馗
  • 本質:傳統習俗
  • 時間:端午節
  • 起源年代:唐代
清朝-掛鐘馗
終南進士舞龍泉,端午時節壁上懸。
掛鐘馗
仗君辟邪殲群醜,免得鬼魅擾人間。
事物紀原》中說:唐明皇夢小鬼喧擾,有大鬼捉小鬼食之。問為誰,對曰臣終南進士鐘馗也。因應舉不捷,觸殿階而死,誓除天下虛耗妖孽。明皇乃召吳道子畫鐘馗像供之。後民間亦多供奉。清李福有《鐘馗圖》詩:『面目猙獰膽氣粗,榴紅蒲碧座懸圖。仗君掃蕩麼么枝,免使人間鬼畫符。』即描寫在端午時供鐘馗事。《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市,肆間用尺幅黃紙,蓋以朱印,或繪畫天師鐘馗之像,或繪畫五毒符咒之形,懸而售之。都人士爭相購買,粘之中門,以避祟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