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燈戲

會戲首夜演出,開始掛燈,故名掛燈戲。因這一夜的主要觀眾是會首和當地軍政要人及縉紳頭面人物,故演出內容有三個特點:一、接神。開台要演神戲。二、亮箱。顯示班社的衣箱新、齊及把式(名角兒)眾多。三、要演拿手的折子戲,不演大本戲。在白水縣、大荔縣、合陽縣還有“接台”的習俗。“正賽”(迎神賽會的第二天)頭一天戲班來到後不論天氣早晚都要“接台”。有的地方“三開箱”(每天上午、下午、晚上三次開演)之前也要“接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掛燈戲
  • 內容:接神、亮箱、折子戲
  • 命名原因:會戲首夜演出,開始掛燈
  • 出席人:會首和當地軍政要人等
“接台”分“男接台”、“女接台”、“先打後接”、“吵台”等九種:
“男接台”即由班社的頭道(技藝最佳的一等演員)鬚生、小生、大淨、醜腳五至七人各按自己拿手戲中的腳色化妝,依次登場,面對觀眾分別一字兒立於桌凳上,各自選擇自己在民眾中影響較大的劇目選段清唱,全體唱完後魚貫下場。
“女接台”是緊接“男接台”下場後,依次上場的正旦(含正小旦)、小旦、花旦、老旦、媒旦,其化妝及清唱選段的特點與“男接台”同。有時也單獨出現“男接台”或“女接台”。
“先打後接”,即於“接台”前由各行當武打演員表演其翻、爬、滾、打(對打或開某種“擋子”)的特技。
“吵台”,即選一段在緊鑼密鼓中表演的戲,由承擔演出的班社所有武打演員組合演出。
“接台”後方能演正式安排的劇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