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抽村

排抽村

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5個自然寨,對沖、窩夯榔、排軸、火煙沖、茶園寨,共209戶,1103人,耕地面積1278畝,其中稻田面積792畝,旱地面積486畝。排抽村始於明未清初,由山東、江西、福建、邵陽、岳陽等地為逃避戰爭而遷徙於此居住,繁衍生棲,過日出而作日落而棲的安樂生活,該村位於坪壩鄉東北部高山地區,東接河蓬鄉的牡羊溪、南鄰曹家村、西至叭喇村,北交古陽鎮白岩村,屬於純苗族聚居區。該村主要農作物為稻穀、玉米、黃豆等,土特產有茶油、桐油、酸魚等,其中對沖的酸魚以酸、脆、香的美味名揚十里鄉鎮。

苗族自稱Hmub(諧音:牡)、Hmongb(諧音:蒙)、Hmaob(諧音:摸)、maob(諧音:毛),有的地區自稱ghab nus(諧音:嘎腦)、ghab Xongb(諧音:仡熊)、deb songb(諧音:帶叟)等。他稱“長裙苗”、“短裙苗”、“紅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新中國成立後統稱為苗族,英文寫作:MIAO或HMONG。[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排抽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電話區號:0743
  • 郵政區碼:416300
  • 地理位置:湖南省湘西
  • 人口:1103
  • 方言:純苗
  • 氣候條件:冬溫夏熱、四季分明,降水豐沛,季節分配比較均勻
地圖信息,
苗族
是最早的稻作民族,在上古時期就種植水稻。苗族在原始社會,以樹葉為衣,以岩洞或樹巢為家,以女性為首領的情況,在苗族古歌中有大量的反映。從一些地區的親屬稱謂制度中,還能看出從母權制過渡到父權制,從血緣婚到對偶婚的演變痕跡。秦漢以後,封建王朝在大多數苗族地區建立郡縣,實行“附則受而不逆,叛則棄而不追”的羈縻政策。五溪地區的苗族先民已開始從事農業生產,掌握了用木皮織績和以草實染色的紡染技術,出現了產品交換[5]。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武陵地區由於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苗族的原社會開始逐漸解體,原來由血緣關係組成的氏族公社,已逐漸發展成為地緣關係的農村公社。唐宋年間,苗族逐步進入到了階級社會,農村公社的首領已有了土地支配權。漢族的封建經濟,通過漢、苗等民族間頻繁接觸,促進了苗族封建社會領主經濟的形成和發展。有些“蠻酋”、“蠻帥”成為世襲的“土官”,領有大量的土地。在這些“土官”境內的苗民淪為農奴(稱為“田丁”),耕種著領主的土地,交納租賦和服無償勞役,並須參加領主間的械鬥,為其賣

地圖信息

地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