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山勾滴

排山勾滴

排山勾滴就是安放在建築山牆上面的勾頭和滴水,這裡的建築主要是指歇山、懸山和硬山建築。在歇山、懸山、硬山山面的博風板上,排列有一些勾頭和滴水,它們與垂脊成正角形,也就是說,它們的排列與走勢和重脊呈垂直、交錯形式,而不是和垂脊呈並列、平行形式。這裡的勾頭和滴水就被稱為“排山勾滴”,即排山勾頭和排山滴水的合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排山勾滴
  • 套用領域:建築學山牆
  • 套用:歇山、懸山和硬山建築
相關概念
滴水
在建築物屋頂仰瓦形成的瓦溝的最下面,有一塊特製的瓦,叫做“滴水”。可知的最早的滴水形象見於唐代的繪畫和石刻。宋、遼時期滴水多用重唇板瓦,明清時期漸漸演變發展成為如意形滴水。
排山勾滴
勾頭
勾頭也就是“瓦當”。“瓦當”是元代以前的稱呼,到了明清時期稱為“勾頭”。勾頭端部表面的紋樣,內容非常豐富。在各個時代也都有當時的特色,並且紋樣種類有一定的變化、發展。因此,根據勾頭紋樣甚至能判斷出其生產的年代。
排山勾滴
瓦當
在屋面上覆蓋瓦縫的筒瓦,其最下面一塊有半圓形或圓形的端頭裝飾,這就是“瓦當”,也稱為“瓦璫”、“勾頭”。瓦當最早見於西周晚期,其後經過不斷的發展與變化,產生了豐富多彩的形象。在戰國時期的都城遺址中,發現有半圓形帶花紋的瓦當,其中的花紋有動物紋也有植物紋,秦漢時期的瓦當已比較常見了,瓦當形狀多為圓形,瓦當上面的紋樣更為豐富,不但有龍、魚、鹿等動物紋和花草等植物紋,還有如意紋和“萬壽無疆”、“延年益壽”等文字紋。南北朝時期的瓦當,除了文字紋為一大類外,還有一類最為常見的就是蓮花紋,因為南北朝時期佛教極為盛行,而蓮花與佛教密切相關。唐代時的瓦當花紋也以蓮花為主,比較南北朝的蓮花更為華麗。唐代之後,文字紋瓦當漸少,而龍、鳳、花草逐漸增多,至明清時期,花紋最為豐富多彩。
排山勾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