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狀三叉蕨

掌狀三叉蕨

掌狀三叉蕨是一種叉蕨科、叉蕨屬類生物,植株高30-45厘米,生於石灰岩上陰處。分布於台灣、廣西、越南緬甸。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掌狀三叉蕨
  • 拉丁學名:Tectaria subpedata (Harr.) Ching 
  • 別稱:雞爪蕨、鳥足狀叉蕨、掌狀三叉蕨
  • :叉蕨科  
  • :叉蕨科 叉蕨屬
  • 分布區域:台灣、廣西、越南緬甸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植株高30-45厘米。根狀莖短橫走至斜升,粗1-1.5厘米,頂部及葉柄基部均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長4-5毫米,先端長漸尖,全緣,膜質,褐棕色。葉簇生;葉柄長20-30厘米,基部粗約3毫米並為褐棕色,向上部禾稈色,疏被有關節的淡黃色長毛;葉片三角卵形,長15-20厘米,基部寬12-16厘米,基部淺心臟形,掌狀三至五裂;頂生裂片橢圓披針形,長15-18厘米,中部寬5-7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稍狹,全緣或有彎鋸齒;第二對側生裂片闊披針形,長8-9厘米,中部寬3-4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不變狹,近全緣;基部一對側生裂片鐮狀披針形,長5-6厘米,中部寬2-2.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下側圓截形,全緣。葉脈聯結成近六角形網眼,兩面均稍隆起,上面偶被有關節的淡黃色長毛,下面密被同樣的毛,有分叉的內藏小脈;羽軸及側脈禾稈色,上面光滑,下面密被有關節的淡黃色長毛。葉紙質,乾後暗綠色,上面光滑,下面密被有關節的淡黃色短毛。孢子囊群圓形,生於網眼的小脈上,在側脈間有2行並接近側脈;囊群蓋圓盾形,膜質,棕色,全緣,宿存並略反卷。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在石灰岩上陰處。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在台灣、廣西 (龍州、百色、靖西) 、越南及緬甸。
模式標本產地:台灣 (Fakow) 。
掌狀三叉蕨

栽培技術

將掌狀叉蕨的孢子在濃度為10~75mg/L的赤黴素水溶液中浸泡約5min後,播種到pH為6.3~6.4的土壤基質中,在溫度為25~30℃,光照強度為2000~3000lx,光照時間11~13h/d,濕度60%~80%溫室中,培養得到幼孢子體,待幼孢子體長出2~3個羽片後再移植到穴盤pH為6.3~6.4的土壤基質,同上述條件的溫室中培養。本發明利用赤黴素能破除種子、塊莖鱗莖等的休眠的特點,將其套用於掌狀叉蕨的孢子繁殖,有效地縮短了掌狀叉蕨孢子的繁殖周期,並使其幼孢子體成活率達到90%以上,有利於掌狀叉蕨的大規模生產,為掌狀叉蕨推向花卉市場提供了技術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