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狄仁傑內史制

《授狄仁傑內史制》是唐代武曌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授狄仁傑內史制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武曌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授狄仁傑內史制
鸞台,訏謀房帷,秉鈞之任為重;典綜絲綸,揮翰之才是屬。銀青光祿大夫守納言上柱國汝陽縣開國男狄仁傑,地華簪組,材標棟乾。城府凝深,宮牆峻邈。有八龍之藝術,兼三冬之文史。雅達政方,早膺朝寄。出移節傳,播良守之風;入踐台閣,得名臣之體。豈惟懷道佐明,見期於管樂;故以謁誠匡主,思致於堯舜。九重肅侍,則深陳可否;百辟在庭,則顯言得失。雖從容顧問,禮被於皇闈,而基酌輕重,事隆於紫誥。宜遷掌閫之秩,式懋專車之寵。可守內史,散官勛封如故。主者施行。

作者簡介

武曌(624~705),即武則天。唐高宗後、武周皇帝。690~705年在位。并州文水(山西文水)人。《舊唐書》言其“素多智計,兼涉文史”。在位能“尊時憲而抑幸臣,聽忠言而誅酷吏”。初為太宗才人。高宗即位,被立為皇后。參決朝政,與高宗並稱“二聖”。中宗即位,臨朝稱制。後廢中宗立睿宗,仍握大權。690年廢睿宗,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史稱武周。神龍元年中宗復位,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掌政期間,雖多弊政,但保持了唐前期之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