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權與治理:鄉(鎮)政治過程與政治秩序》是祝靈君創作的政治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08年12月。
該書以改革開放以來的鄉鎮治理為研究對象,分析了不同權力授予模式與政治秩序或衝突的關係,在評價各種秩序的基礎上為構建和諧的鄉鎮秩序提出了建議。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授權與治理:鄉(鎮)政治過程與政治秩序
- 作者:祝靈君
- 首版時間:2008年12月
- 字數:290千字
- 類別:政治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共七章。第一章開始主要從中外歷史文獻或政治理論中尋找授權的歷史實踐與基本理論,從而闡述傳統的授權觀與現代的授權觀的區別,以及不同授權體制與政治衝突、秩序的關係。第二章介紹了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印度等基層政府的授權特點與治理模式,總結其經驗。第三章從歷史的角度分析了中國鄉治中授權體制的發展與特點。第四章分析了在國家授權體制下,鄉(鎮)權力擴張的表現。第五章重點分析兩種授權體制之間的碰撞,國家授權與鄉村社會授權體現在治權、財產權、選舉權等方面的直接衝突。第六章結合案例,分析了消除衝突、建立秩序的若干嘗試。第七章展示了鄉鎮治理中存在“國家授權悖論”的現象,並提出可以從建立公民授權體系、社會授權體系入手,塑造新型的鄉村政治秩序。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權力授予的基本理論 | 第五章 兩種授權體系的碰撞與依附 |
第二章 國外基層政府授權特點與治理模式 | 第六章 消除衝突的戰略:三種秩序及比較 |
第三章 中國鄉(鎮)治理歷史回顧:從禮治到管治 | 第七章 “國家授權悖論”及其克服 |
第四章 國家授權體系中的鄉(鎮)權力擴張 | 參考文獻 |
創作背景
在中國,鄉鎮屬於農村基層的政府單位,它是國家在鄉村的政治權力末梢,承載著國家的各項職能,同時,也是國家與鄉村社會的結合部,維護和維繫鄉村政治秩序。與村民自治不同,鄉鎮治理屬於政府治理範疇,而村民自治是民眾自治,屬於社會治理範疇。因而在廣袤的中國鄉村,有兩種類型的公共權力,一是社會公共權力,代表著村民的利益;一種是政治公共權力,代表著地方政府的利益。當兩種利益一致時,鄉村秩序得到維持,當兩種利益有差別甚至牴觸時,國家與社會的衝突和矛盾也就由此而生。基於以上研究背景,《授權與治理:鄉(鎮)政治過程與政治秩序》從權力授予的角度來觀察中國鄉村政治秩序問題。
作品思想
從理論上看,該書首先調整了“國家—社會”兩分的分析框架,結合中國國情,提出了“國家授權、社會授權、公民授權”的“三分”框架,在國家與社會互動的過程中嵌入“公民授權”的環節,從而形成了社會轉型背景下國家權力與社會權力互動的獨特分析路徑。從實際情況看,這一框架適合分析當代中國政治。在鄉鎮治理中,有三種不同的公共權力範疇:一是鄉鎮黨組織和政府。他們實際是國家或政治權力的代表,其權力實際可以由上級組織或者政府直接授予;二是鄉鎮人大。產生於鄉鎮全體公民的直接選舉,既有政治權力的特徵,也有社會權力的特徵,屬於公民授權的範疇;三是村民委員會以及各種村民合作組織,屬於社會權力範疇。三種不同的授權體系之間的互動是鄉村衝突或秩序產生的權力根源。其次,作者提出並且論證了若干有價值的觀點,比如“依附型衝突”,作者認為這種類型的衝突來自於“依附型文化”;再如,對當代鄉村三種政治秩序類型如管理型秩序、協商型秩序、選舉型秩序的劃分;又如,該書在結論中提出鄉鎮政治秩序中的“國家授權悖論”問題,這是一個理論性較強的話題,不僅在許多轉型國家的政治領域出現,也在經濟或市場領域出現。
在實踐方面,該書對於中國鄉鎮治理歷史的梳理和回顧,一定程度上使讀者了解了鄉鎮治理的歷史和邏輯。中國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農村建設是一項複合工程,政治建設自然是其中的含義之一。從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角度看,政治和諧是其中的重要內容,而政治和諧的首要條件是能保證公民授權與社會授權對國家授權的監督和制約作用,能保證人民“有意見可以提,有地方提,提了以後有效果”。一個能保證有效的利益表達與利益聚合的社會,將是政治和諧的社會。正是沿著這個思路,該書在第七章提出了各種構想,這些構想如“培養各種各樣的村民合作型組織”、擴大民眾自治的範圍,“合理挖掘傳統鄉村文化資源,投資並利用鄉村社會資本”等,把鄉村的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等領域結合起來,在實踐上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授權與治理:鄉(鎮)政治過程與政治秩序》 | 2008年12月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978-7-5004-7131-8 |
作者簡介
祝靈君,1971年生,四川蓬安人。200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獲政治學理論專業博士學位。現就職於中共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主要研究方向:當代中國政黨與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