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窮土

填窮坑又稱送窮,是中國民間廣泛流行的風俗。寄託了中國民眾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掃窮土
  • 非遺級別:暫未申遺
起源,民俗,

起源

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中國許多地方時興一種叫做“趕五窮”的歲時風俗。所謂的五窮就是五窮"也叫"五鬼",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5種窮鬼。唐代開始盛行送"窮鬼"。明清之後,"窮鬼"才被尊為"窮神"。
西府的隴縣是全縣都吃攪團,說是要把一切不如意的東西都用這糨糊般的食物粘住粘掉。據說在渭河河谷一些地方,過年也吃攪團,但不是破五,而是臘月三十,如三原縣和武功縣。這和隴縣也一樣。隴縣是過年期間吃三頓攪團,臘月三十,正月初五,還有正月初七。

民俗

在隴縣正月初五也叫“掃窮土”,過年期間屋子裡不掃地,正月初五這天人們黎明即起,家家戶戶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每間房屋裡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出去,越遠越好。打掃衛生即掃垃圾、燒垃圾、倒垃圾、送垃圾,視垃圾為窮鬼的象徵。從每間房屋裡把垃圾掃出門外。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許搞衛生的,雖然可以掃地,但也只能在屋裡掃,垃圾只能先放在屋裡的拐角處。特別是大年初一,那是一掃帚也不能動的,說是動了就將好運氣弄掉了。可到初五這一天,一定要徹底地搞一回大掃除。"送窮出門",就要把它送得遠遠的。尤其放"二踢腳",稱"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人們從初一至初四已經四天沒幹活了,日出之前放炮崩窮後,要努力乾一天活,稱"恨窮"。人們甚至還用草或紙紮車、船,作為送窮鬼的"交通工具"。初五這天家家戶戶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吃飯的時候,正月初五這天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民俗專家表示,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老百姓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貧困苦難、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