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盲運動

掃盲運動

掃盲運動是指掃除文盲的運動。新中國剛剛成立時,我國的文盲率高達80%。文盲成為新中國發展道路上的攔路虎。為解決這一問題,一場轟轟烈烈的掃盲運動在全國展開。

掃盲班遍布工廠、農村、部隊、街道,人們以高漲的熱情投入到文化學習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掃盲運動
  • 面向人群:農民和生產工作者
  • 面積地區:村、鄉、鎮
概念,特徵,必要性,意義,時間,

概念

掃盲運動是建國領導的主要是面向社會下層的民眾運動。其賴以發生的社會背景、當時的社會條件以及它所面對的對象決定了它具有統一而又靈活多樣的特徵。

特徵

首先,農村掃盲必須符合農業生產實際和農民生活需要。為此,各級政府根據農村實際、結合農民生活採用了靈活多樣的方法。為了配合農業合作化運動,各級政府從本村、本鄉的實際出發,經過和民眾商量,制定出掃盲規劃,力爭把整個過程放在合作化的規程之中。當時各級地方統一安排生產、學習、開會的時間,有些地方規定,評分記工在地頭做完,不占學習時間,學習文化課、政治課以及何時召開黨團會議都作了具體的時間安排。當時尤其強調對農民識字課本的編寫,比較流行的是“識字記工課本”,從農民自己的姓名學起,然後學土地的名稱,各種農活、農具和牲畜的名稱,以及記賬格式。由於貼近農民的日常生產,僅用兩三個月的業餘時間,就可以使農民初步掌握記賬、記工的本領。為了統一領導掃盲工作,各地還成立了掃盲協會。
其次,“以民教民”的工作方法解決了掃盲運動的師資問題。作為一場民眾運動,單靠正式的教師和正常作息時間的教學難以滿足在短時間內全部掃除文盲的艱巨任務。組建一支掃盲教師隊伍是個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一方面,各級政府特別注重業餘教師的培養,並整合了當時的教師資源。當時的業餘教師隊伍中,有七八百萬是通過掃盲運動已經識了字的農民,大批投入農業生產的國中和高中畢業生也是一個很大的力量,此外還有一百多萬農村國小教師。當時就是號召“發動識字的人教不識字的人,使一切識字的人,包括工人、農民、市鎮居民中識字的人,包括學校教員,高小以上學校的學生、國家機關和人民團體的工作人員”[4]都加入到掃盲教師隊伍里。同時注意解決業餘教師生活和生產上的困難,教育他們認識到教人讀書識字是為人民服務的、是革命和建設的需要,因而是光榮的工作。
再次,青年團協助各級政府,在掃盲運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掃盲的主要對象是青年,掃盲的依靠力量也主要是青年。“掃除占農村青年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文盲、半文盲,是實現農業合作化偉大任務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今後農村實現技術改革、實用大型農業機器的重要條件。”[5]為此,團中央號召各級團委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在全國農村掀起一個全國性的掃盲熱潮,使掃盲工作緊緊跟上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開展。團員青年作為黨組織的得力助手,在動員民眾入學、幫助民眾轉變思想觀念以及指導民眾學習和生產方面發揮了積極的模範帶頭作用。
最後,掃盲運動打開了農村婦女自求解放的大門。婦女占到農村人口的一半,而她們長期以來遠離知識與文化,婦女的社會作用難以充分發揮出來。提高廣大農村婦女的文化水平,不僅對於解放農村生產力具有重要作用,對於提高勞動婦女的社會地位也具有重大意義。為此,各級政府組織了婦女聯合會作為領導婦女工作的機關,對她們進行思想宣傳與文化教育,使她們擺脫封建主義造成的愚昧,從而以主人翁的責任感正視自己的社會尊嚴,發揮應有的社會作用。

必要性

①新中國成立前,我國人民民眾文化素養普遍低下,文盲占90%。
②提高人民文化素質事關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
③識字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是最基本的人權。

意義

經過近50年的不懈努力,使文盲比率由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的80%以上下降至2000年的6.72%,這是20世紀中國教育史上最有標誌性的成就,是中國教育史上最輝煌的篇章。這一重要目標的實現不僅意味著中國教育取得了最輝煌的成就,同時也意味著中國的人口素質有了一個明顯的提高。
這一重要目標的實現還意味著中國政府兌現了對世界的承諾。“消除知識差距,將全球每個居民受教育的權力變成現實”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領域行動的兩項主要目標之一。掃除文盲則是該項目標的主題。1987年11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確定1990年為國際掃盲年。目的是實現2000年以前掃除文盲的行動計畫。中國作為世界大家庭中的主要成員,世界上文盲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理所當然地要為在2000年以前掃除文盲而努力奮鬥。
總之,建國之初的掃盲運動不但在文化上使廣大農民擺脫舊社會的噩夢,打開知識文化的大門,從而實現了自身的解放,而且為廣大農民通過技術革命改變農村的落後面貌提供了重要的歷史條件。建國初期的掃盲運動,邁出了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最初的步伐。

時間

①1950年,黨和政府召開全國工農教育會議,確定開展掃盲教育。
②1952年5月24日,我國開展大規模掃盲運動,掃盲運動的高潮一直持續到50年代末。
政府開辦了各種類型的實習學校,掃盲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③198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明確規定:“國家發展各種教育設施,掃除文盲。”
④教育部與全國婦聯於1990年還共同設立了巾幗掃盲獎,每兩年表彰一次掃除婦女文盲的先進單位和個人。其目的就是為了推動婦女掃盲工作更好的開展,以達到20世紀末基本掃除青壯年婦女文盲的任務。
⑤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在20世紀末,全國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使得青壯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
⑥教育部建立了掃盲評估和表彰獎勵制度,1996年設立了“中華掃盲獎”,以表彰為掃盲工作做出貢獻的組織和脫盲成績顯著的個人。1996--2000年每年表彰獎勵一次掃盲教師和基層掃盲工作者,5年共表彰個人近千人,先進單位400多個。
⑦200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向全世界宣布:中國如期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戰略目標。
⑧2001年3月28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也顯示:中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和識字很少的人)是8507萬人,同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比率已由15.88%下降為6.72%。而青壯年文盲的比率已下降到了5%以下,從而實現了我國政府90年代初提出的“到本世紀末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重要目標。在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在一個經濟尚不發達的開發中國家,經過近50年的不懈努力,使文盲比率由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的80%以上下降至2000年的6.7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