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1954年,北京大學捷克語專業建立,隸屬俄羅斯語言文學系。
1956年,北京大學捷克語專業遷至北京俄語學院。
1959年,北京俄語學院與北京外國語學院合併,捷克語專業併入波捷羅語系,後逐漸發展為東歐語系酷墊灶慨、歐洲語言系。
1987年12月21日,《普通高等學校社會科學本科專業目錄》印發,捷克語專業更名為捷克語言和捷克斯洛伐克文化專業,專業代碼社科1129。
1993年7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印發《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捷克語言和捷克斯洛伐克文化專業更名為捷克語專業,專業代碼由社科1129更改為050229。
2021年,北京外國語大學捷克語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培養目標
捷克語專業旨在培養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紮實的外語基本功和專業知識與能力,掌握相關專業知識,適應中國對外交流、國家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各類涉外行業、外語教育與學術研究需要的捷克語專業人才和複合型外語人才。
培養要求
基本修業槳坑嬸年限:一般為四年尋說,各高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實行彈性學制,允許學生在3-6年內完成學業。
授予學位:對按規定修滿學分並符合培養方案要求的學生,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捷克語專業學生應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良好的道德品質,中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社會責任感,人文與科學素養,合作精神,創新精神以及學科基本素養。
捷克語專業學生應掌握外國語言知識、外國文學知識、國別與區域知識,熟悉中國語言文化知識,了解相關專業知識以及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形成跨凝棵騙學科知識結構,體現專業特色。
捷克語專業學生應具備外語運用能力、文學賞析能力、跨文道槳鍵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信息技術套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
課程體系
總體框架
課程體系包括通識教育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培養方向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和畢業論文五個部分。
課程設定應處理好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語言技能訓練與專業知識教學、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外語專業課程與相關專業課程、課程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係,突出能力培養和專業知識構建,特別應突出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建立動態課程調整機制。
課程總學分一般為150—180學分,總學時為2400—2900學時。各高校根據各校的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確定課程體系各部分之間的比例。
理論課程
識教育課程分抹夜籃判為公共基礎課程和校級通識教育課程兩類。
公共基礎課程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理論、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軍事理論與訓練、創新創業教育、第二外語等課程。
校級通識教育課程一般包括提升學生知識素養、道德品質與身心素質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課程。
專業核心課程分為外語技能課程和專業知識課程,課時應占專業總課時的50%—85%。
外語技能課程包括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課程;專業知識課程包括外國語言學、翻譯學、外國文學、國別與區域研究、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的基礎課程,以及論文寫作與基本研究方法課程。
專業核心課程構成有非通用語專業核心課程:基礎捷克語、高級捷克語、捷克語視聽說、捷克語寫作、捷克語殼協拔口語、捷克語語法、捷克語漢語互譯、捷克語文學史、對象國或地區文化等。
包括外國文學、外國語言學、翻譯學、外語教育、國別與區域研究、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專門用途外語以及相關培養方向等類別,可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
實踐教學
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要包括專業實習、創新創業實踐、社會實踐、國際交流。
專業實習旨在培養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創新創業實踐旨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開展學科競賽、學習興趣小組、學術社團、創新創業項目等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旨在幫助學生了解民情和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開展社會調查、志願服務、公益活動、勤工助學、支教等社會實踐活動。
國際交流活動旨在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跨文化能力。開展國際夏令營、短期留學、國內外聯合培養等形式多樣的國際交流活動。
畢業論文旨在培養和檢驗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研究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畢業論文選題應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寫作應符合學術規範,可採用學術論文、翻譯作品、實踐報告、調研報告和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
除翻譯作品外,一般應使用捷克語撰寫。
教學條件
教師隊伍
捷克語專業應有一支合格的專任教師隊伍,形成教研團隊。教師的年齡結構、學緣結構、職稱結構應合理。有條件的高校應聘請外籍教師。套用型專業應聘請行業指導教師。捷克語專業專任教師應不少於6人,一般應具有博士學位。專業生師比不高於18:1。
(1)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規定的資格和條件,履行相關義務;
(2)具有外國語言文學類學科或相關學科研究生學歷;
(3)具有豐厚的專業知識,熟悉外語教學與學習的理論和方法,對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知識有一定了解;
(4)具有紮實的外語基本功、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課堂組織與管理能力、現代教育技術和教學手段的套用能力,以及教學反思和改革能力;
(5)具有明確的學術研究方向和研究能力。
外籍教師的聘任應根據崗位需要,達到上述條款中所有適用標準。
各高校應制定科學的教師發展規劃與制度,通過學歷教育、在崗培養、中國國內外進修與學術交流、行業實踐等方式,使教師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最佳化知識結構,提高專業理論水平與教學和研究能力。
教師應樹立終身發展的觀念,制訂切實可行的發展計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研究能力。
設備資源
教學場地和實踐場所在數最和功能上應滿足教學需要,並配備專職人員對教學設施進行日常管理和維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對本科專業設定的要求,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面積一般不小於9平方米;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不低於3000元;每百名學生教學用計算機不少於10台,每百名學生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室座位數不少於7個。
圖書資料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與科研所需;管理規範,共享程度高;生均圖書不少於100冊,並有一定比例的外文圖書和報刊;生均年進書量不少於4冊。
擁有專業相關的電子資源;擁有覆蓋學習及生活場所的網路系統;具備開發和運行網路課程的基礎條件。
各高校應具有滿足人才培養需要的相對穩定的實踐教學條件;應根據捷克語專業特點和需要建設專業實驗室、實訓中心、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等;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平台。
教學經費
根據教育部對本科專業設定的要求,生均年教學日常運行支出不低於1000元,並應根據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學校的實際情況,合理提高教學經費的投入。
質量保障
(1)遵循捷克語專業教學大綱;
(2)融合語言學習與知識學習,以能力培養為導向,重視語言運用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3)因材施教,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重視啟發式、討論式和參與式教學方法的使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
(4)合理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注重教學效果。
評價應以促進學生學習為目的,根據培養方案確定評價內容和標準,選擇科學的評價方式、方法,合理使用評價結果,及時提供反饋信息,不斷調整和改進教學。
評價應注重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要求:應建立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各教學環節有明確的質量要求,定期進行課程設定和教學質量評價。
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要求:應建立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以及社會評價機制,對培養方案是否有效達到培養目標進行定期評價。
持續改進機制要求:應建立完善的持續改進機制,確保教學過程質量監控結果、畢業生跟蹤反饋結果和社會評價結果及時用於專業的持續改進。
數據統計
截至2017年3月,北京外國語大學捷克語專業先後為中國培養了近300名專業人才。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捷克語專業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在50人以下,男女比例為男23%、女77%。
培養模式
捷克語本科學制4年,系統訓練捷克語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技能,同時了解對象國文學、政治、歷史、國情等相關知識。傾向複合型、復語型人才培養,使畢業生具備紮實的語言優勢和社會競爭力。在學期間,學生有機會獲得國家留基委公派名額前往對象國交流深造一學年。
學校不斷進行復語型、複合型捷克語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人才培養定位為外語技能與學科專業訓練並重、知識學習與國情研判能力並舉、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並進、中國情懷與國際視野兼備。力求實現捷克語建設的規模化、整體化發展,打造特色鮮明、獨具優勢的捷克語學科群,進一步完善復語型、複合型捷克語人才培養機制。
捷克語專業實現四方聯動(政府、企業、中國國內學校和中國國外學校,即寧波市政府、對捷商貿企業、浙江萬里學院以及捷克克拉洛韋大學)培養機制的確立。在四方聯動機制中,政府發揮政策指導與支持作用,支持學校辦學,並儘可能為學校辦學引進資源。企業則提出針對性的需求和建議。中國國內高校是人才培養的主要實施者,而中國國外高校則為人才培養提供師資和環境支撐。四方協同發力,目標一致。
實現“一帶一路”這一倡議需要語言人才,但是以語言技能培養為主的傳統外語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其需要,要培養的捷克語人才應該是掌握外語,懂得捷克的國情文化,也具有其它學科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的複合型人才。捷克語作為輔修專業,面向全校所有的專業招生,構建了“國際貿易+捷克語”“新聞+捷克語”“法律+捷克語”等培養模式,將學生原有專業能力的培養與捷克語小語種課程教學相結合。大學二年級以上學生,專業成績在年級排名前50%並通過相關測試的學生都可以報名學習捷克語。所有語言學習的課程都主要被安排在雙休日,部分第二和第三學期的課程學生可以選擇通過暑假語言訓練項目赴捷克克拉洛韋大學完成。在兩個學年內學生如果完成45個學分的學習,並通過捷克克拉洛韋大學的考核(相當於CEFR標準的B1考核),從而頒發捷克語學習證書。
捷克語專業課程設定時遵循的是“寬口徑、厚基礎、重能力、求創新”的思路,培養的捷克語人才更側重學生的語言套用能力,包括口頭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和人際交流能力。學校根據調研所得的企業用人需求,為企業開展“訂單式”培養模式,為學生量身定做設定一系列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課程。
捷克語專業是在“一帶一路”背景下開設的非通用語專業。捷克語專業既注重培養學生的外語技能,又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通過捷克語專業課及其相關跨專業課程,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較全面的捷克人文、歷史、政治、經濟、社會、外交以及中捷關係方面的知識,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中國情懷,服務國家和地方的捷克語專門人才。
捷克語專業採用復語(捷克語+英語)、復專業【捷克語+外交學、法學(國際經濟法)、新聞學(國際新聞)、國際經濟與貿易或漢語國際教育】培養模式。捷克語專業在2020年與捷克奧洛莫茨帕拉茨基大學建立合作關係,實行“2+1+1”培養方式:學生需在大一及大二學年攻讀學院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並達到合作院校入讀條件。大三學年,學生有機會申請赴捷克留學,其中優秀學生有機會獲得獎學金支持。大四學年,學生回到四川外國語大學繼續學習,完成本科畢業設計。
捷克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有跨學科微專業模組,為學生提供包括國際關係、法學、漢語教學、會計、經濟貿易等模組的課程研習。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國際視野和中國情懷,能夠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能夠在外事、經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旅遊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素質多語種複合型人才。
捷克語專業實行“3+1”成建制派出培養模式,學生擬定於大三學年全部派赴捷克的高校,接受全捷克語教學,交換學習大多享有國家或校級獎學金項目支持。
發展前景
考研方向
捷克語專業相近的考研方向主要有外國語言文學、歐洲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翻譯。
就業方向
捷克語專業畢業生主要就業去向為國家部委機關、新聞媒體機構、國家重要涉外部門、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業單位等,如外交部、商務部、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以及全國各地學術研究機構。
開設院校
地區 | 開設院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資料來源:陽光高考,摘錄時間:2023年6月18日 |
課程體系
總體框架
課程體系包括通識教育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培養方向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和畢業論文五個部分。
課程設定應處理好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語言技能訓練與專業知識教學、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外語專業課程與相關專業課程、課程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係,突出能力培養和專業知識構建,特別應突出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建立動態課程調整機制。
課程總學分一般為150—180學分,總學時為2400—2900學時。各高校根據各校的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確定課程體系各部分之間的比例。
理論課程
識教育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和校級通識教育課程兩類。
公共基礎課程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理論、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軍事理論與訓練、創新創業教育、第二外語等課程。
校級通識教育課程一般包括提升學生知識素養、道德品質與身心素質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課程。
專業核心課程分為外語技能課程和專業知識課程,課時應占專業總課時的50%—85%。
外語技能課程包括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課程;專業知識課程包括外國語言學、翻譯學、外國文學、國別與區域研究、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的基礎課程,以及論文寫作與基本研究方法課程。
專業核心課程構成有非通用語專業核心課程:基礎捷克語、高級捷克語、捷克語視聽說、捷克語寫作、捷克語口語、捷克語語法、捷克語漢語互譯、捷克語文學史、對象國或地區文化等。
包括外國文學、外國語言學、翻譯學、外語教育、國別與區域研究、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專門用途外語以及相關培養方向等類別,可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
實踐教學
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要包括專業實習、創新創業實踐、社會實踐、國際交流。
專業實習旨在培養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創新創業實踐旨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開展學科競賽、學習興趣小組、學術社團、創新創業項目等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旨在幫助學生了解民情和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開展社會調查、志願服務、公益活動、勤工助學、支教等社會實踐活動。
國際交流活動旨在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跨文化能力。開展國際夏令營、短期留學、國內外聯合培養等形式多樣的國際交流活動。
畢業論文旨在培養和檢驗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研究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畢業論文選題應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寫作應符合學術規範,可採用學術論文、翻譯作品、實踐報告、調研報告和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
除翻譯作品外,一般應使用捷克語撰寫。
教學條件
教師隊伍
捷克語專業應有一支合格的專任教師隊伍,形成教研團隊。教師的年齡結構、學緣結構、職稱結構應合理。有條件的高校應聘請外籍教師。套用型專業應聘請行業指導教師。捷克語專業專任教師應不少於6人,一般應具有博士學位。專業生師比不高於18:1。
(1)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規定的資格和條件,履行相關義務;
(2)具有外國語言文學類學科或相關學科研究生學歷;
(3)具有豐厚的專業知識,熟悉外語教學與學習的理論和方法,對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知識有一定了解;
(4)具有紮實的外語基本功、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課堂組織與管理能力、現代教育技術和教學手段的套用能力,以及教學反思和改革能力;
(5)具有明確的學術研究方向和研究能力。
外籍教師的聘任應根據崗位需要,達到上述條款中所有適用標準。
各高校應制定科學的教師發展規劃與制度,通過學歷教育、在崗培養、中國國內外進修與學術交流、行業實踐等方式,使教師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最佳化知識結構,提高專業理論水平與教學和研究能力。
教師應樹立終身發展的觀念,制訂切實可行的發展計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研究能力。
設備資源
教學場地和實踐場所在數最和功能上應滿足教學需要,並配備專職人員對教學設施進行日常管理和維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對本科專業設定的要求,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面積一般不小於9平方米;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不低於3000元;每百名學生教學用計算機不少於10台,每百名學生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室座位數不少於7個。
圖書資料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與科研所需;管理規範,共享程度高;生均圖書不少於100冊,並有一定比例的外文圖書和報刊;生均年進書量不少於4冊。
擁有專業相關的電子資源;擁有覆蓋學習及生活場所的網路系統;具備開發和運行網路課程的基礎條件。
各高校應具有滿足人才培養需要的相對穩定的實踐教學條件;應根據捷克語專業特點和需要建設專業實驗室、實訓中心、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等;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平台。
教學經費
根據教育部對本科專業設定的要求,生均年教學日常運行支出不低於1000元,並應根據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學校的實際情況,合理提高教學經費的投入。
質量保障
(1)遵循捷克語專業教學大綱;
(2)融合語言學習與知識學習,以能力培養為導向,重視語言運用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3)因材施教,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重視啟發式、討論式和參與式教學方法的使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
(4)合理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注重教學效果。
評價應以促進學生學習為目的,根據培養方案確定評價內容和標準,選擇科學的評價方式、方法,合理使用評價結果,及時提供反饋信息,不斷調整和改進教學。
評價應注重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要求:應建立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各教學環節有明確的質量要求,定期進行課程設定和教學質量評價。
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要求:應建立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以及社會評價機制,對培養方案是否有效達到培養目標進行定期評價。
持續改進機制要求:應建立完善的持續改進機制,確保教學過程質量監控結果、畢業生跟蹤反饋結果和社會評價結果及時用於專業的持續改進。
數據統計
截至2017年3月,北京外國語大學捷克語專業先後為中國培養了近300名專業人才。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捷克語專業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在50人以下,男女比例為男23%、女77%。
培養模式
捷克語本科學制4年,系統訓練捷克語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技能,同時了解對象國文學、政治、歷史、國情等相關知識。傾向複合型、復語型人才培養,使畢業生具備紮實的語言優勢和社會競爭力。在學期間,學生有機會獲得國家留基委公派名額前往對象國交流深造一學年。
學校不斷進行復語型、複合型捷克語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人才培養定位為外語技能與學科專業訓練並重、知識學習與國情研判能力並舉、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並進、中國情懷與國際視野兼備。力求實現捷克語建設的規模化、整體化發展,打造特色鮮明、獨具優勢的捷克語學科群,進一步完善復語型、複合型捷克語人才培養機制。
捷克語專業實現四方聯動(政府、企業、中國國內學校和中國國外學校,即寧波市政府、對捷商貿企業、浙江萬里學院以及捷克克拉洛韋大學)培養機制的確立。在四方聯動機制中,政府發揮政策指導與支持作用,支持學校辦學,並儘可能為學校辦學引進資源。企業則提出針對性的需求和建議。中國國內高校是人才培養的主要實施者,而中國國外高校則為人才培養提供師資和環境支撐。四方協同發力,目標一致。
實現“一帶一路”這一倡議需要語言人才,但是以語言技能培養為主的傳統外語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其需要,要培養的捷克語人才應該是掌握外語,懂得捷克的國情文化,也具有其它學科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的複合型人才。捷克語作為輔修專業,面向全校所有的專業招生,構建了“國際貿易+捷克語”“新聞+捷克語”“法律+捷克語”等培養模式,將學生原有專業能力的培養與捷克語小語種課程教學相結合。大學二年級以上學生,專業成績在年級排名前50%並通過相關測試的學生都可以報名學習捷克語。所有語言學習的課程都主要被安排在雙休日,部分第二和第三學期的課程學生可以選擇通過暑假語言訓練項目赴捷克克拉洛韋大學完成。在兩個學年內學生如果完成45個學分的學習,並通過捷克克拉洛韋大學的考核(相當於CEFR標準的B1考核),從而頒發捷克語學習證書。
捷克語專業課程設定時遵循的是“寬口徑、厚基礎、重能力、求創新”的思路,培養的捷克語人才更側重學生的語言套用能力,包括口頭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和人際交流能力。學校根據調研所得的企業用人需求,為企業開展“訂單式”培養模式,為學生量身定做設定一系列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課程。
捷克語專業是在“一帶一路”背景下開設的非通用語專業。捷克語專業既注重培養學生的外語技能,又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通過捷克語專業課及其相關跨專業課程,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較全面的捷克人文、歷史、政治、經濟、社會、外交以及中捷關係方面的知識,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中國情懷,服務國家和地方的捷克語專門人才。
捷克語專業採用復語(捷克語+英語)、復專業【捷克語+外交學、法學(國際經濟法)、新聞學(國際新聞)、國際經濟與貿易或漢語國際教育】培養模式。捷克語專業在2020年與捷克奧洛莫茨帕拉茨基大學建立合作關係,實行“2+1+1”培養方式:學生需在大一及大二學年攻讀學院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並達到合作院校入讀條件。大三學年,學生有機會申請赴捷克留學,其中優秀學生有機會獲得獎學金支持。大四學年,學生回到四川外國語大學繼續學習,完成本科畢業設計。
捷克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有跨學科微專業模組,為學生提供包括國際關係、法學、漢語教學、會計、經濟貿易等模組的課程研習。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國際視野和中國情懷,能夠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能夠在外事、經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旅遊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素質多語種複合型人才。
捷克語專業實行“3+1”成建制派出培養模式,學生擬定於大三學年全部派赴捷克的高校,接受全捷克語教學,交換學習大多享有國家或校級獎學金項目支持。
發展前景
考研方向
捷克語專業相近的考研方向主要有外國語言文學、歐洲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翻譯。
就業方向
捷克語專業畢業生主要就業去向為國家部委機關、新聞媒體機構、國家重要涉外部門、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業單位等,如外交部、商務部、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以及全國各地學術研究機構。
開設院校
地區 | 開設院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資料來源:陽光高考,摘錄時間:2023年6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