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食食物鏈

捕食食物鏈

捕食鏈是三種食物鏈的一中,只從生產者到消費者,完整的食物鏈包括捕食食物鏈,碎屑食物鏈(從分解者到消費者)和寄生食物鏈(從消費者到分解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捕食食物鏈
  • 外文名:grazing food chain
  • 套用學科:生物學、生態學
  • 適用領域:生物、環境、生態
簡介,特點,書寫要領,食物鏈分類,捕食性,碎食性,寄生性,相關簡介,

簡介

捕食食物鏈(grazing food chain):又稱捕食性食物鏈,以活的動植物為起點的食物鏈,如綠色植物,草食動物、各級食肉動物。寄生食物鏈可以看作捕食食物鏈的一種特殊類型。
又稱放牧食物鏈或草牧鏈。直接以活有機體為營養源,由綠色植物→草食動物→肉食動物組成的食物鏈。在陸地上起始於綠色植物,在水體中起始於浮游植物,前者如青草→蚱蜢→田鼠→鷹,後者如綠藻→枝角類→花鰱等都是捕食食物鏈。
例如在湖水中藻類---甲殼類---小魚---大魚。而在草原上,則以青草---野兔---狐狸---野狼的捕食方式進行。

特點

其特點是:相鄰的營養級間是捕食關係。
1、生物富集。如果捕食食物鏈組成的食物網有毒物質被食物鏈的低級部分吸收,如被草吸收,雖然濃度很低,不影響草的生長,但兔子吃草後有毒物質很難排泄,當它經常吃草,有毒物質會逐漸在它體內積累,鷹吃大量的兔子,不易分解也難以排出的有毒物質會在鷹體內進一步積累。因此食物鏈有累積和放大的效應,稱為生物富集。
美國國鳥白頭鷹之所以面臨滅絕,並不是被人捕殺,而是因為有害化學物質DDT逐步在其體內積累,導致生下的蛋皆是軟殼,無法孵化。一個物種滅絕,就會破壞生態系統的平衡,導致其物種數量的變化,因此食物鏈對環境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並且,如果食物鏈有一環缺失,會導致生態系統失衡。
2、能量單向流動,逐級遞減。食物鏈是一種食物路徑,食物鏈以生物種群為單位,聯繫著群落中的不同物種。食物鏈中的能量和營養素在不同生物間傳遞著,能量在食物鏈的傳遞表現為單向傳導、逐級遞減的特點。一條食物鏈一般包括3~5個環節。(由於食物鏈傳遞效率為10%~20%,因而無法無限延伸,存在極限)。食物鏈很少包括六個以上的物種, 因為傳遞的能量每經過一階段或食性層次就會減少一點,所謂“一山容不了二虎”便是這個道理。
3、捕食食物鏈的起點都是生產者,終點是不被其他動物所食的的動物,即最高營養級,中間不能有間斷,不出現非生物物質和能量及分解者,即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
4、單方向。捕食食物鏈中的捕食關係是長期自然選擇形成的、不會倒轉,因此箭頭一定是由上一營養級指向下一營養級。

書寫要領

食物鏈的開始通常是綠色植物(生產者),從綠色植物開始至少要有三個營養級。書寫食物鏈是從生態系統中能量傳遞起始的那種生物(生產者)開始,而不是非生物的成分,如太陽。食物鏈中有多種生物,後者可以取食前者,如在草原上,青草→野兔→狐狸→狼;在湖泊中,藻類→甲殼類→小魚→大魚。捕食食物鏈的第二個環節通常是植食性動物,第三個或其他環節的生物一般都是肉食性動物
不同生物之間要用向右的箭頭表示出物質和能量的流動方向。一條完整食物鏈的最後往往是相關敘述或者事實上的最高營養級,沒有別的生物取食它。諺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可以書寫出一條食物鏈:樹→蟬→螳螂→黃雀。

食物鏈分類

食物鏈又稱為“營養鏈”。指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以食物聯繫起來的鏈鎖關係。
例如池塘中的藻類是水蚤的食物,水蚤又是魚類的食物,魚類又是人類和水鳥的食物。於是,池塘中的藻類、水蚤、魚便與人或水鳥之間便形成了一種食物鏈。按照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係可將食物鏈分為捕食性食物鏈、腐食食物鏈(碎食食物鏈)、和寄生食物鏈

捕食性

如:青草野兔→蛇→鷹。
禾穀類植物→昆蟲→青蛙→蛇。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浮遊動物,浮遊動物吃綠藻。

碎食性

(腐食食物鏈)。指以零碎食物為基礎形成的食物鏈。如樹葉碎片及小藻類→蝦(蟹)→魚→食魚的鳥類。

寄生性

以大動物為基礎,小動物寄生到大動物上形成的食物鏈。如哺乳類→跳蚤→原生動物→細菌→過濾性病毒。

相關簡介

食物鏈詞是英國動物生態學家埃爾頓(C。S。Eiton)於1927年首次提出的。生態系統中貯存於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在生態系統中層層傳導,通俗地講,是各種生物通過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關係,把這種生物與那種生物緊密地聯繫起來,這種生物之間以食物營養關係彼此聯繫起來的序列,就像一條鏈
海底食物鏈
子一樣,一環扣一環,在生態學上被稱為食物鏈。簡言之,在生態系統內,各種生物之間由於食物而形成的一種聯繫,叫做食物鏈(food chai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