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面樟

捏面樟

捏面樟為常綠植物。毛少,葉對生,葉片呈橢圓形至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6-16cm,寬3-5cm,粗壯枝上的葉較薄較大,長達17-24cm,寬10cm。中國廣東、廣西等地有分布。

別名:吊白葉粉帕葉炒麵葉揉白葉粉桐葉灰葉子水紅木葉野灰靛葉摸翻臉翻臉葉馬番蓮抽刀紅捏面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捏面樟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樟目
  • :樟科
  • :樟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水紅木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8m。幼枝被微毛,老枝紅褐色,變無毛,疏生皮孔。葉對生;葉柄長1-3.5cm;葉革質,葉片橢圓形至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6-16cm,寬3-5cm,粗壯枝上的葉較薄較大,長達17-24cm,寬10cm,先端漸尖至急漸尖,基部狹窄至薄較大,長達17-24cm,寬10cm,先端漸尖至急漸尖,基部狹窄至寬楔形,全緣或在中、上部常具少數不整齊疏齒,上面暗綠色,下面灰綠色,疏被紅色或黃色微小腺點,近基部兩側有1至數個腺體,側脈3-5對,弧形;革質。聚傘花序花形式,直徑4-10cm,被微毛至僅有微小腺點;總梗長1-6cm,第1級輻射枝通常7條;花通常著生於第3級輻射枝上;萼筒長約1.5mm,具細小腺點,萼齒極小;花冠白色或有紅暈,鐘狀,長4-6mm,裂片5,圓卵形,長約1mm,先紅後紫黑;核卵圓形,扁,有1條淺腹溝和2條淺背溝。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500-3300m的陽坡、疏林或灌叢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甘肅、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主要價值

利濕解毒;活血。主赤白痢疾;泄瀉;疝氣;痛經;跌打損傷;尿路感染;癰腫瘡毒;皮癬;口腔炎;燙火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乾品研末調敷;或煎水外洗。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