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假式放假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節假日調休現象,指為延長法定節假日的休假時間,將與其臨近的雙休日挪借。
中國於1995年起實行雙休日制度。1999年,國務院修訂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春節、“五一”、“十一”的休息時間與前後的雙休日拼接,從而形成“黃金周”,從此“調休”正式登場,並延續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挪假式放假
- 來源:《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
制度由來,爭議起源,民意調查,調查背景,問卷設計,結果分析,政府聲音,社會影響,積極意義,消極意義,專家點評,
制度由來
爭議起源
網友吐槽主要集中在目前的放假調休方法,即通過調借雙休日,分別形成兩個7天“長假”(春節、國慶)和5個3天“小長假”(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
2012年12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公布2013年放假調休日期安排。根據安排,2013年7個法定假日共休息29天,但緊接著的7個周日都要上班。對此,不少網友紛紛吐槽,“29天多半是從雙休日挪借來的”,“放假還不如說是挪假”等,引發了對當前假日安排的討論高潮。
民意調查
調查背景
由於2013年中國的中秋、國慶兩個節日帶來被民眾稱為“史上最複雜假期”,大量上班族抱怨無所適從,針對社會上“呼籲取消黃金周”的聲音再起的現象,全國假日辦自2013年10月10日發布法定節假日放假安排調查。此次調查於2013年10月12日正式結束,約211萬人填寫了調查問卷。下一步數據收集後,將委託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進行分析整理,調查結果將送有關部門研究參考。
問卷設計
為反映公眾意願,使放假安排更加科學合理,全國假日辦發布的這份調查問卷中,共涉及6個問題,主要內容包括:
1、你對現行放假安排是否滿意?
2、長假是否需要保留?
3、小長假是否需要調休?
4、您的年齡?
5、您的職業?
6、您對法定節假日安排有何建議?
結果分析
就網上調查結果而言,大多數網友對現行法定節假日放假安排表示不滿,而對於是否調借周末形成7天長假、3天小長假的問題,意見分歧嚴重。特別是針對3天小長假“挪2做3”,反對聲尤為強烈。對於節假日安排的建議部分,網民呼聲最高的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希望恢復五一黃金周;二是呼籲延長春節假期。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無論希望恢復五一長假,還是延長春節假期,都表明我國長假短缺的現實。緩解之策只能是增加長假的供給,而不是遏制需求。要考慮在進一步增加黃金周的同時,加快落實帶薪休假逐步使長假消費“分流”。
政府聲音
“進一步落實帶薪休假制度”
2013年2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國民旅遊休閒綱要(2013~2020年)》。《綱要》提出,到2020年,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實。國家發改委社會司司長王威表示,為保障國民旅遊休閒時間,將採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強帶薪年休假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強職工休息權益保障方面的法律援助;二是鼓勵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引導職工靈活安排全年休假時間;三是完善對民辦企業和非企業單位、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職工的休假保障措施,推動帶薪休假保障全覆蓋。
社會影響
積極意義
1、放假可以起到拉動消費和讓人們休養生息的作用。
2、拉動景區當地經濟的發展。
消極意義
1、通過人為“挪假”,“被休假”的意味濃厚,而全民一起集中消費、出行,各種擁堵在所難免,休假質量也難以充分保證。
2、既然是“挪借”假期,勢必“有借有還”——通過連續7天、8天上班,將挪借的假日再還回去。於是,集中“被休假”之後,又難免要集中“被上班”。
專家點評
清華大學假日制度改革課題組負責人蔡繼明表示,全年假日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黃金周打亂了工作節奏,不利於整體經濟效益,最好的辦法是全面推行、落實帶薪休假制度,讓黃金周逐步退出歷史舞台,“2008年取消‘五一’黃金周后,國內旅遊收入增速反而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說明黃金周對旅遊業收入增長並沒有實質效應”。
長沙市旅遊局局長譚勇表示,長假休閒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十分必要。如何最佳化假期,要力求有利於安排工作,避免為集中放假而長時間上班,又能方便休閒度假和旅遊。在最佳化長假同時,要加快推行國民休閒計畫,要積極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推行錯峰出行和旅遊。
國家旅遊標準委員會委員李庚反對取消黃金周,他認為假期設定不只是商業經濟考量,“黃金周有效保障了勞動者休息旅遊的權利,長假黃金周對基層民眾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