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色游擊隊舊址

挖色游擊隊舊址

大理市挖色鎮官邑村有一處鮮為人知的革命遺蹟———挖色游擊隊舊址,即挖色“七·卅一”武裝暴動指揮部,在舊址的前院裡聳立著一塊挖色“七·卅一”武裝暴動紀念碑。碑於1999年7月31日紀念“七·卅一”武裝暴動五十周年而立,紀念碑記載了挖色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爭取自由和解放的武裝鬥爭事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挖色游擊隊舊址
  • 地點:大理市挖色鎮官邑村
  • 性質:革命遺址
事件,意義,

事件

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排山倒海之勢渡過長江解放全國之時,隸屬賓川縣的挖色地區成為了連線以劍川為中心的滇西北根據地(邊縱七支隊)和以祥云為中心的滇西根據地(邊縱八支隊)的交通走廊,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中共滇西工委根據當時地下革命鬥爭形勢的需要,派在鄧川縣從事地下工作的段剛(即段伯蒼)、趙知信等前往挖色地區開展地下工作。經3個月的艱苦工作,建立了以官邑村為中心的交通聯絡站及挖色中共地下組織,廣泛聯繫、發動民眾及“左翼”民主人士,吸收了原國民黨賓川縣 政府科員楊玉珍等青年愛國人士,並成立了挖色“農抗會”和“民青”組織,到7月底已發展了1名中共黨員、20多名“民青”成員和360多名“農抗”會員,為開展武裝鬥爭和迎接解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7月30日,段剛在江尾接受了當時鄧川縣工委書記林澤民指示,為回響七支隊和八支隊的武裝鬥爭決定在挖色發起武裝暴動。次日凌晨,段剛在官邑至聖宮聯絡站緊急召開暴動會議,成立指揮部。經過周密布置,封鎖了水陸路,在挖色鎮公所和聯防指揮部設了埋伏,以官邑“民青”、“農抗”骨幹為主力和附近大成村的部分骨幹組成了武裝隊伍。在7月31日上午滇西北人民自衛軍一支隊政委楊蘇率二大隊攻入雙廊鎮,中午滇西人民自衛團政委陳家震率一支隊三、六大隊,從賓川向挖色急馳而來之時,駐守在挖色鎮公所的鎮長及聯防隊長得知訊息,準備攜槍逃跑時,段剛、趙知信、楊玉珍分別率眾攻占鎮公所和聯防指揮部,繳獲二十多支步槍,九把大刀,生擒偽鎮長楊學隆和聯防隊長。暴動成功後,在官邑國小成立了挖色人民自衛隊(即挖色游擊隊),解放了挖色地區。後由於形勢的發展和變化,挖色人民自衛隊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第七支隊31團,轉戰滇西北參加中所、沙溪、喬後、劍川城、石鼓等戰鬥,為雲南解放作出了貢獻。楊玉珍、李致壽等游擊隊成員繼續在挖色開展地下工作和武裝鬥爭,1949年10月國民黨賓川縣常備隊進駐挖色,楊玉珍等被捕殺害,1950年1月雲南和平解放。
挖色游擊隊舊址
游擊隊曾經的舊址

意義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之際,讓我們再次緬懷這些為共產主義事業和新中國的成立作出貢獻和犧牲的革命先輩和烈士們,讓革命精神永放光芒,闊步邁向新世紀。
挖色游擊隊舊址
挖色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