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燈看劍:觀察經濟大時代

挑燈看劍:觀察經濟大時代

《挑燈看劍:觀察經濟大時代》是2006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其仁。

基本介紹

  • 書名:佛羅倫斯與文藝復興:名家名作展
  • 作者:周其仁 
  • ISBN:9787301102459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01-01
  • 開本:16
簡介,目錄,

簡介

“經濟大時代”是張五常講的。早就聽到他講,聽了想,想了看,看了又想,覺得教授所謂的“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經濟大時代”,輪廓越來越明顯。2004年秋季,自己開始對北大同學講,得到回應,然後就陸續寫下收入這本文集的專欄文章。
從來喜歡觀察細小的經濟現象,做落手落腳的研究工作。不曾料到,得到教授的提點,偶然抬頭遠望,真就看到了一個大時代。是非常“宏”的經濟現象——幾十億勞動力在全球市場上開展經濟大比拼。其中,“中國製造(madeinChina)”耀眼奪目,怎樣低估也在世界舞台上占了一席之地。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人們說,廉價勞動力。是的,中國和所有開發中國家的勞力便宜。不過,要是單憑勞力廉價就可以克敵制勝,天下發展中經濟豈不早就出頭?以中國為例,計畫經濟時代的人工成本更為低廉,1980年城市國營工人薪水不及歐美工人的1,而農民收入更低到不足為道。可是那個時候,滿世界哪裡可以看到“中國製造”?
開放重要。經濟不開放,不同成本的產品不放到同一個產品市場上競爭,勞動力再廉價,也不是一項競爭的優勢。閉關鎖國,勞力廉價不過是關門受窮的同義詞!開放更重要的含義,是大幅度降低信息成本。生產的技術和竅門,產品的款式和花樣,商業活動的組織辦法,在開放的市場裡很容易傳播。信息是可以分享的,這對後起之秀特別有利。
但是,人們接受信息和知識的能力,要適當的激勵才能得到發揮。是的,技術和經濟信息的“可得性”是一回事,“要不要”、以及得到有關信息後是不是盡最大努力套用於經濟活動,是另外一回事。下鄉的時候,看到同一個農民在自留地和公家大田裡的勞動判若兩人,就知道“激勵”對經濟成長的極端重要性。拿中國的經驗看,要不是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經濟體制方面改、改、改,還會不會有今天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把上面幾層意思來來回回想清楚,我認為看經濟最簡單需要三個變數:第一,要素成本,包括勞力、土地、能源等經濟要素之價;第二,組織和制度費用,就是把經濟要素組織起來的規則和制度的確立、執行和運行費用;第三,經濟要素的質量,特別是人力資源的技術和知識水平。企業與企業、地區與地區、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經濟競爭,要素成本和制度成本以低者為優,要素品質則高者取勝。一個經濟如果要素之價相對低,制度費用又降得急,而要素質量得到穩定的提升,那就會擋也擋不住地在國際舞台上脫穎而出。
這是所有後起之秀的崛起之道。當年的美國,相對於英國是這樣急起直追而上的;後來的日本、德國,以及再後來的“亞洲四小龍”也是這樣後來居上的。從二十世紀80年代開始,終於輪到了中國。如果說有什麼特別之處,那就是中國的人口規模特別巨大,勞力和其他要素成本因長期貧困而特別低廉,改革開放衝破了原有體制的禁錮,使制度費用下降得特別急速,還有就是中國人在市場環境裡學習潛力的發揮,特別令人嘆為觀止!
沒有人否認中國與已開發國家的絕對差距依然巨大。但是發達經濟凡價皆高,要素成本實在過於昂貴了。法治基礎穩固、市場制度完善,當然是長處,不過因此也就沒有進一步節約制度費用的很大餘地。發達經濟真正的競爭優勢,是技術和知識等人力資本存量雄厚,可以長期靠創新推動經濟成長。可是,論到技術和知識,在舉世通訊條件發生根本性改善的條件下,“信息可分享”準則又無疑偏向發達經濟的追趕者。
天下大勢是清楚的。歐美、日本的競爭利器是源源不斷創造出獨到的產品——執“獨到優勢”牛耳是也。中國和其他開放的發展中經濟呢?獨到產品不多,但只要人家會做自己也會做的,就一定能把“成本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拿定單、擠對手、占市場。“獨到優勢”對“成本優勢”的大對決,當今世界想不熱鬧也不可能。行家看門道,我認為在開放條件下,“成本優勢”據經濟攻勢。證據很簡單:現在擁有成本優勢的經濟,比已開發國家還要歡迎自由貿易!
這是經濟大時代的難得機會,從來沒有遇見過。由此帶來最嚴重的挑戰,是會不會把這個歷史機遇放跑了?成績好、勢頭好、前景好,不等於一定就能把機會抓住。歷史經驗有跡可尋:“窮則思變”易,小有成就再變難,而最危險的是在大時代的機遇面前行差踏錯,轉錯了大路向。
所有麻煩,集中反映在制度費用上。如同一切成本曲線,制度費用降下來還一定會再升上去。市場規模擴大了,狹義的交易費用相應增加,無可避免;非市場的經濟組織費用,向來高昂,如果漸進改革不再進,甚至停滯,這部分的制度費用會更加高昂。加起來,全部制度費用的實際走勢究竟如何,有哪些節省之道,實在至關重要。這也是本書觀察經濟大時代的一個重點,請讀者閱讀時不要放過了。
結集到本書的文章,主要來自作者前後開設的三個專欄:《21世紀經濟報導》的《其仁文章》,《經濟觀察報》的《挑燈看劍》,以及英國《FinancialTimes》(中文版)與薛兆豐合開的《生活中的經濟學》。作者感謝三家報紙的編輯和讀者,特別感謝張東生、殷練和張力奮耐心的催稿努力和精心的編輯工作。沒有他們,作者不可能做到每兩周寫出三個題目的文章。同樣,沒有北大出版社的林君秀和任旭華,這些文章也不可能如此順利結集成書。最後,作者特別感激張五常為本書題寫了書名,使這本小書一下子就有了“收藏價值”。也許他知道我欠他的實在多,乾脆有求必應吧。

目錄

作者序言
一、大時代的觀察
觀察經濟大時代
解釋中國經濟成長
大路向不能錯
信用三源——杭州一席談
二、企業的故事
浙商之跳
體外國際循環
市場中人的理念
市場成城
供應鏈就是契約鏈
什麼是全球供應鏈
江桂蘭的故事
創造配額
三、無可迴避的論爭
為什麼回應郎鹹平
國企改革與企業家貢獻
長沙的路子
可惜了,科龍
購併困難的一個成因
四、重溫舊作話壟斷
市場競爭是一種權利——“數網競爭”的來龍去脈
從IP電話到3G
多發牌照,少管價格
推進信息化與破除行政壟斷
民間融資開放的意義
五、事與願違
汽車排量與政府職責
紅灣半島的教訓
木已成舟的經濟決策——也談鐵本善後
漠視價格機制的代價
為什麼要管制企業規模
六、有政治含義的經濟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
以法律約束政府總支出
聞稅則喜的專家理由
……
七、農地入市研究
八、學者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