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氏最早可見於《姓苑》。江蘇、台灣等地均有此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拾氏
- 性質:姓氏的一種
- 出處:《姓苑》
- 分布地區:江蘇、台灣等地
歷史由來,分布現狀,
歷史由來
最早可見於《姓苑》。江蘇、台灣等地均有此姓。“拾”姓可能被簡寫為“十”姓。不過,十姓源出不詳,據統計資料稱安徽青陽有。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拾姓,明太祖朱元璋賜姓。堂號:昭信堂。
拾姓先祖:元末明初石旺,昭信侯
石旺:原籍山西洪洞縣喜鵲窩。兄弟三人:石旺、石成、石先。朱元璋起兵討元,石旺隨之。“嗣後,龍飛南天,四海一統,石旺以軍功授昭信大將軍,屯徐州,行江南漕運事”。朱元璋因“石沉大海”諱言“漕運”,遂賜姓“拾”,堂號即稱“昭信”,拾氏家族就此拉開序幕,拾氏家族的任務有兩個,其一是行江南漕運事(主要是為掩人耳目),其二也是最主要的是替皇帝管理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域,因皇都偏北,信息傳遞不便,朱元璋遂決定讓拾氏一族遷往徐州,並掌管40萬大軍一同遷軍至徐州,照看南方以防南方大臣反叛與北方朝廷分庭抗禮,由此一個富有而低調家族慢慢產生。因為拾氏一族任務的重要性,明太祖在拾旺另行前專門賜予拾氏一族,低調二字,以防被外人識破拾氏一族遷往徐州真正的目的。明末清初,拾氏一族奮力反抗清軍,但終於寡不敵眾以失敗告終,但清軍並未對拾氏一族進行屠戮,清廷因感拾氏一族的英勇,特赦拾氏一族並將拾氏一族在明朝時的封地歸還拾氏一族,並封昭信侯,賞金80萬兩,並將拾氏家族中有才之輩拜官,拾氏一族內部因部分族人深懷舊主,遂遷往海外,包括,新加坡(時任新加坡商務部部長就是拾氏一族的後人)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日本佳能的幕後老闆是拾氏一族 “方” 字輩)
抗日戰爭時期,拾氏一族大部分年輕人都有參軍,紅軍第七路軍政委為拾氏一族“履”字輩。黃埔三期有6名,黃埔四期有9名拾氏一族“履”字輩後人,這15人抗日戰爭期間犧牲了12人,其中2名軍長,3名師長,6名團長,1名軍統中校。其餘3人在解放戰爭時期轉移至台灣,1名任台北市副市長,1名為台灣防務軍軍長,還有1名投身商業,到2009年,其家族擁有宏基集團百分之35的股份,台灣大安銀行百分之20的股份,但其家族在台灣很低調,而且很少出現在大眾視野,可能是其家族的歷史任務 低調已經深深烙入他們的骨髓。台灣所有的拾姓族人都出於這三人。
目前拾氏一族已經傳到“景” “以"字輩人。其中不乏俊傑之才,因家族原因,拾氏一族多以低調經商為主,但也不乏有軍政界新秀。
分布現狀
拾氏後人居住地有,江蘇徐州,浙江杭州,香港,台灣,新加坡,日本,加拿大居多。
拾姓後人世居江蘇徐州拾屯至今。內地、台灣、香港 海外等處,凡“拾”姓,均出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