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教拳術與武藝的師傅。
通常也具備獅藝與傳統醫藥的知識,與台灣漢人莊社的武館組織有密切關係。清代以來,村莊的“頭人”會號召男性子弟參加武館組織,學習太祖拳、白鶴拳等傳統拳術,一方面作為村社自我防禦的組織,一方面配合村廟祀神活動出陣表演,獅陣、宋江獅陣、龍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拳頭師
- 外文名:The fist Division
- 作用:傳教拳術與武藝
- 具備知識:獅藝與傳統醫藥
傳教拳術與武藝的師傅。通常也具備獅藝與傳統醫藥的知識,與台灣漢人莊社的武館組織有密切關係。清代以來,村莊的“頭人”會號召男性子弟參加武館組織,學習太祖拳、白鶴拳等傳統拳術,一方面作為村社自我防禦的組織,一方面配合村廟祀神活動出陣表演,獅陣、宋江獅陣、龍陣。
武館都有堂號,勤習堂、振興社、同義堂、英義堂、集英堂等都是常見的堂號;清代台灣武風較盛,與武館不無關係。武館的堂主有時就是拳頭師,也有堂主只是出錢出力的頭人,自己並未習武。有些武館是家族事業,傳習祖傳的拳藝;也有家業大者聘請拳頭師在家中教授自家子弟,進而成為莊社的武館。一地的拳頭師,最初是外聘居多,日久莊內習武有成的人開始教授功夫,便以莊內自傳的方式,一代一代傳習下去。一個師傅可同時在許多地方傳館,並教道徒弟成為拳頭師。台灣中部同義堂的開山祖師羅乾章武藝超群,其徒子徒孫在彰化縣和南投縣各莊社傳館甚多。
農業社會中,拳頭師常在外傳館,走江湖的人必須十八般武藝俱全,如傷科醫藥、草藥知識等,少數的拳頭師兼具擇日、堪輿的知識,甚至閹豬、閹牛的技術等。現今社會,許多拳頭師開設國術館,為人治療跌打損傷或推拿等,在主流醫療外,提供民俗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