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匪頭王培佑超升京尹論

《拳匪頭王培佑超升京尹論》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拳匪頭王培佑超升京尹論
  • 作者:康有為
  • 作品出處: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義和團之亂,端王為會首,榮祿、剛毅為主持,而實那拉主持之。蓋君臣合謀,已為定論。始則謂延團匪入宮,教宮女妖術,是以團匪為孫武之教宮人矣。繼則令大阿哥與親王、庶人同習拳術,則自古無有候補王帝習妖術者,我遍考廿四史,空疏之腹,實不能為之援引一故事。又或謂滿洲大僚、貴胄皆已入拳匪之會,此尚皆道路傳聞,尚無實據。即毓賢之以庇匪而撤任,復撫山西,尚托於中朝用人,固自有權,非外人所能幹預。聶士成攻團匪有功,即行嚴飭,尚可托為別有他故。夫團匪之在嘉慶,屢見上諭,屢見章奏,嚴禁窮捕,不遺餘力。故禍萌久息,枝葉不大。自近者有政府借義和團以敵西人之心,於是毓賢庇之於前,而偽上諭庇之於後。以嘉慶以來屢朝嚴禁之事,而今之偽諭乃公然獎贊,謂為不過練藝保身,守護鄉里,會而非匪。夫鐵路、電線者,國家之重器,而楊參將者,武官之大僚,至於毀鐵路百餘里,戕參將大員尚讚美之,此其為明通團匪,雖有蘇、張之舌,亦無能為之解矣。而結匪之最有據者,尤莫如王培佑超遷一事。
夫四月,王培佑之召見也,官不過從五品之御史耳。以國朝之掌故,御史一遷為給事中,再遷為都給事中,又屢轉工、刑、兵、禮、戶,至吏科都給事中,然後升五品卿。五品卿先補鴻臚少卿,一遷而為光祿少卿,再遷而為通政司參議,三遷而為內閣侍讀學士,四遷而為鴻臚正卿,五遷而為常僕少卿,六遷而為通副理少,七遷為光祿仆卿,八遷為常卿,然後補府尹。通計自御史必十遷而後至府尹,若其歷轉諸科,尚不在內。以近來掌故考之,外官自同治軍興,則如李鴻章、沈葆楨之流,則有以道員升巡撫者,而亦不過超遷三統。內官則自大考翰林外,超遷之舉,未之有聞。李盛鐸為榮祿心腹主謀,由御史特放日本使,亦不過升候補四品卿,未有缺也。維新之時,皇上疏爵賞以代人才,間加卿銜,亦從未有超授正三品卿立補實缺者。乃王培佑既未聞有異才碩譽,又非有崇功□德,此天下所共知也。但聞其於御史召見時,歷稱拳匪之忠君愛國。培佑祖、父屢世皆為會中頭目,於是那拉後大加信任,特拔京尹超十級,而補實缺,為特百年之所創聞。
夫那拉臨朝久矣,試考同治以來四十年掌故,有以御史升府尹者乎?未之有也。即自戊戌廢主以來,援引私人,遍樹牙爪,亦未聞特拔超升之舉如王培佑者。試問大用屢代會匪頭目之人,意將何為?破格超遷屢世會匪頭目之恩,施將何用?較之平定江南之役、戊戌廢立之功,酬勞樹恩,尚無其比。則其所以深結團匪,特示深恩,乃至以畿輔重地,慨然付託。至直督裕祿以慶王之親家,軍機之舊相,資望權力如此,猶難與王培佑爭衡。至於力請罷任,則王培佑之威權可想。王培佑新自小臣驟授京尹,望實極輕,又何能令裕祿畏避如此?此蓋那拉、端邸托以腹心之寄,授以干城之任,用鼓舞諸匪,深結恩義,以大廣招徠,以保全廢立之私,而激動殺西人之舉。明據彰彰,不畏耳目,莫甚於此事者矣。
王培佑世為拳匪頭目,既見其召見自述,又見於《拳匪源流考》,其王姓著名者凡百數十人。政府任用之意如此,而猶欲欺飾外人,委為匪徒之妄發,並非朝廷之意。此真掩耳盜鈴,以釁殺人,而曰非我也,刀也。故西人之欲保全,非去拳匪不可。而欲拳之平,非去主使拳匪、任用拳匪之人不可。主使、任用拳匪之人為何?則那拉後、端王為首,而慶王、榮祿、剛毅、趙舒翹為其輔也。此六拳匪頭目不去,而欲拳匪之平,未之有也。而六拳匪頭目之中,最狡黠者莫如榮祿。暗主持之,而明又委過於人。陰鼓動之,而陽又請假於外。身統京師五萬之大軍,總軍機之大權,政權、兵權結歸一手,而令拳匪縱橫於京畿。虎兕出柙,誰之過歟?故那拉後、端王、慶王、榮祿、剛毅、趙舒翹,此六人者結通團匪,以戕殺西人,明驗實[下缺]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始進行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辛亥革命後,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溥儀復位。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勛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民國十六年(1927年)病死於青島。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後來,他與袁世凱成為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他也是書法家,北京大學教授陳玉龍曾評價:“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