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拱辰台
- 位置:今南陽市城區民權街
- 簡介:台高約10米、東西寬17米
- 相關文獻:《望雲瞻悵賦》,《出師二表》
簡介,命名,拱辰台,
簡介
命名
取《論語》"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命名,喻四方歸附之意。
拱辰台
台高約10米、東西寬17米,南北寬16米,青磚砌築。東西石階可登台頂。台上築硬山頂房三間,室內供奉祖師銅像(今移存南陽市博物館)。清至民國,台上置定辰炮,每天按明、午、晚三個時辰點放,鳴炮時聲遍全城,為百姓作息報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又於台上懸掛清同治年間鑄造的大鐵鐘一台上額匾石刻“拱辰望雲”,字大盈尺。另有碑碣數通,分別刻制鎮國將軍自撰的狄梁公、《望雲瞻悵賦》、諸葛亮《出師二表》、李密《陳情表》。現僅存《出師表》及《陳情表》二碑。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南陽縣知縣紀之健改建為文昌閣。 拱辰台,俗稱“打鐘台”,民間還一度訛傳為“鬼神台”。
孔子是在誡勉為政者應常思一粒一粟皆取之於民,當施政與民,造福於民。而具有正宗皇家血統的朱將軍更名的用意卻在於:讓諸如古宛等地的州縣,如眾星拱月般護衛大明的江山社稷,千秋萬代。
南陽的鐘鼓樓----拱辰台,由特製的大型青磚砌築而成,東面修一台階,拾級而上可登臨台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