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科努爾市位於哈薩克斯坦 境內,是拜科努爾航天城的組成部分。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曾經是蘇聯的航天發射場和飛彈試驗基地。蘇聯解體後,拜科努爾航天城劃歸哈薩克斯坦所有。哈俄兩國1994年簽署協定,俄方租賃拜科努爾航天城,租期20年。2004年,兩國續簽協定,租期延長至2050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拜科努爾市
- 所屬國家:哈薩克斯坦
- 建立時間:1955年
- 原名:列寧市
簡介,歷史,改名,相關事件,
簡介
拜科努爾市修建於1955年,同時修建的還有一座重要的實驗基地, 就好像是為實驗人員建的城鎮。 在那個時期,該城市總體規劃與其它大型的軍事設施規劃非常相近。 居民區, 文化和教育機構, 體育和醫療區顯現出就像«10號地區»。 城市和實驗場的建設總承包商確定了130個工程工作管集體,此集體由陸軍上校蓋羅吉 馬科斯莫維奇 舒博尼考夫帶領,,後來成為了工程技術部的少將。
居民小區的建設 «10號地區», 而非官方的«曙光»村, 沿著錫爾河發展, 現在此地區叫做«木質城鎮»。 在1955年5月, 在該區域目前的市文化宮已經開始建造第一個木質簡易板房,實驗場總部和軍事建築人員都在此地。 現在此地安裝了刻著«在這裡,1955年5月5日, 12253部隊分隊的軍事建築奠定了城市第一座建築列寧爾斯克» 的花崗岩石材。
城鎮的第一條街道靠近河堤,用沙土建造, 擁有學校和少先隊員。 城鎮在增長並且樂觀, 在1958年1月28日根據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的法令, 此區域被命名為列寧村。 在1955-1965年, 建立了從錫爾河到蘇聯軍隊大街的區域。
居民小區的建設 «10號地區», 而非官方的«曙光»村, 沿著錫爾河發展, 現在此地區叫做«木質城鎮»。 在1955年5月, 在該區域目前的市文化宮已經開始建造第一個木質簡易板房,實驗場總部和軍事建築人員都在此地。 現在此地安裝了刻著«在這裡,1955年5月5日, 12253部隊分隊的軍事建築奠定了城市第一座建築列寧爾斯克» 的花崗岩石材。
城鎮的第一條街道靠近河堤,用沙土建造, 擁有學校和少先隊員。 城鎮在增長並且樂觀, 在1958年1月28日根據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的法令, 此區域被命名為列寧村。 在1955-1965年, 建立了從錫爾河到蘇聯軍隊大街的區域。
歷史
1966年 法國戴高樂總統訪問了此實驗基地,並討論了有關修改列寧村名字的問題。 建議該名稱為茲韋茲格拉德, 但是最後還是保留了列寧的名稱。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團1966年6月21號法令, 城市中的列寧村被列入城市區域從屬關係的地級市級別,命名為列寧。 在1966-1975年間, 在北部地區, 從蘇聯紅軍路(現在的阿巴雅)到綏夫麗納路出現了新的街區。 在市區內也成了一些新企業, 文化教育, 娛樂, 體育, 醫療, 教育和其它機構。 修建了V.I.列寧和S.P.卡拉廖夫的新紀念像。
在80年, 由於宇宙火箭系統«能源伯倫»測試工作部署, 該實驗基地來了上千名軍官, 他們大多數都是大學畢業和軍事學院畢業人員, 有很多都是家庭整個搬過來。 為了這些人的安置, 特意建造了一個小型社區- 第5、 第5«A»、 第6、 第6«A»、 第7。 修建了A.A. 加加林、M.K. 揚蓋留、G.M. 舒博尼考夫紀念像, 在拜科努爾火箭發射基地25周年時, 製作完成了火箭載入器«聯盟號»。 在80年代末, 按照來自莫斯科的流行時尚, 卡爾馬克思大街(現在是學者卡拉廖夫大街), 從S.P.卡拉廖夫廣場到V.I.列寧廣場變成了一個步行區, 城市居民非官方的暱稱它為«阿爾巴特»。
1991年蘇聯解體, 它很快影響到了城市生活和航天發射場的整體運作: 太空飛行器的發射數量減小, 太空飛行器發射基地軍官人員和工業代表數量開始回流。 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宣布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歸哈薩克斯坦所有。 城市裡開始出現糧食短缺, 供電,供水,供熱,供氣嚴重不足。該城市的人口根據1994年人口普查從9萬人下降到了5.5萬人。
太空飛行器發射場的人在擔心城市和發射中心未來的命運。 在提出的解決建議中最終選擇了租賃。 在1994年, 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簽訂了為期20年的太空飛行器發射場的租賃協定, 在此之後在租賃條件中也列出了關於城市生活的一系列的單獨檔案。
在80年, 由於宇宙火箭系統«能源伯倫»測試工作部署, 該實驗基地來了上千名軍官, 他們大多數都是大學畢業和軍事學院畢業人員, 有很多都是家庭整個搬過來。 為了這些人的安置, 特意建造了一個小型社區- 第5、 第5«A»、 第6、 第6«A»、 第7。 修建了A.A. 加加林、M.K. 揚蓋留、G.M. 舒博尼考夫紀念像, 在拜科努爾火箭發射基地25周年時, 製作完成了火箭載入器«聯盟號»。 在80年代末, 按照來自莫斯科的流行時尚, 卡爾馬克思大街(現在是學者卡拉廖夫大街), 從S.P.卡拉廖夫廣場到V.I.列寧廣場變成了一個步行區, 城市居民非官方的暱稱它為«阿爾巴特»。
1991年蘇聯解體, 它很快影響到了城市生活和航天發射場的整體運作: 太空飛行器的發射數量減小, 太空飛行器發射基地軍官人員和工業代表數量開始回流。 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宣布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歸哈薩克斯坦所有。 城市裡開始出現糧食短缺, 供電,供水,供熱,供氣嚴重不足。該城市的人口根據1994年人口普查從9萬人下降到了5.5萬人。
太空飛行器發射場的人在擔心城市和發射中心未來的命運。 在提出的解決建議中最終選擇了租賃。 在1994年, 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簽訂了為期20年的太空飛行器發射場的租賃協定, 在此之後在租賃條件中也列出了關於城市生活的一系列的單獨檔案。
改名
1995年11月20日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簽署總統令,列寧市改名為拜科努爾市。 隨著俄羅斯政府的援助和當地市政府的有效運作, 從1995年開始, 城市居民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加強了城市經濟發展和法律條款完善。
相關事件
拜科努爾發射場是俄羅斯目前惟一可供發射載人飛船和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發射場地,其地位無可替代。如放棄該發射場,很多航天業務將無法開展,大批航天企業員工將面臨失業。因此在1994年,俄哈兩國簽署拜科努爾發射場的租賃協定,期限為20年,租賃費用為每年1.15億美元。2004年,俄羅斯又與哈薩克斯坦簽署協定,繼續租賃拜科努爾發射場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