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月亭記

拜月亭記

《拜月亭記》(又名《拜月亭》、《幽閨記》)相傳是元代施惠創作的傳奇(戲劇),現存最早的刊本刊行於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

該劇講述王尚書之女瑞蘭和母親因避兵亂,逃難相失,結果瑞蘭遇到蔣世隆,拜做兄妹,相攜而行,在旅店之中結成夫妻。王尚書由此經過,巧遇瑞蘭,責其不守貞節,迫令回家。瑞蘭回家之後,思念世隆,庭中拜月,祈求再得相會。蔣世隆去應考,狀元及第,王尚書招贅為婿,原來就是瑞蘭日夜思念的人,遂圓滿結局。《拜月亭記》歌頌了青年男女在患難中建立起來的愛情,具有積極的思想意義。

《拜月亭記》與《荊釵記》、《白兔記》、《殺狗記》合稱四大南戲之一,並與白樸的《牆頭馬上》、王實甫的《西廂記》、鄭光祖的《倩女離魂》合稱“元代四大愛情劇”。亦為“五大傳奇”之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拜月亭記
  • 作品別名:幽閨記、拜月亭
  • 創作年代:元代
  • 文學體裁:傳奇(戲劇)
  • 作者:施惠
  • 字數:169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品評價,作品爭議,版本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金代戰爭動亂年間,左丞相陀滿海牙因主戰而遭滅門之滅,其子陀滿興福幸得逃脫,為秀才蔣世隆所救,認為義弟。戰亂中,蔣世隆與其妹瑞蓮在逃難中離散。世隆與兵部尚書王鎮之女瑞蘭慌亂中邂逅,瑞蘭為了求世隆結伴同行,而許下了結為夫妻的諾言。路經陀滿興福棲身的山寨,被強擄上山,興福傳令: “二人若是兄妹,殺其兄留其妹,若是夫妻則一同殺死。”二人甘願同死。當興福認出義兄蔣世隆後,則盛情款待,贈銀餞行。在客棧中瑞蘭遂順了世隆之願。而瑞蓮巧遇王夫人張氏,被認作義女,王鎮奉旨和番榮歸,路經客棧,得知其情後,拆散瑞蘭世隆夫婦。世隆和興福上京應試,二人得中文、武狀元,世隆夫妻兄妹團聚,興福招親與瑞蓮匹配——一個大團圓的結局。

作品目錄

第一出 開場始末
第十一出 士女隨遷
第二十一出 子母途窮
第三十一出 英雄應辟
第二出 兄妹籌咨
第十二出 山寨巡邏
第二十二出 招商諧偶
第三十二出 幽閨拜月
第三出 虎狼擾亂
第十三出 相泣路岐
第二十三出 和寇還朝
第三十三出 照例開科
第四出 罔害皤良
第十四出 風雨間關
第二十四出 會赦更新
第三十四出 姊妹論恩
第五出 亡命全忠
第十五出 番落回軍
第二十五出 抱恙離鸞
第三十五出 詔贅仙郎
第六出 圖形追捕
第十六出 違離兵火
第二十六出 皇華悲遇
第三十六出 推就紅絲
第七出 文武同盟
第十七出 曠野奇逢
第二十七出 逆旅蕭條
第三十七出 官媒回話
第八出 少不知愁
第十八出 彼此親依
第二十八出 兄弟彈冠
第三十八出 請諧伉售
第九出 綠林寄跡
第十九出 偷兒擋路
第二十九出 太平家宴
第三十九出天湊姻緣
第十齣 奉使臨番
第二十 出虎頭遇舊
第三十齣 對景含愁
第四十齣 洛珠雙合

創作背景

這個劇目故事最早見於《南詞敘錄》中《宋元舊篇》的《蔣世隆拜月亭》,雜劇作家王實甫有《才子佳人拜月亭》已亡佚,關漢卿有《閨怨佳人拜月亭》還保存。該劇是根據關漢卿的劇本再創作的,把原來的四折擴大為四十齣。

人物介紹

蔣世隆
蔣世隆是儒門後裔,一介秀才,“胸中書,富五車,筆下旬,高千古”。而且,他有真誠的本性和過人的膽識。他敢於冒“與本犯同罪’’的風險,濟困救危,幫助落難的陀滿興福,並與興福結義為兄弟,真可謂是一個“志誠君子”。
王瑞蘭
王瑞蘭是一個封建禮教的叛逆者。她是兵部尚書王鎮的獨生女兒,一直生活在天堂般的環境裡,幾乎不懂得愁苦的滋味。當戰亂把她推入“地覆天翻受苦時”,她感到恐懼、孤獨,嘗到了千愁萬苦,但戰亂也迫使她拿出衝破封建禮教束縛的勇氣和智慧來。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劇作著重描寫蔣王二人愛情的發展,並對他們的忠貞不貳予以熱情歌頌,同時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家長嫌貧愛富、倚勢挾權拆散青年一代自主婚姻的行為,深刻地表達了人民的願望和反封建的思想傾向。
在《拜月亭記》這個悲歡離合的傳奇故事中,愛情與倫理的主題是結合在一起的。王瑞蘭與蔣世隆在戰亂中結婚,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不門當戶對,為當時社會所不容,因而受到了王鎮的反對。作品卻肯定這對青年男女的行為,指斥“倚勢仗權,將夫妻苦苦拆散”的王鎮為忘恩負義。通過人物之間的衝突,揭露了封建倫理道德的悖謬情理,讚揚王瑞蘭的不忘故舊、忠於愛情。劇中還從許多方面描寫了人們在危難中相互扶持的美好感情,如王夫人與蔣瑞蓮、王瑞蘭與蔣瑞蓮以及蔣世隆與陀滿興福之間的深情厚誼,誠實的熱心腸的客店主人黃公夫妻的形象也相當動人。金元以來,戰亂頻仍,人民飽受顛沛流離、妻離子散的痛苦,益發感到忠貞的愛情和純正的友誼之可貴。《拜月亭記》中形象的塑造,流露了古代民眾的這種樸素的願望和要求。王瑞蘭的藝術形象寄託了劇作家的理想,刻畫得真實動人。她出身於尚書府第,是一個不識人間苦難為何物的千金小姐。戰爭突然把她推出了安逸的家庭,惶急中得到蔣世隆的幫助和保護,由深懷感激而產生愛慕。但她畢竟是一個貴族小姐,深受封建教養,不可能一下擺脫禮法和榮譽觀念的束縛,因而引起了內心的衝突。她的性格的重要發展,是對王鎮拆散他們婚姻的暴行的反抗。嚴酷的現實推動她與封建禮教進一步決裂。作品後半部著重刻畫了王瑞蘭對蔣世隆執著的思念,對父親的不滿,以及對與自己命運相似的義妹瑞蓮的深情憐惜。她是戲曲人物畫廊中一個美好善良的婦女形象。

藝術特色

全劇所寫人物不多,情節結構也不算太複雜,但所展示的生活場景卻相當廣闊,蘊含的思想內容也比較深刻,劇作以番兵(即當時在漠北崛起的蒙古族)入侵金邦所引起的社會動亂為背景,描寫了朝廷內部群臣的鬥爭和人民流離顛沛的生活。劇情雙線發展,一條線索是蔣世隆和王瑞蘭在亂世中的悲歡離合,是為全劇主線;另一條線索是陀滿海牙與奸臣聶賈列的鬥爭和其子陀滿興福的出逃,是全劇的副線,起著交代故事背景和襯托主線的作用。
《拜月亭記曲譜》《拜月亭記曲譜》
《拜月亭記》是一部很有特色的作品,悲、喜因素的融合、巧合手法的運用都非常成功,曲詞、賓白也很有個性。不足之處是,在結構上,對蔣世隆和王瑞蘭這條主線安排得相當完整緊湊,而對陀滿興福和蔣瑞蓮這條輔線卻未寫出特色,開頭也顯得比較鬆散、拖沓,揭示矛盾較晚。

作品評價

明代呂天成曲品》:“元人詞手,制為南詞,天然本色之句,往往見寶,遂開臨川玉茗之派”。
明代李贄: “《拜月》曲白都近自然,委疑天工,豈日人造。”
明代沈德符《顧曲雜言》:“北有《西廂》,南有《拜月》。……《拜月亭》系元施君美撰,何元朗以為勝《琵琶記》。”

作品爭議

關於此劇的作者,學術界歷來多有爭議,在明代,人們多認為它是元代施惠所作,何良俊《四友齋叢說》、《曲論》,王世貞《曲藻》、《藝苑卮占》,工驥德《曲律》,沈德符《顧曲雜言》,臧晉叔《元曲選序》均主此說,清代王奕《新傳奇品》,黃文吻《曲海目》亦沿其說,明清多種《幽閨記》刊本均署為施惠所作。
但是,也有學者對施惠是否真是《幽閨記》作者表示懷疑,明代呂天成《曲品》認為“此記“於施君美筆,亦無的據”。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中,根據鐘刖成《錄鬼簿》所載施惠事跡無一語語及《拜月亭記》,亦對明人所說存疑,並且以《幽閨記》第五出“下場濤巾有“雙手劈開生死路”句,認為這是明太祖微行時為閹豕家所題春聯之語,斷定作者當為元末明初人。日本青小正兒《中國近世戲曲史》第五章“復興期內之南戲”論《拜月亭》,則以為此劇第五出下場詩還有“一身跳出是非門”句,亦為改明太祖所題春聯下句“一刀斬斷是非根”而成,這兩句雖然出於明人手筆,但古劇中常有把後人詞語羼入前人劇作的現象,像《殺狗記》為元代南戲,其第二十二出下場濤亦有此二句,而難以僅根據劇中一二詞語而斷定全劇創作年代。
學術界對《拜月亭記》作者問題,未能取得統一意見。有的認為是施惠所作,如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有的表示存疑,如張庚、郭漢城主編的《中國戲曲通史》,工季思主編的《中國十大古典喜劇集》,李修生主編的《古本戲曲劇目提要》等。

版本信息

該劇在《喜詠軒叢書》作《幽閨怨佳人拜月亭記》四卷,《六十種曲》作《幽閨記》二卷,都說元施惠著。

作者簡介

施惠,元代戲曲作家。一說姓沈,字君美、均美, 浙江錢塘(今杭州)人。生卒年不可考,鐘嗣成《錄鬼簿》將其列為“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中,可見施惠在鐘嗣成作《錄鬼簿》時已去世,而《錄鬼簿》作於元至順年間,故施惠生活於元至順以前。施惠巨目美髯,奸談笑,居杭州吳山城隍廟前,以坐賈為業,是一位書會才人。與鐘嗣成、范居中、趙良弼、陣彥實、顏君常等相交,曾與范居中合撰《肅霜裘》雜劇。作有南戲《拜月亭記》,又名《幽閨記》。另據傳抄本《傳奇匯考標目》所載,施惠尚作有《芙蓉城》、《周小郎月夜戲小喬》兩劇,今皆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