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信軍

一,招信軍,古代行政區。治在今江蘇盱眙縣東北。十國吳大和三年(931年),吳國升盱眙縣為招信軍。後入南唐廢。建炎三年(1129年)六月,盱眙縣復升為盱眙軍,隸淮南東路,轄天長、招信兩縣。乾道初(1165~1168年),盱眙入於金,仍為盱眙軍。紹定五年 (1232年),宋將張惠執知軍以城降金,金使完顏訛可戍之。後改盱眙軍為招信軍,轄天長、招信兩縣,隸屬於淮南東路。元仍初為招信軍。至元十三年(1276年),行招信路安撫司事,轄盱眙、天長、招信、五河四縣。次年,招信路升為路

二,“招信軍”是宋金交戰時駐海州一帶的軍隊名稱,此前,在劉志洲山發現“招信軍”石刻,內容涉及船、人物、閣樓岩畫和宋代軍隊編制等內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招信軍
  • 外文名:無
  • 屬性:古代行政區
  • 原因:吳國升盱眙縣為招信軍
一,招信軍,古代行政區。治在今江蘇盱眙縣東北。十國吳大和三年(931年),吳國升盱眙縣為招信軍。後入南唐廢。建炎三年(1129年)六月,盱眙縣復升為盱眙軍,隸淮南東路,轄天長、招信兩縣。乾道初(1165~1168年),盱眙入於金,仍為盱眙軍。紹定五年 (1232年),金將以盱眙降宋,宋改盱抬軍為招信軍,轄天長、招信兩縣,隸屬於淮南東路。元仍初為招信軍。至元十三年(1276年),行招信路安撫司事,轄盱眙、天長、招信、五河四縣。次年,招信路升為路
二,“招信軍”是宋金交戰時駐海州一帶的軍隊名稱,此前,在劉志洲山發現“招信軍”石刻,內容涉及船、人物、閣樓岩畫和宋代軍隊編制等內容。
2007年2月,雲台鄉朱麻村退休教師夏宏圖在村西山澗上發現一處宋代石刻,文中出現“招信軍”字樣。隨後,淮連雲港市文管辦工作人員在村西的“三撐澗”右北一陡坡岩體上看到了一幅長90厘米、寬50厘米的石碑型石刻,上面字跡清晰可辨。經拓片處理後,確認石刻內容為:“諸馬莊青龍澗胡道□(進) 資福院 師姑岩 招信軍石匠宋□(興)因便到此 一行四人隨喜 寶祐二年十二月日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