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少女

拖延少女

上初一的孩子似乎患上了“拖延症”,原本坐車15分鐘就能回家,她要到晚上七八點才到家;並不繁重的作業,她經常要寫到凌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拖延少女
  • 發生地點:長沙市
摘要,記者調查,記者跟媽媽的對話,記者跟女兒的對話,專家解析,

摘要

長沙市民李麗(化名):上初一的女兒似乎患上了“拖延症”,原本坐車15分鐘就能回家,她要到晚上七八點才到家;並不繁重的作業,她經常要寫到凌晨。她自己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症,行動不便,女兒現在是我生活的全部,我不知道怎樣才能改變女兒“慢吞吞”的性格,希望有人能幫幫她。

記者調查

23日上午,記者來到李麗家中,她正在督促女兒小秋(化名)寫作業,“她剛做完英語作業,一定要先休息會再做其他的,不肯一次性寫完,總是拖拖拉拉的。”
對於女兒的“拖延症”,李麗非常擔心,“從學校到家坐車只要15分鐘,她總要拖到七八點才回來。做作業也慢,很少能在11點前上床睡覺,經常要做到凌晨一兩點。”李麗擔心,女兒睡得晚,早上起不來,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會影響到健康和學習。
李麗2歲時得了小兒麻痹症,行動不便。女兒是她生活的全部,從小到大,事無巨細,李麗都為女兒準備妥當,女兒的任何一點小毛病,李麗都會非常緊張。
“看到她做事慢,我一著急,就會大聲催促她。她也不管,就按自己的速度來,結果總是遲到。”李麗覺得,女兒的思維方式和別人不太一樣。
在採訪過程中,李麗的急性子彰顯無遺,一聊到關心的話題,情緒會有些亢奮,語速也加快了。相比之下,女兒小秋總是不溫不火。在和記者交流中,她一直將雙手放在身後,站得筆直的,她稱“這樣比較紳士。”對於媽媽的擔心,小秋自己也很煩惱,“其實作業並不多,也不難。我也知道自己做事慢,可能是腦子不太靈活吧。”小秋指了指腦袋說。
小秋14歲,休學了一年,現在重讀初一。對於回家晚的原因,她解釋說,“我喜歡在放學後和同學聊天,有時心情不好就想走回去,所以回家會晚一些。”小秋覺得這不是什麼大問題,“長大了就會變好的。”
為了讓孩子按時回家,李麗要求女兒放學時打個電話,她就能估計女兒到家的時間,“但她經常不打電話,我給她打電話也不接。我不能出去找她,只能打電話給她班主任。”
“我覺得很煩,總是讓我打電話。”小秋希望有自己的空間,媽媽有時管得太嚴了,“我現在比較怕媽媽,因為她總是凶我。”對於上周五晚上8點多還沒回家,讓媽媽在家干著急,小秋也很抱歉,“我那天坐錯車了,手機又落在了家裡。”
小秋在學校表現如何?23日下午,記者聯繫到小秋的班主任易老師。易老師介紹,小秋磨蹭的性子在學校也有體現,“放學後她從不會背起書包就走,總是慢悠悠地和同學聊天、收拾書包。出了校門也喜歡找人聊天,不認識的人也聊,還喜歡做鬼臉,很多同學都被嚇到過。”
易老師說,她曾多次與小秋溝通,“她比一般的小孩要想得多,說話時容易離題。有時覺得她挺像個大人的,有很多自己的道理,但有時又像個不懂事的孩子。”
“她重回學校讀書後,我們所有老師都對她刮目相看,的確進步了很多。她媽媽可能是太急了,希望孩子能快速地改變。其實孩子如果得不到賞識,不但不會進步,反而會越來越嚴重的。”

記者跟媽媽的對話

記者:你本身性子就比較急躁嗎?
李麗:不是,我本來性子挺慢的,但一看到女兒整天慢悠悠的,我就受不了,總是忍不住要催她。
記者:在家裡你是比較嚴格的一方嗎?
李麗:是的,我對女兒非常嚴格,因為我女兒很聰明的,我希望她長大後能夠做一個優秀的人。
記者:有想過怎樣改變女兒這個習慣嗎?
李麗:用了很多辦法,就是改不了。我覺得我沒有能力培養好她,要是有人願意培養她,我可以把孩子送給他們做女兒。

記者跟女兒的對話

記者:會不會覺得媽媽脾氣不好?
小秋:媽媽是有點凶,但是以前還是很溫柔的,現在我有點怕她了。
記者:每天放學為什麼不回家而是要和同學聊天?
小秋:我想交一些優秀的學霸朋友,和她一起寫作業,一起進步,我要做“學神”。
記者:媽媽覺得自己沒有教育好你,你是怎么想的?
小秋:我知道自己有些慢吞吞的,就是不知道怎么改,但媽媽為什麼要把我送到別人家裡去呢?

專家解析

規定睡覺時間,培養時間觀念
對於小秋的“拖延症”,記者諮詢了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李麗太過於重視孩子,孩子寫作業都要陪在身邊,他認為這樣做在孩子眼裡,未必會認為是件好事,反而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越催越慢。他建議,給孩子定一個時間,在10點鐘之前必須上床睡覺,沒完成作業也得上床。如果因為作業沒完成受到批評,後果也需要自己承擔,以此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和專注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