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拔罐療法(俗稱火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擠壓等方法排除罐內空氣,造成負壓,使罐吸附於體表特定拔火罐(8張)部位(患處、穴位),產生廣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現象,而達到防病治病,強壯身體為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拔火罐與針灸一樣,也是一種物理療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療法中最優秀的療法之一。是一種古老的民間醫術,兒童同樣適用。還稱“拔罐子”。有火罐、氣罐等。
拔罐法又名“火罐氣”古稱“角法”。這是一種以杯罐作工具,借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產生負壓,使吸著於皮膚,造成鬱血現象的一種療法。古代醫家在治療瘡瘍膿腫時用它來吸血排膿,後來有人套用於肺癆、風濕等內科疾病。建國以後,由於不斷改進方法,使拔罐療法有了新的發展,進一步擴大了治療範圍,成為針灸治療中的一種重要方法。
特點
“拔火罐”是民間對拔罐療法的俗稱,又稱“拔管子”或“吸筒”。所以,許多疾病都可以採用拔罐療法進行治療。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見,按中醫的解釋多屬風濕入骨。拔火罐時罐口捂在患處,可以慢慢吸出病灶處的濕氣,同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止痛、恢復機能的目的,從而治療風濕“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適。
由於拔火罐能行氣活血、祛風散寒、消腫止痛,所以部分人認為對腰背肌肉勞損、
腰椎間盤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種類
(1)竹筒火罐:取堅實成熟的竹筒,一頭開口, 拔罐一頭留節作底,罐口直徑分3、4、5公分三 拔火罐種,長短約8~10公分。口徑大的,用於面積較大的腰背及臀部;口徑小的,用於四肢關節部位。至於日久不常用的竹火罐,過於乾燥,容易透進空氣。臨用前,可用溫水浸泡幾分鐘,使竹罐質地緊密不漏空氣然後再用。南方產竹,多用竹罐。
(2)陶瓷火罐:使用陶土,作成口圓肚大,再塗上黑釉或黃釉,經窯里燒制的叫陶瓷火罐。有大、中、小和特小的幾種,陶瓷罐,里外光滑,吸拔力大,經濟實用,北方農村多喜用之。
(3)玻璃拔火罐:是中華傳統醫療保健中醫器具。一、製作方法:徐州是出產玻璃製品的產地之一。有悠久的歷史。質量優,純度高。生產推出的玻璃拔火罐,是使用高溫玻璃鏈爐、池爐法機制的。是環保產品。二、質量:無色透明。壁厚邊寬,罐口光滑、沒毛刺。手感好。系以耐熱性好的玻璃製成,口小,腔大,罐口略外翻。有五種型號。玻璃罐的優點是罐壁透明,可隨時面察拔罐
部位的皮膚變化,因此臨床最為常用。又由於觀察方便,特別適於刺絡拔罐。
(4)抽氣罐:用青黴素、鏈黴素藥瓶或類似的小藥瓶,將瓶底切去磨平,切口須光潔,瓶口的橡皮塞須保留完整,便於抽氣時套用。現有用透明塑膠製成,不易破碎。上置活塞,便於抽氣。
(5)角制罐:系用牛角或羊角等加工製成,用鋸在角頂尖端實心處鋸去尖頂,實心部分仍需留1~2cm,不可鋸透,作為罐底。口端用鋸鋸齊平,打磨光滑。長約10cm,罐口直徑有6cm、5cm、4cm三種。其優點是經久耐用,但因動物犄角不易收集而很少套用。
(6)紫銅罐:紫銅拔火罐是藏醫、蒙醫傳統的拔火罐。
作用機理
1、負壓作用 國內外學者研究發現:人體在火罐負壓吸拔的時候,皮膚表面有大量氣泡溢出,抽氣拔罐從而加強局部組織的氣體交換。通過檢查,也觀察到:負壓使局部的毛細血管通透性變化和毛細血管破裂,少量血液進入組織間隙,從而產生瘀血,紅細胞受到破壞,血紅蛋白釋出,出現自家溶血現象。在機體自我調整中產生行氣活血、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祛風除濕等功效,起到一種良性刺激,促其恢復正常功能的作用。
2、溫熱作用 拔罐法對局部皮膚有溫熱刺激作用,使熱寒得以交換。以大火罐、水罐、藥罐最明顯。溫熱刺激能使血管擴張,促進以局部為主的血液循環,改善充血狀態,加強新陳代謝,使體內的廢物、毒素加速排出,改變局部組織的營養狀態,增強血管壁通透性,增強白細胞和網狀細胞的吞噬活力,增強局部耐受性和機體的抵抗力,起到溫經散寒、清熱解毒等作用,從而達到促使疾病好轉的目的。
3、調節作用 拔罐法的調節作用是建立在負壓或溫熱作用的基礎之上的,首先是對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由於自家溶血等給予機體一系列良性刺激,作用於神經系統末梢感受器,經向心傳導,達到大腦皮層;加之拔罐法對局部皮膚的溫熱刺激,通過皮膚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徑傳到中樞神經系統,從而發生反射性興奮,藉以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過程,使之趨於平衡,並加強大腦皮層對身體各部分的調節功能,使患部皮膚相應的組織代謝旺盛,吞噬作用增強,促使機體恢復功能,陰陽失衡得以調整,使疾病逐漸痊癒。其次是調節微循環,提高新陳代謝。微循環的主要功能是進行血液與組織間物質的交換,其功能的調節在生理、病理方面都有重要意義。且還能使淋巴循環加強,淋巴細胞的吞噬能力活躍。此外,由於拔罐後自家溶血現象,隨即產生一種類組織胺的物質,隨體液周流全身,刺激各個器官,增強其功能活力,這有助於機體功能的恢復。
4、不同罐法不同作用 在火罐共性的基礎上,不同的拔罐法各有其特殊的作用。如走罐具有與按摩療法、保健刮痧療法相似的效應,可以改善皮膚的呼吸和營養,有利於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對關節、肌腱可增強彈性和活動性,促進周圍血液循環;可增加肌肉的血流量,增強肌肉的工作能力和耐力,防止肌萎縮;並可加深呼吸,增強胃腸蠕動,興奮支配腹內器官的神經,增進胃腸等臟器的分泌功能;可加速靜脈血管中血液回流,降低大循環阻力,減輕心臟負擔,調整肌肉與內臟血液流量及貯備的分布情況。緩慢而輕的手法對神經系統具有鎮靜作用;急速而重的手法對神經系統具有一定的興奮作用。
醫療功效
“拔火罐”是民間對拔罐療法的俗稱,又稱“拔管子”或“吸筒”。它是藉助熱力排除罐中空氣,利用負壓使其吸著於皮膚,造成瘀血現象的一種治病方法。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所以,許多疾病都可以採用拔罐療法進行治療。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見,按中醫的解釋多屬風濕入骨。拔火罐時罐口捂在患處,可以慢慢吸出病灶處的濕氣,同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止痛、恢復機能的目的,從而治療風濕“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適。
由於拔火罐能行氣活血、祛風散寒、消腫止痛,所以對腰背肌肉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刁老師還介紹,火罐還可以用在人體穴位上,治療頭痛、眩暈、眼腫、咳嗽、氣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隻火罐同時施行。
注意事項
① 拔罐時要選擇適當體位和肌肉豐滿的部位。若體位不當、移動、骨胳凸凹不平,毛髮較多的部位均不適用。
② 拔罐時要根據所拔部位的面積大小而選擇大小適宜的罐。操作時必須迅速,才能使罐拔緊,吸附有力。
③ 用火罐時應注意勿灼傷或燙傷皮膚。若燙傷或留罐時間太長而皮膚起水泡時,小的勿須處理,僅敷以消毒紗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較大時,用消毒針將水放出,塗以龍膽紫藥水,或用消毒紗布包敷,以防感染。
④ 皮膚有過敏、潰瘍、水腫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熱抽搐者,以及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另外,有肺部慢性病的人會導致肺泡破裂
有肺部基礎病的患者,如慢阻肺、肺結核、肺膿腫、支氣管擴張等,不適用拔火罐。肺部有炎症時,經常會伴隨肺泡的損傷或肺部有體液瀦留。如果用拔火罐進行治療,會使胸腔內
壓力發生急劇變化,導致肺表面肺大泡破裂,從而發生自發性氣胸。
專家提示,拔火罐後洗澡容易著涼,所以拔罐後不宜洗澡,很多愛在浴池洗澡的人常說“火罐和洗澡,一個也不少”。確實,溫熱的澡水和溫熱的火罐,洗完再拔,拔完再洗,想想都舒服。可是這順序還真要注意,可以洗完澡後拔火罐,但是絕對不能在拔罐之後馬上洗澡。
操作方法
專家提醒:既然是一種專業的治療手段,拔火罐當然並不簡單,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自行在家拔火罐,容易造成危險,生活中並不乏拔火罐時出現意外的事件。如果亂施穴道,有時還會適得其反。
首先要注意選材,中醫多用竹筒,如找不到,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傷及皮肉,底部最好寬大呈半圓形。
在拔火罐前,應該先將罐洗淨擦乾,再讓病人舒適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後點火入罐。點火時一般用一隻手持罐,另一隻手拿已點著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將著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幾晃後撤出,將罐迅速放在要治療的部位;火還在燃燒時就要將罐口捂緊在患處,不能等火熄,否則太松,不利於吸出濕氣,要有罐口緊緊吸在身上的感覺才好。注意不要把罐口邊緣燒熱以防燙傷。
一般拔15—20分鐘就可將罐取下,取時不要強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轉動,動作要領是一手將罐向一面傾斜,另一手按壓皮膚,使空氣經縫隙進入罐內,罐子自然就會與皮膚脫開。
還可以採用
走罐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後,用一隻手或兩隻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體在患者的皮膚上移動。可以向一個方向移動,也可以來回移動。這樣就治療了數個部位。走罐時應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塗抹一些潤滑劑,如甘油、石蠟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時拉傷皮膚。
辯證
刁老師等專家特別談到了拔火罐的一些禁忌,如飽腹、空腹都不宜操作;早起要先排便;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等。而對於某些人群,則屬於拔火罐的禁忌人群,有心臟病、
血液病、皮膚病、皮膚損傷、精神病或神經質的人,肺結核及各種傳染病、各種骨折、極度衰弱、孕婦、婦女月經期、過飽、過飢、過渴、醉酒等,均應禁用或慎用拔罐療法。過於瘦弱的人也不宜用火罐。頭部、心臟處要慎用,不能什麼傷痛都用火罐,外傷、內部
肌肉撕裂等都不可用火罐,否則將適得其反。
作為傳統的中醫外治法,拔火罐同樣要講辯證。比如治療頭痛,一般都配合取穴治療,這時就要分清症候,在前額及太陽穴拔火罐,主要適用於
外感風寒頭痛;頭痛較劇者,可選太陽、
陽白、中沖等穴;
高血壓性頭痛可選雙太陽、印堂;如果脹痛以前額為劇者加雙攢竹;疼痛以頭頂為甚者加百會;頸項活動不便者加雙風池;眩暈、眼花、耳鳴等症狀突出者加雙
頭維穴。這時就不是一般人可以操作的了,需要醫生指導下,按照中醫
經絡學說來操作。
火罐療法是一種以罐為工具,藉助熱力使罐吸附在
腧穴或應拔部位的皮膚表面,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的一種治療方法。
1.患者取舒適體位,使肌肉放鬆,並裸露施治部位。
2.根據病情和施治部位,選擇大小合適的火罐。
3.治療局部如毛髮較多,應塗凡士林油。
4.依具體情況選定閃火等拔罐方法,並迅速將罐扣在已選定的部位上。
5.按照病情,每次可拔一個或同時拔幾個火罐。
6.拔罐時間應按罐的大小及吸力強弱而定。大罐吸力強,拔3-5分鐘;小罐吸力弱,拔10-20分鐘。
7.起罐時,術者應一手持罐,一手用手指輕輕按壓拔罐周圍皮膚,使空氣緩緩進入罐內,然後取下。起罐時切忌硬拉或旋動。為防止拔罐局部擦傷,起罐後可於施治部位塗擦凡士林。
禁忌症
一、禁忌證
1.皮膚過敏,全身枯瘦或皮膚失去彈力者。
2.全身劇烈抽搐或煩躁不安者。
3.浮腫病,或水腫者。
5.婦女月經期。
6. 妊娠婦女的下腹及腰骶部。
二、注意事項
1.拔罐部位的皮膚要平坦,肌肉應比較豐滿,最好先洗淨擦乾。
2.如用棉棒或棉球蘸酒精或用液酒精法,所用酒精不要過多,燃燒時注意不要將罐口燒熱,以免燙傷局部皮膚。
3.骨性突出部位、血管豐富部位,以及心尖搏動處、乳房等部位,一般不宜拔罐。
4.拔罐可機械地刺激皮膚,反射地影響大腦皮層,通經活絡。拔罐的種類有充血性火罐(罐吸引後達到皮膚潮紅)、瘀血性火罐(罐吸引後達到皮下出血,皮膚呈紫點或紫斑)、感冒、頭痛宜在
太陽穴拔充血性火罐;
支氣管炎、哮喘可在背部
肺俞穴拔瘀血性火罐。
5.根據病情拔罐,一般為輪流取穴,一次不宜過多。局部瘀血尚未消退時,不應再於原部位重複拔罐。
6.拔罐過程中,體位切勿移動,以免火罐脫落。
7. 拔罐時注意保溫,防止受風著涼。
8. 防止灼傷或燙傷。局部如有燙傷時,可塗龍膽紫等藥物。局部起水泡時,小的不需處理,消毒包紮即可;大的則應在消毒後用無菌空針吸出積液,保留皰膜,然後塗用清涼油,也可覆蓋凡士林紗布及敷料後包紮,或用大黃、地榆、寒水石各等份,共研細面,用麻油調膏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