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棄型社會

拋棄型社會(throwaway society)是由托勒夫提出來的,是指人們被消費主義深刻影響的社會。這個辭彙意在批評人們過度消費和過度生產一次性或者短命的產品的行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拋棄型社會
  • 外文名:throwaway society
  • 提出人:托勒夫
  • 概述:人們被消費主義深刻影響的社會
概念,辭彙的來源,被拋棄的商品,不斷增多的包裝廢棄物,被扔掉的食品,被扔掉的電子產品,拋棄型社會的理論,

概念


throwaway society lifethrowaway society life

辭彙的來源

在1955年8月1日,美國的《生活》(Life)雜誌發表了一篇名為《拋棄型生活》(《一次性的生活》)("Throwaway Living")的文章。這篇文章被認為是第一次使用了“拋棄型社會”這個術語。
Life magazineLife magazine

被拋棄的商品

不斷增多的包裝廢棄物

《科學與世界健康》指出:在1905年和2005年之間,紐約市廢棄物回收“產品廢物 “(包裝和老產品)上升了十倍,從每人每年921242磅。 容器和包裝占所有城市固體廢物32% 。 非耐用品(壽命小於三年的產品)占27%,耐用品是16%。
包裝廢棄物包裝廢棄物

被扔掉的食品

2004年, 亞利桑那州大學的研究表明,40%到50%的所有可食用的食物永遠不會被吃掉。
food wastefood waste
估計每年43億美元的可食用的食品被丟棄。

被扔掉的電子產品

一部用了多年但依然沒壞的手機、那些配置雖然已經落伍而功能完好的筆記本電腦,還有一抽屜被冷落的MP3、移動硬碟……現代人的家裡或多或少會有以上所說的這些東西,我們稱之為“電子垃圾”。
電子垃圾電子垃圾
據2010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報告,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子垃圾生產國,每年生產超過230萬噸電子垃圾,僅次於美國的300萬噸;到2020年,我國的廢舊電腦將比2007年翻一番到兩番,廢棄手機將增長7倍。

拋棄型社會的理論

“有計畫的淘汰”,是在20世紀20年代和20世紀30年代大批量生產開始流行時開發的製造理念。其目標是使產品或零件隨著使用次數的增多或者超過一定期限後被淘汰或者不令人滿意。 The Waste Makers的作者Vance Packard,稱這是“商業系統性地努力把我們變成浪費的、債務纏身的、永久不滿足的人。”
戴維·哈維說:“一個一次性物品充斥的社會的推動力,在1960年代間開始明顯起來。不只是扔掉生產出來的產品(造成巨大的一次性廢品問題),也意味著可以扔掉價值觀、生產方式、穩定的關係、對事物的依戀、建築物、場所、民族、已就收的行為和存在方式。”
格蒙特·鮑曼:“消費主義使得曾是個人逃避命運的消遣變成了社會建構的命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