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韋納早期基督教名勝

拉韋納早期基督教名勝

拉韋納位於佛羅倫斯東北180多公里,靠近亞得里亞海,是歐洲拜占庭文化的寶庫,尤其以鑲嵌畫聞名於世,也是大詩人但丁安息的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拉韋納早期基督教名勝
  • 外文名:Early Christian Monuments of Ravenna
  • 國家:義大利
  • 所屬洲歐洲
世界文化遺產,基本資料,遺產描述,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遺產介紹,公元5世紀多個國家的首都,早期基督教名勝集聚地,影響,

世界文化遺產

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拉文納早期基督教名勝
Early ChristianMonuments of Ravenna
入選時間:1996年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iii)(iv)
地理位置:N44 25 15.5 E1211 00.0(迦拉·普拉西狄亞陵墓)
N44 25 13.5 E1211 46.5(聖維塔萊教堂)
N44 24 57.3 E1211 51.4(尼奧尼安洗禮堂)
N44 24 55.8 E1211 00.0(大主教禮拜堂)
N44 25 00.4 E1212 00.0(新聖阿波利納雷諾沃基督教堂您巴肯)
N44 25 07.4 E1212 00.0(阿里亞諾洗禮堂)
N44 25 29.2 E1212 00.0(狄奧多里克陵墓)
N44 22 48.3 E1213 00.0(克拉塞的聖阿波利納雷諾沃基督教堂)
遺產編號:788

遺產描述

拉韋納(也譯作拉文納)是義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拉韋納省的省會,拉文納早期基督教名勝位於佛羅倫斯東北180多公里,5世紀時拉文納是羅馬帝國的所在地,後來一直到8世紀它又才抹刪成為拜占庭義大利的所在地。城中擁有獨特的早期基督教馬賽克藏品以及建築。
1996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iii)(iv),拉文納早期基督教名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5世紀時拉文納是羅馬帝國的所在地,後來一直到8世紀它又成為拜占庭義大利的所在地。城中擁有獨特的早期基督教馬賽克藏品以及建築。所有的8座建築普拉西狄亞陵墓、尼奧尼安洗禮堂、聖阿波利納雷諾沃基督教堂、阿里亞諾洗禮堂、大主教禮拜堂、狄奧多里克陵墓、聖維塔萊教堂,克拉塞的聖阿波利納雷基督教堂都是在5世紀到6世紀期間所建。所有的建築都顯示出了極高的藝術水準,其中包含了希臘羅馬傳統、基督教的插圖以及東西方風格的完美交融。

遺產介紹

拉文納是早期基督教名勝集聚地。現存古建築有傳福音的聖喬萬尼教堂(5世紀)、聖洛倫佐紀念堂(5世紀)、聖皮爾、馬基奧教堂(5世紀)、聖安德里亞禮拜堂、聖維塔等教堂、企幾尋槓聖阿波利納雷新教堂以及方陵墓、會堂、宮殿和城堡要塞等。

公元5世紀多個國家的首都

拉文納位於佛羅倫斯東北180多公里,靠近亞得里亞海,是公元5世紀多個國家的首都。在古羅馬統治時期,這裡是重要的港口和軍事重鎮。公元5世紀羅馬遭受蠻族蹂躪後,拉文納成為西羅馬帝國的首都(402-476年)。西羅馬衰落後,東哥特人、蠻族領袖奧多阿和狄奧多立克都把它定為首都。後來,當拜占廷皇帝查七丁尼重新徵得義大利的部分領土時,仍然把拉文納作為其權譽殃力的中心(5-6世紀)。定判匪其原因部分可歸結為傳統的延續,部分因為它是直接通往拜占廷的海上貿易中心。再往後,它除了短期的倫巴第人和法蘭克人統治,日耳曼皇帝統治和自由城邦時期外,大部分時間控制在教皇手中。

早期基督教名勝集聚地

拉文納今天的城市格局基本是在查士丁尼時期形成的。此後,各類建築不斷湧現,包括一些居於義大利藝術和建築奇蹟之列的教堂。早期的拜占廷教堂主要是巴西利卡式,從建築的平面看,它呈長方形。除此之外,還有“集中式”和“十字平面式”。“巴西利卡”式,外表是極其樸素的磚制結構,裡面則鋪滿了金碧輝煌的鑲嵌畫。
公元521年至547年,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為紀念拉韋納光復,下令建造了聖維塔等教堂。聖維塔等教堂平面呈八角形,屬於“集中式”的建築結構:一個八面形的主體建築被普通的垂直與水平的拉刮線腳所劃分。主體建築是一個經過雕琢的鼓座。芝企葛淋教堂的內部設計也較複雜,其穹頂由中央的八個墩支撐著。園廳周圍有兩層繞道,繞道的第二層有上敞廊。半園室與通道相連;半園室開有了扇窗子,在園廳的八個墩子間和所有空隙都有兩層連線券。每一個角落都進行了裝飾,8根柱子的每一根上,都鑲有華麗擔虹乃的彩色大理石浮雕,柱頭是重疊復斗式,復斗的四面及拱壁上裝飾著卷草與雙獸圖案。籃狀柱頭上該著精細的透孔花紋。該教堂還以其迴廊和後殿的鑲嵌畫聞名。
城的北面有一座伽拉普拉西迪寢陵和兩座文藝復興時期的修道院,現在是省立博物館。
拉韋納的園頂大教堂原建於5世紀,18世紀30年代按照巴羅克風格進行了改建,裡面的內奧尼亞諾洗禮堂是一座5世紀多角形建築,更早以前是一間羅馬式浴室,建造者把拜占庭式的鑲嵌畫與浴室原來的大理石鑲嵌巧妙地結合起來。大園頂下方的天花板上,有基督受洗和12使徒的肖像。
在聖弗蘭切斯科教堂的左邊是義大利最偉大的詩人阿利蓋利·但丁(公元1265-公元1321)墓。而《神曲》是但丁精神歷程的寫照。這部作品通過作者與地獄、煉獄及天堂中各種著名人物的對話,反映出中古文化領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問題,從中可隱約窺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

影響

拉韋納今天的城市格局基本是在查士丁尼時期形成的。此後,各類建築不斷湧現,包括一些居於義大利藝術和建築奇蹟之列的教堂,早期的拜占庭教堂主要是巴西利卡式,從建築的平面看,它呈長方形。除此之外,還有“集中式”和“十字平面式”。“巴西利卡”式,外表是極其樸素的磚制結構,裡面則鋪滿了金碧輝煌的鑲嵌畫。

早期基督教名勝集聚地

拉文納今天的城市格局基本是在查士丁尼時期形成的。此後,各類建築不斷湧現,包括一些居於義大利藝術和建築奇蹟之列的教堂。早期的拜占廷教堂主要是巴西利卡式,從建築的平面看,它呈長方形。除此之外,還有“集中式”和“十字平面式”。“巴西利卡”式,外表是極其樸素的磚制結構,裡面則鋪滿了金碧輝煌的鑲嵌畫。
公元521年至547年,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為紀念拉韋納光復,下令建造了聖維塔等教堂。聖維塔等教堂平面呈八角形,屬於“集中式”的建築結構:一個八面形的主體建築被普通的垂直與水平的拉刮線腳所劃分。主體建築是一個經過雕琢的鼓座。教堂的內部設計也較複雜,其穹頂由中央的八個墩支撐著。園廳周圍有兩層繞道,繞道的第二層有上敞廊。半園室與通道相連;半園室開有了扇窗子,在園廳的八個墩子間和所有空隙都有兩層連線券。每一個角落都進行了裝飾,8根柱子的每一根上,都鑲有華麗的彩色大理石浮雕,柱頭是重疊復斗式,復斗的四面及拱壁上裝飾著卷草與雙獸圖案。籃狀柱頭上該著精細的透孔花紋。該教堂還以其迴廊和後殿的鑲嵌畫聞名。
城的北面有一座伽拉普拉西迪寢陵和兩座文藝復興時期的修道院,現在是省立博物館。
拉韋納的園頂大教堂原建於5世紀,18世紀30年代按照巴羅克風格進行了改建,裡面的內奧尼亞諾洗禮堂是一座5世紀多角形建築,更早以前是一間羅馬式浴室,建造者把拜占庭式的鑲嵌畫與浴室原來的大理石鑲嵌巧妙地結合起來。大園頂下方的天花板上,有基督受洗和12使徒的肖像。
在聖弗蘭切斯科教堂的左邊是義大利最偉大的詩人阿利蓋利·但丁(公元1265-公元1321)墓。而《神曲》是但丁精神歷程的寫照。這部作品通過作者與地獄、煉獄及天堂中各種著名人物的對話,反映出中古文化領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問題,從中可隱約窺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

影響

拉韋納今天的城市格局基本是在查士丁尼時期形成的。此後,各類建築不斷湧現,包括一些居於義大利藝術和建築奇蹟之列的教堂,早期的拜占庭教堂主要是巴西利卡式,從建築的平面看,它呈長方形。除此之外,還有“集中式”和“十字平面式”。“巴西利卡”式,外表是極其樸素的磚制結構,裡面則鋪滿了金碧輝煌的鑲嵌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