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絮斯

拉絮斯,法國上弗蘭德作曲家。是16世紀最多產和多面手的作曲家。當時在歐洲最為有名,廣受尊敬。12歲入曼圖阿公爵府供職,旋赴義大利。1547—1549年間在米蘭,後赴那不勒斯,並開始作曲。1553年任羅馬聖約翰拉特蘭教堂樂監。1555年,他的第一部書《牧歌、聖誕頌歌、坎佐納及經文歌集》 出版,1556年,他的第一本五—六聲部經文歌集於安特衛普出版。在上述期間他寫過彌撒及為古典拉丁文歌詞配樂。1563年任巴伐利亞宮廷教堂樂監。在此期間,他負責早禱彌撒。從他大量的聖母頌歌作品來看,當時的晚課也經常隆重舉行,他當時還創作了大量的經文歌,供彌撒和日課之用。此外,還負責唱詩班歌童的教育工作。1574年,他獲得教皇格里哥利八世的金馬刺騎士封號。此後數年,他遊歷維也納和義大利各地,他的塞西利亞經文歌《cantantibucorganis》在埃夫利獲獎。在此期間,他的五卷宗教音樂巨著《Patrocinium musices》 出版,名震歐洲。1581—1585年,他新出版了彌撒、聖母頌歌、經文歌、讚美詩和德文利德歌集。他一生寫作不倦,去世前還寫了一套帶七聲部經文歌的作品獻給教皇。他的配樂大部分為模擬彌撒,主要以自己的經文歌,法國尚松曲或義大利牧歌為基礎,集模擬技巧之大成。他善於改寫和重寫自己或別人的音樂,加以提高,集眾家之長為己所用。他的四首受難曲是應答聖歌體裁。其中《聖馬太》與《聖約翰》眾唱段與不同人物的歌詞用復調配樂。在1575年初次發表的《聖馬太受難曲》中,眾唱段的音樂與各個人物的二重唱、三重唱的靈活的模仿風格之間有一種明顯的風格上的區別。這部作品長期受到歡迎,150年之後還在演出。他寫了101首聖母頌歌配樂,廣泛使用了不同的定旋律技巧讚美詩音調、單聲部曲調 (作為定旋律)。在這種體裁中他是第一個協調使用模擬技巧的人。他還寫了大量的其它體裁的禮拜音樂作品: 聖誕節、復活節、聖靈降臨節的日課經、耶利米哀歌,讚美詩連禱歌等。他的作品中的日課復調的一個重要範疇是告別歌 (現存12首),其中大部分以經文歌與牧歌作基礎。他的作品中為數量多、地位最重要的是經文歌,它們頗受義大利影響。他的經文歌集《偉大音樂創作》 中收有500多首從二聲部到十二聲部的經文歌。其特點為形象和體現手段豐富多采。大多以新教徒眾讚歌音調為基礎。旋律富於戲劇性描繪,織體多變而清晰,和聲基礎配置巧妙。因此在同時代人中最受歡迎。他的經文歌可分為1.教導性的、2.禮儀性的、3.幽默性的、4.古典的和擬古的、5.宗教的。它們之受到歡迎,不僅因為其美和技巧的完善,而且還因為它的華麗文采—它能通過轉化為音樂風格的修辭手段來產生移情效果。他用音樂把對象描繪得栩栩如生,使人一聽就被吸引過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