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苦聰人》是201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承松。
基本介紹
- 書名:拉祜族苦聰人
- 作者:羅承松
- ISBN:9787516141748
- 定價:55元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2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拉祜族苦聰人》是201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承松。
苦聰,部分拉祜族的漢稱。始見於清。源於唐的鍋銼蠻,明稱“果蔥”,清有稱“古宗”。自稱“戈槎”和“拉祜”、“拉祜西”等。多同音異寫。主要分布於雲南鎮沅、金平、綠春、新平、墨江,江城、普洱、元江、勐臘、景東、景谷亦有...
拉祜族自稱“拉祜納”(黑拉祜)、“拉祜西”(黃拉祜)、和“拉祜普”(白拉祜),拉祜的意思是“老虎”。他稱有鍋銼、果蔥、苦聰、黃古宗、倮黑、黃倮黑、緬、目舍等。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的意願,統稱“拉祜”。“拉祜...
《拉祜族苦聰人》是201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承松。內容簡介 《拉祜族苦聰人:對哀牢山中部一個人群生活方式的研究》主要收錄了問題的緣起、田野點的選擇、研究意義及主要內容、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的主要結論、生態...
鎮沅拉祜族(苦聰人)歷史文化博物館,是全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專題收藏、陳列、展示苦聰人歷史文化的博物館。位於鎮沅恩樂鎮復興村大平掌苦聰新村的“八一”文化活動中心內,占地面積468.83平方米,展廳面積228平方米,距離縣城約9公里...
苦聰年,雲南鎮沅、新平拉祜族(原苦聰支系)民間傳統節日。清《普洱府志》載:“苦聰人以六月廿四日為年, 十二月廿四日為歲首,至期烹羊豚祀先,醉飽歌舞。”至今,苦聰人仍過此二節,尤以六月廿四日為重。當天清晨,各戶家長...
公元13世紀,蒙古軍隊進攻大理國,迫使聚居於金沙江南岸一帶的拉祜族分東西兩路南遷,在瀾滄江東西岸定居下來。而最遠遷至金平縣的一部分拉祜西成為後來的苦聰人。歷史上的拉祜族有“拉祜納”(黑拉祜)、“拉祜西”(黃拉祜)、“...
拜年的儀式表述與和諧民族關係建構下的國家認同——以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團拜為例 論“後直過時期”的拉祜族社會發展問題 社會變遷與苦聰人的宗教文化調適——以苦聰人獵神祭祀為例 移民文化認同與民族關係的發展——以鎮沅縣恩樂鎮易地...
王振明,1947年生,拉祜族(苦聰人)。玉溪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文學、民間文學協會理事長。1971年起在西關國小任教,1986年調縣教育局編撰《教育志》,1991年調新平縣文化館任館長,併兼《...
卡臘節亦稱“安賀別別節”,雲南新平縣拉祜族傳統節日。據說,“卡臘”是教會苦聰人種莊稼、飼養家畜和家禽的始祖。卡臘死後,人們在他死的這天(農曆正月初三)奠祭他。有關這個節日,苦聰人中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很早以前,苦聰人不...
《流芳》是一部原創扶貧題材舞劇,於2020年10月17日,在雲南大劇院首演。該劇講述了雲南省紅河州拉祜族苦聰人真實的脫貧攻堅故事,並以唯美的舞劇形式展現給觀眾。演出信息 2020年10月17日,原創扶貧題材舞劇《流芳》在位於昆明市的雲南...
【妹妹出嫁胞兄馱】是拉祜族苦聰人的婚俗。【妹妹出嫁胞兄馱】拉祜族苦聰人的婚俗。婚前男女社交自由,每到傍晚,男女青年便聚集在老年人外出生產(住宿到地里搞生產)的人家或寨內空屋中,燃起柴火,圍著火塘,說笑玩唱,有的吹蘆笙,有...
鄭顯文說:“這件重約1公斤的蜘蛛網衣服來之不易,這是我們去年11月份到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的者東鎮學堂村波浪寨子做的,當時用了兩天時間、300多張蜘蛛網才做成。”鄭顯文邊介紹邊穿上了蜘蛛網衣服給大家看。能用蜘蛛網做...
《元江縣羊街鄉語言使用現狀及其演變》內容簡介:雲南省元江縣羊街鄉是一個以哈尼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鄉,除哈尼族外還有漢族、彝族、拉祜族(苦聰人)等民族。羊街鄉既有聚居的語言,如哈尼語,又有雜居的語言,如彝語、苦聰話;既...
人物簡介 第一節 清朝末年和民國時期的人物 第二節 人物傳記簡介 第三節 拉祜族(苦聰人)先進人物 第三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人物 第八編 社會 第四十三章 風俗習慣 第一節 年節 風情 第二節 生活(衣食住行)習慣 ...
轄區17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692戶,有鄉村人口2593人,以漢族、拉祜族、彝族為主,是漢族、拉祜族、彝族雜居之地,由於這裡文化教育發育較晚,各個民族至今仍保留著古樸、原始的民風民俗。特別是拉祜族苦聰人的身上還遺留有原始社會時期的...
全村國土面積69.7平方公里,海拔1080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128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蠶桑、核桃、茶葉、烤菸等農作物。境內主要居住著彝族、拉祜族(苦聰人)。文化教育發育晚,至今仍保持著古樸的習俗。新農村建設 2010年,...
該村地處高寒山區,境內山高坡陡,溝箐縱橫,是拉祜族(苦聰人)和彝族聚集地,文化發育晚,古老的民族工藝和風俗世習沿襲。新農村建設 2010年以來,該村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積極落實溫總理的重要批示精神,把國家對苦聰人的扶持當作...
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鄂倫春族、苗族、傣族、黎族、景頗族、拉祜族、苦聰人、獨龍族、傈僳族、佤族等,都有射箭或射弩傳統。每年正月初二,黎族村寨輪流舉行射箭比賽,用一條牛腿當獎品,掛在距離50米左右的大樹下,各村選出一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