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普人區域

拉普人區域

瑞典拉普人區域也叫做拉普人居住區,西起瑞典、挪威兩國北段邊界的山區,北至瑞典最北部的西博滕和北博滕,處在北極圈內,占瑞典領土面積的35%。這裡是拉普人2000年來一直居住著的區域,現在,它是1.7萬一5萬拉普人的居住地,這裡基本完好地保存了拉普人傳統的生活習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拉普人區域
  • 外文名:The Laponian Area
  • 景點級別: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
  • 所屬國家:瑞典
雙重遺產,基本資料,遺產描述,評價,遺產介紹,

雙重遺產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 拉普人區域
英文名稱: The Laponian Area
入選時間: 1996
遴選依據:文化/自然雙重遺產(iii)(v)(vii)(viii)(ix)
地理位置:N67 19 59.988 E17 34 59.988
遺產編號:774

遺產描述

拉普人區域(Laponian Area)也叫做拉普人居住區,西起瑞典挪威兩國北段邊界的山區,北至瑞典最北部的西博滕和北博滕,處在北極圈內,占瑞典領土面積的35%。這裡是拉普人2000年來一直居住著的區域,基本完好地保存了拉普人傳統的生活習俗。拉普人是北歐民族,自稱薩阿米人,他們在這裡生活了兩千年,以飼養馴鹿為生,是歐洲最大原住民族群。
拉普人區域
瑞典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1996年根據文化/自然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v)/(vii)(viii)(ix),拉普人區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評價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瑞典北部北極圈地區是薩米人或拉普人的家園。這裡是最大的也是最後一個人們按照祖傳方式進行生活的地區,這種生活以牲畜周期性的遷移為基礎。每年夏天,薩米人趕著他們的馴鹿群穿越自然風景區走向大山,這些風景區至今還保存著,如今卻受到汽車的威脅。我們可以從冰磧和水流路線的改變中看到歷史和現今的地質作用。

遺產介紹

整個地區的面積為94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未受破壞的自然區域,也是歐洲最大原住民居住地。它包括四個國家公園(馬尤斯國家公園、薩勒克國家公園、帕亞倫塔國家公園和大湖瀑布國家公園)、二個國家自然保護區(拉帕達蘭·德魯塔和夏溫尼亞國家自然保護區),以及斯利契爾馬冰川地帶、巨奧塔溪谷。由於面積廣闊,因此該地區地理形態多變,每一個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都有不同的特點。薩勒克山是區域內最高的山,也是瑞典第二高的山,海拔2089米。波爾尤斯是區內的一個村莊,其水力發電站建於1910年到1915年,是瑞典最古老的水力發電站。
歷史與文化
拉普人主要分布在挪威、瑞典、芬蘭和俄羅斯的北極地區,屬烏拉爾人種。多信基督教路德宗,少數信東正教,並廣泛保留原始宗教殘餘。拉普人的祖先早自1萬年前便開始從烏拉爾地區陸續遷入斯堪的納維亞,原分布地區較廣,後受日耳曼部落和芬蘭部落排擠,逐漸北移。部分人被後來者同化。
據考古資料證明,5000年前就有拉普人在今天瑞典拉普人居住區居住。早期的拉普人以漁獵為生,也從事放牧。他們在組織上十分鬆散,以部族為單位生活,部族中年紀最長的男人或女人為首領,負責勞動分工和日常事務處理。17世紀,拉普人開始大規模地養馴鹿。在今天瑞典拉普人居住區,馴鹿放牧業仍是重要產業。拉普人把針葉林區作為冬季牧場,高山區作為夏季牧場,常年在這些地區放牧,不過流動性較以往要小,牧民們往往在夏季或冬季牧區各建住宅,有的甚至定點飼養。在遊牧業中,許多拉普人用上了現代交通通信工具,如機車、對講機等。瑞典拉普人也把漁業、打獵作為重要產業。
拉普人在生產勞動中也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文化。他們擁有自己的語言—拉普語,有自己的民歌和民族藝術。他們的民歌多是敘事歌,或歌唱民族英雄事跡,或歌唱愛情故事,曲調優美動聽。他們的民族藝術擰繩十分流行,民族服裝顏色鮮艷,刺繡精美。拉普人非常注重文化旅遊業。他們組織自己的民歌隊為旅遊者歌唱,還讓觀光者穿上他們的民族服裝與他們共舞。
豐富的地理風貌和資源
拉普人區域主要有兩類自然地理風貌:一是東部太古代地岩石為基地低地;另外一種是西部占整個保護區面極2/3的高山景觀。前者的形成時代更晚一些,冰川對這一景觀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動植物群的面貌是9000年前一次冰川的消融後,生物集群現象的明證。薩勒克山和大湖瀑布國家公園的北歐阿爾卑斯山景觀以高峻的山巒、幽深的河谷和奔涌的河流而著稱於世。這裡有1800多米的山峰200多座以及100多個冰川。帕亞倫塔地區是一個周圍被瓦斯騰湖和維里湖兩條大湖包圍的高原構成。而維里湖被稱為“瑞典最美麗的湖泊” 。夏汶哈和穆得斯的低地地區是殘留一些山丘的平原。 也就是說,它是一個被針葉林和湖泊所覆蓋的廣袤的平原,上面孤零零地矗立著幾個圓形小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