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扎德公司

拉扎德公司

拉扎德公司(Lazard Freres),也譯為雷達飛瑞公司、瑞德集團(Lazard Freres)由亞歷山大·拉扎德(Alexandre Lazard)、艾里·拉扎爾(Elie Lazare)和西蒙·拉扎德(Simon Lazard)兄弟三人於1848年共同創立。拉扎德投資銀行是華爾街最神秘的投行,有150多年歷史,在很長時間內都是一家家族企業,也是近幾十年來最好的國際投資銀行之一。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合作化
  • 外文名稱:Lazard Freres
  • 總部地點:紐奧良
  • 成立時間:1848年
  • 經營範圍銀行外匯
  • 公司性質:投資銀行
  • 公司口號:為客戶服務
公司概況,拉扎德公司,偉人哲學,與現任CEO,

公司概況

拉扎德公司

(Lazard Freres)由亞歷山大·拉扎德(Alexandre Lazard)、艾里·拉扎爾(Elie Lazare)和西蒙·拉扎德(Simon Lazard)兄弟三人於1848年共同創立。從開始在紐奧良經營紡織品業務,逐漸轉向銀行及外匯業務,並在巴黎、倫敦和紐約設立分行,並在那些地方使自己成為最知名的精品諮詢公司之一。 他們是出生於法國的猶太人,遷入美國後,每人出資3000美元在美國的港口城市紐奧良建立了拉扎德公司。起初,這家公司主要經營紡織品業務。此後不久,淘金風席捲舊金山,在這裡,他們開始賣進口商品,還對外做黃金交易。拉扎德公司從只擁有零售商的初級階段逐漸與商業大客戶有了關係,由此開始,這家曾經的紡織品公司鑄造了向銀行業和跨國交易領域擴展的鑰匙。在1858年,他們就將業務拓展到巴黎和倫敦,並在1876年拍賣掉自己的紡織品存貨,輕身全力投入於銀行業[1]。
幾乎在其前160年歷史中,拉扎德都是一家徹底的家族企業。在拉扎德兄弟故去後,接班人為其表親一脈的亞歷山大·威爾(Alexandre Weill)、大衛·大衛·威爾(David David-Weill)、皮埃爾·大衛·威爾(Pierre David-Weill)、米歇爾·大衛·威爾(Michel David-Weill)。
拉扎德公司也作為近幾十年來最好的國際投資銀行之一,拉扎德的故事是投資銀行家的傳奇。當拉扎德的競爭對手們紛紛上市,並將業務擴展到貸款、承銷及其他服務時,拉扎德選擇保持專注和神秘:專注於向CEO們低聲耳語別處聽不到、也不足為外人道的錦囊妙計。它的秘密武器不是繁多的業務線或堅實的資產負債表,而是其判斷力、私密性,及精妙的策略。
現在,拉扎德是華爾街的巨頭,2007年前3個財季中,它賺了13億美元,排在世界併購(M&A)交易的第11位。

偉人哲學

如果說拉扎德公司有什麼核心方法論,那就是“偉人”哲學:聘用行業里最聰明及最富經驗的銀行家,以最好的交易構想而非資本撬動商界。也正因此,它從不將自己的競爭力建築於可規模化的業務,比如承銷上市,雖然回報可觀,但承銷業務需要構建分析師隊伍及遍及歐美的發行渠道。拉扎德所鐘愛的資產,是那些天才銀行家在大腦中勾勒出的奇思妙想——比如,拉扎德的傳奇銀行家費利克斯·羅哈金(Felix Rohatyn)根本不會使用電腦,卻幫助IBM設計了敵意收購美國的蓮花軟體計畫,為郭士納將IBM轉型為服務公司湊足一塊拼圖。
拉扎德公司
依靠著一群天才銀行家,拉扎德以一系列大交易鋪墊了自己的歷史。其中包括PE歷史上最重要的交易,KKR以294億美元收購納貝斯科,製藥業大亨輝瑞先後以610億和900億美元收購法瑪西亞公司(Pharmacia)和沃納-蘭伯特公司(Warner Lambert),以及2004年摩根大通以590億美元收購美一銀行。
而其最近幾年裡最著名的項目,是2005年,有“企業狙擊手”之名的卡爾·艾坎(Carl Icahn)聯手拉扎德試圖收購時代華納。他們發布了一份長達342頁的計畫書,明確建議將時代華納分拆為四家獨立公司:網路公司美國線上,一家內容公司,一家出版公司和一家有線電視公司。同時,他們將實施2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畫,採取措施減少公司開支,比如裁員、部門合併以精簡機構。雖然這一交易最終並未完成,但它足以證明拉扎德在業界進行著何種規模、量級的交易。
在整合之風日盛的美國金融界,拉扎德幾乎是絕無僅有保持獨立、並未將業務線過分延展的金融機構。至少在2007年,這是一個莫大的優勢:當其最大競爭對手,高盛雷曼兄弟美林、貝爾斯登和摩根史坦利這5家投行有45%的收入來自於自有資金交易,次級債就讓它們中的3家舉步維艱。但未染指自由資金投資業務的拉扎德幾乎毫髮無損。

與現任CEO

與拉扎德一系列大手筆交易相匹配的,是其內部殘酷的人際關係——就像它以優勝劣汰的達爾文主義評價交易構思,它也用類似的方法讓人才起落沉浮。
比如其歷史上最卓越的交易大師費利克斯·羅哈金,被其同事評價為“為費利克斯工作相當於被判死刑”。而被稱為“太陽王”的第五任CEO米歇爾·大衛·威爾,與現任CEO布魯斯·瓦瑟斯坦(Bruce Wasserstein)也以公開化的方式愈演愈烈。
“他(瓦瑟斯坦)是個獨裁者,他擅於把我從交椅上擠下去……現在的拉扎德讓我感覺矛盾,我既欣慰於它能存活下來,而且運轉良好,又遺憾這個公司還沒有達到讓人忘我付出的地步。”米歇爾·大衛·威爾說。  的確,瓦瑟斯坦是個讓人感覺到矛盾的人。從成就上說,瓦瑟斯坦足以受人尊敬。但在業界的人際關係方面,他並不是個受歡迎的人。
1980年代,當瓦瑟斯坦為第一波士頓(First Boston)工作時,他還是個體型臃腫的人。在當時,對手們給他冠以“抬價布魯斯”之名,因為他就像個催眠師一樣能讓客戶以史上最高價格進行收購。那時他是華爾街上最被避開的人,私人股權投資大師亨利·克拉維斯(Henry Kravis)甚至聘用他,只是為了讓他離自己的項目遠一點。但無論怎樣,在瓦瑟斯坦的帶領下,第一波士頓在瘋狂的1980年代狂飆突進。之後,他與華爾街另一傳奇銀行家喬·派瑞拉(Joe Perella)建立了投資銀行Wasserstein Perella。這家銀行最終於2000年被德國第三大銀行德勒斯登銀行(Dresdner Bank)以股權方式收購,金額總計16億歐元
他沒有秘訣,只有最基本的價值觀:“只要你始終如一的保持熱情,盯住你最大的客戶,保證你做的最好的交易都是為了自己,那么你就可以在銀行業立足。”業內估算,自1993年以來,沒有人比他在投行領域賺的錢更多——從1980年代以來,他參與過1000起交易,涉及金額超過2500 億美元。
當他接手拉扎德時,這家公司正在垂死掙扎。
拉扎德內部的很多人都認為,瓦瑟斯坦最大的貢獻是恢復了拉扎德的人才儲備。比如他從摩根史坦利挖來了其兼併收購部門的聯席負責人加里·帕爾和威廉·路易斯。這兩個人加盟的條件是:除了自己的秘書,不參與對任何人的管理工作。
加入拉扎德後,瓦瑟斯坦認為拉扎德的IPO勢在必行。但由於公司內部的原因,IPO的時間一拖再拖。其中,最大的困難恐怕就是米歇爾的阻撓。
米歇爾並不看好拉扎德IPO,甚至對瓦此舉付之輕蔑,他從來沒想過要將自己家族一手創建的公司進行IPO。米歇爾曾正式給瓦下了最後通牒:“我與董事會大部分成員都反對你的IPO計畫,如果在2005年6月30日沒有實現IPO的話,你就要辭去在拉扎德的職務。”儘管這個時限後來被米歇爾延長至年底,但IPO計畫仍然難以一蹴而就。
很顯然,瓦瑟斯坦面臨的是一個“集體性”攻勢。根據瓦瑟斯坦的計畫,拉扎德將用12.5億美元的價格全盤收購米歇爾及其他股東持有的大約36%的股份。拉扎德的企業價值為32億美元,其中股權價值為25億美元,債權價值為7億美元。在瓦瑟斯坦的計畫中,有25%的股權將向公眾發售。但米歇爾在發出最後通牒的同時,要求瓦用16.16億美元的價格來收購他及其他股東持有的股份,比瓦之前的計畫高出3.66億。眾所周知,如果瓦想控制公司,讓拉扎德成為“他自己的”,唯一的合法出路就是買走其他人手裡的股份,擺脫米歇爾的阻撓。
瓦開始“賄賂”董事會成員,收買他們對IPO的支持。這一方法很奏效,追求利益的反對者因為自己得到了好處而轉向支持IPO一方。
但問題是,米歇爾要求的16.16億美元從何而來?瓦瑟斯坦通過與法國銀行Caisse d'Epargne合作,獲得了2億美元的投資。另外,他通過“槓桿資本重組”(Leveraged recap)的方式,公開出售股權證券,募集到2.875億美元,以此向投資者提供有息債務和股票擔保。後來,他又為拉扎德注入9億美元新債,再加上IPO的預計收益8.12億美元,瓦就能完全買下米歇爾和現有股東手上的股權。
至此,拉扎德成功完成IPO
在拉扎德IPO後,瓦瑟斯坦擁有了拉扎德1127.5萬的股份,這使他成為了這家公司最大的股東。現在的瓦瑟斯坦是個瘦老頭,依然不苟言笑,依然言辭犀利,臉上的皺紋似乎能告訴人們他所經歷的一切。他說,拉扎德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來自對手們低估了它的危險性。拉扎德已經在M&A市場採取反周期策略,與拉丁美洲、澳大利亞和歐洲中心地區的銀行一起購買或創建合資公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