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861畝(其中:田2,170畝,地7,691畝),人均耕地3.9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8,549.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557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63畝,主要種植茶葉、草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600畝,其中養殖面積2畝;草地3,306畝;荒山荒地39,576畝,其他面積1,794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610戶通電,有14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1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9%、22.73%和34%);安裝固定電話和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8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20戶(分別占總數的46.2%和35.71%)。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8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8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7輛,機車2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170畝,有效灌溉率為22.0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42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9畝。到2009年底,全村4個自然村全部實現五通。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於磚混結構的房屋,有32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還有29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8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17萬元,占總收入的57.1%;畜牧業收入57萬元,占總收入的1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15頭,肉牛132頭);林業收入27萬元,占總收入的7.1%;第二、三產業收入25萬元,占總收入的6.5%;工資性收入72萬元,占總收入的18.9%。農民人均純收入844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5人(占勞動力的2.54%),在省內務工30人,到省外務工15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16戶,鄉村人口2462人,其中男性1442人,女性1228 人。其中農業人口2462人,勞動力1771人。該村拉祜族占總人口數的99.8%。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400人,參合率97.10%。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8公里,建有公廁2 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667平方米,擁有教師9人,距離鄉中學20公里。當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90人,其中小學生215人,中學生75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3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8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7人,其中男黨員41人、女黨員6人。
村委會由支書張品智、主任張榮生、副主任李忠良組成,下設大拉巴、小拉巴等11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4個,共有團員37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1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7408.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5256個(勞均3個)。
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8.45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由於文化落後,接受技術的能力差,加之交通不便、資金不足,所以至今仍較為貧困。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積極向上級政府申請資金扶持,革新種植、養殖技術。大力發展蠶桑產業,為我鄉農民找到新的致富道路。該村設黨小組8個,黨員總數47人,黨員中男黨員41人,女黨員6人。 團員3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