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6年,葡萄牙人在亞洲迎來了讓人厭煩的挑戰者——荷蘭人。後者在數年前,剛剛竊取了從歐洲遠航至南洋地區的航線情報。隨即發動阿姆斯特丹等地的資本家們投資,組建了後來聲名遠播的東印度公司。
在拉奇多角海戰中,葡萄牙人擊敗了荷蘭艦隊,但仍然阻止不了荷蘭人與柔佛素丹國等本土勢力的聯合。
不一樣的對手,馬六甲之圍,激戰拉奇多角,失去意義的勝利,總結,
不一樣的對手
荷蘭人同葡萄牙此前所有的海外對手都不一樣。他們的本土在中世紀時,就已經成為了歐洲最重要的貿易經濟區。其繁榮程度在近代開始後,甚至超過了原來更有實力的北義大利城市。哪怕是巔峰時期的葡萄牙船隊,都需要將整船的東方貨物,運到荷蘭等地出售。因為荷蘭與整個尼德蘭地區,就是當時歐洲國際貿易的中心。
當荷蘭將這種近代化資本力量,作為武器打向葡萄牙,巨大的威力便迅速迸發。那些加入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們,為公司迅速注入了大量資本。本著錢是自己的原則,公司也要儘可能挑選合適的人才,供職於最合適的崗位。從尼德蘭的船長和水手,到德意志的僱傭兵或武器專家,應有盡有。
1606年,由11艘遠海武裝商船組成的遠征部隊,就是荷蘭制度優勢的體現。他們的組建與維護費用,全部來自股東投資和社會招聘。指揮官科內利斯雖然在起航前隱瞞了船隊的終極目標,卻對於攻克葡萄牙控制下的馬六甲城,信心滿滿。
由於葡萄牙在16世紀80年代被併入了西班牙人的聯邦大帝國,所以進一步選擇從東方的很多領域內撤離。表面上,他們還維持環印度洋-南洋的眾多海外基地,卻在實際上無法投入很多資源。不僅因為里斯本等地的造船基地要服務於西班牙人大西洋戰略,國內的士兵也有不少被僱傭加入了西班牙陸軍。加上巴西和非洲大片新領地的開拓,嚴重透支了有限的國內人力與物力。
同時,由於葡萄牙人在16世紀中前期的巨大成功,為他們自己在亞洲各地豎立了不少對手。尤其是在南洋地區的馬六甲城,分別被南方的亞齊蘇丹國與北方的柔佛蘇丹國所包夾。尤其是後者的王室,就是當年被葡萄牙人驅逐出馬六甲的統治者後裔。很自然的成了荷蘭人極力拉攏的對象。
馬六甲之圍
這年5月,荷蘭艦隊就繞開了缺乏海上力量維護的馬六甲城,在柔佛蘇丹的領地登入。科內利斯隨即與蘇丹展開聯盟談判,希望後者協助他一同進攻馬六甲。
作為回報,荷蘭人只需要保留在馬六甲等地的貿易權,而不像葡萄牙人那樣積極傳播天主教信仰,甚至干預當地人的內部事務。雙方一拍即合,並分別從陸上與海上發起了對馬六甲的圍攻。
然而,由於荷蘭遠征軍的數量非常有限,只能在海軍戰艦幫助下去封鎖城市周圍的少量地方。所以,圍攻戰的主力就需要柔佛人來承擔。但柔佛蘇丹卻對荷蘭人有著很大疑慮。尤其是面對葡萄牙改造後的歐式要塞,就連荷蘭人自己也沒有強攻的把握。這與百年前葡萄牙人的堅決,有著很大反差。於是,在3個月的圍攻後,馬六甲城依然沒有被拿下。荷蘭人的部分船隻則向北航行,準備攔截和捕捉那些落單的葡萄牙商船。
8月14日,馬六甲守軍期盼的增援才從本土抵達印度的果阿。足足20艘來自本土船的船隻,讓葡萄牙的果阿總督阿方索·德卡斯楚有了反擊兵力。他親自出馬去給馬六甲解圍,並從船隊中挑出了戰鬥力最強的9艘戰艦。其中包括1000噸的旗艦康西卡奧號和3艘900噸級的大船。船隊中其餘的戰艦,也大都在600-800噸之間。唯有1艘安東尼奧號是只有240噸的小船。
相比之下,荷蘭人最大的旗艦奧倫治號也僅有700噸的規模。同等級別的海船在遠征軍中還有2艘,其他的則在220-600噸之間不等。這也就意味著荷蘭人在艦船火力方面處於劣勢。同時,葡萄牙人的船會在堅固程度上更勝一籌。
兩支艦隊在馬六甲海峽以北遭遇後,立即爆發了遠距離炮戰。但顛簸的海況讓雙方的命中率都非常的低。於是,卡斯楚選擇以退為進,率領全軍向西航行。科內利斯則帶著整個荷蘭船隊,順勢發起追擊。因為他知道不解決敵人的海軍,就不可能完成對馬六甲的封鎖。
激戰拉奇多角
8月16日,葡萄牙艦隊在靠近拉奇多角的海域,返身迎戰。整支艦隊迅速展開成為一線的縱隊,集中使用一側的火炮進行猛烈射擊。
這是近代葡萄牙海軍開發的一種經典遠距離交戰手段。但主要用來對付數量龐大而質量堪憂的亞洲艦隊。當對手也變成了訓練有素的歐洲人時,遠距離炮擊便不足以解決問題。荷蘭人也照葫蘆畫瓢,迅速將船隊轉為縱隊,使用一側的火炮還擊。於是在之後的2天裡,兩支全部由當時最好的遠洋帆船組成的艦隊,在馬六甲海峽上展開了平行追逐。
當然,這種早期戰列線打法,很難取得一錘定音的效果。於是在8月18日,卡斯楚利用短暫的上風優勢,下令全軍改變隊形,發動了近距離攻擊。這是西班牙海軍在大西洋上的經典戰術。利用大船的火炮和士兵數量優勢,攻占或摧毀兵力不足的敵船。這一舉動也讓整個荷蘭船隊都如臨大敵。他們紛紛選擇調頭,希望避開葡萄牙大船的鋒芒,並在遠距離內重組炮擊縱隊。
然而,320噸的荷蘭戰船拿騷號,沒有及時收到旗手信號。結果,落在了荷蘭艦隊的最後面,並被600噸的聖科魯茲號追上。科內利斯的旗艦奧倫治號,馬上調頭去解救自己的小兄弟。然而這個更為突然的機動,讓奧倫治號自己和後面的米德爾堡號相撞。在荷蘭人忙於將2艘船分開時,卡斯楚的康西卡奧號也從另一側追上了可憐的拿騷號。荷蘭人的這艘小船在瞬間被兩側的葡萄牙艦炮打得千瘡百孔。船員們只得立即跳上小船逃生。
接著,葡萄牙戰艦聖薩爾瓦多號已經殺到了奧倫治號附近。這個危險的舉動迫使剛剛分開的2艘荷蘭戰船同時調頭,將葡萄牙人反包圍在彼此之間。而另1艘葡萄牙戰艦賓士號,也在差不多時間裡接近了奧倫治號的另一側。
於是4艘船在近距離內同時放下船錨,並向對方甩出了抓鉤,爆發了慘烈的血拚。尤其是聖薩爾瓦多號與奧倫治號,都要同時面對船身兩側的敵人,受損嚴重。他們的激戰又將附近的另1艘荷蘭戰艦與1艘葡萄牙戰艦吸引過來,最終形成了6艘戰艦聚集在一起的大混戰。
科內利斯知道荷蘭的戰船經不起這種殘酷的消耗戰。於是他第一個選擇砍斷錨繩,讓奧倫治號迅速脫離戰場。雙方的其餘戰船也都意識到這種不要命行為的危險性。於是各自選擇砍斷錨繩與抓鉤,準備脫離混亂的戰場。但已經傷亡慘重的米德爾堡號和薩爾瓦多號,已經糾纏的難解難分。她們同時被糾纏在一塊的第三艘葡萄牙船拖累,並在大火中開始下沉。
目睹此情此景,科內利斯主動提出休戰。加上風向的改變,讓荷蘭人開始處於上風位置,更多的船開始朝著奧倫治號集中。這樣他們便對冒進的幾艘葡萄牙船有了數量優勢。當然,鑒於己方的損失,他們還是丟下了半沉的米德爾堡號和被擊敗擊毀的拿騷號,離開了交戰水域。這樣一來,葡萄牙人就獲得了拉奇多角海戰的勝利。而馬六甲城的圍困也被徹底解除。
失去意義的勝利
8月19日,荷蘭的船隊撤到了柔佛蘇丹國境內。他們損失了2艘船和150名船員,柔佛人也在各種陸上的小規模衝突中,損失了數百人。對面的葡萄牙人也損失了2艘船,並在陸戰與海戰中一共戰死了500人。
在確定荷蘭人的軍事水平後,柔佛蘇丹終於下決心同他們聯合反對馬六甲的葡萄牙勢力。受到損失的荷蘭船隊,也在當地休整了足足2個月之久。10月,他們突然重返馬六甲,發現那裡再次無艦隊防禦。在返回歐洲赴命前,科內利斯的艦隊摧毀了留在當地的10艘葡萄牙商船。也算是為拉奇多角的撤退,挽回了顏面。至於在海戰中逼走他的葡萄牙艦隊,已經返回果阿。
總結
葡萄牙人無疑贏得了拉奇多角海戰的勝利,但他們的固有劣勢,讓這場勝利的意義被降到了最低。雖然荷蘭人在遠東還沒有屬於自己的固定基地,卻可以獲得任何反葡萄牙勢力的支持。葡萄牙人即便有艦隊質量的優勢,卻還是抵不過由此帶來的整體數量劣勢。
當數量有限的葡萄牙船隊在本土與海外領地之間不停奔波,荷蘭商人們的船隊則將開始源源不斷的開向東方。他們既可以從大西洋進入印度洋,也可以繞過麥哲倫海峽走太平洋航線。而勢單力薄的葡萄牙守軍,就只能幹等著敵人從兩個方向上突然降臨。拉奇多角海戰前後的一系列危機,也是葡萄牙海上帝國衰退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