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拉坯速度(簡稱拉速)以鑄機每一流每分鐘拉出的鑄坯長度(m)來表示。拉速是設計連鑄機的重要參數之一。在鑄坯斷面確定之後,拉速對連鑄機的生產能力起決定作用。國外也有用澆注速度這一概念的,澆注速度以鑄機每一流每分鐘澆注鋼水量(t)來表示。拉速越犬,
連鑄機的生產能力就越大,但它有一定限度。因為鋼水的凝固速度限制了鑄坯出結晶器時的坯殼厚度,拉速越高,坯殼越薄,易產生過大變形甚至漏鋼。同時又會造成鑄坯內部的疏鬆和縮孔,使質量變壞。
在一定的工藝條件下,為了得到最好的經濟效益,在尋求最佳拉速時,必須滿足兩個最基本的要求:一是鑄坯出結晶器下口時具有一定的坯殼厚度,以防止過大變形和拉漏;二是鑄坯內、外部質量良好。
拉坯速度的確定
計算拉坯速度的方法又很多,現有連鑄機實際使用的拉速與斷面的關係可歸納為以下關係式:
V方、圓=7.9De(-0.0087D)
M方=0.06D2e(-0.0087D)
M圓=0.047D2e(-0.0087D)
式中V方、圓—方、圓坯的平均拉速,m/min;
M方—方坯的澆注速度,kg/min·流;
M圓—圓坯的澆注速度,kg/min·流;
D—方坯或圓坯直徑,mm。
影響因素
對漏斗形結晶器而言,考慮到坯殼生長的實際情況,開澆10s內須注滿結晶器並開始拉坯,在漏斗區下部的坯殼厚度必須小於實際的坯殼厚度的一半時,液態鋼水進入結晶器的平行部分,以保證鑄坯順利地從結晶器拉出。要求必須有一個最低拉速的限制,否則結晶器內的鋼水可能凍結。當然,基於薄板坯連鑄機的裝置剛性較強,上下工序的匹配要求所有的薄板坯連鑄機都有最低拉速的限制。
由於連鑄機流數受匹配限制,一般最多2流,板坯寬度又受限於最終產品的規格,為提高薄板坯連鑄連軋的生產能力,只能通過增大鑄坯厚度和提高拉速來實現,最高拉速的極限要受如下3個因素制約:
(1)出結晶器坯殼厚度。拉速越快,坯殼出結晶器時越薄,容易漏鋼。
(2)鑄坯厚度。鑄坯越厚,拉速越快,則結晶器的冶金長度越長,相應的投資費用越高。
(3)鑄坯的表面質量。拉速越快,越容易造成表面夾渣。從已投產的薄板坯連鑄連軋。生產線來看,薄板坯連鑄機只能在3~6m/min的拉速範圍內澆鑄,還沒有超過6m/min的實績,而目前新設計的薄板坯連鑄機的拉速都以6~8m/min為目標。
正常澆鑄操作
正常澆鑄操作是指澆鑄機開澆、拉坯速度轉入正常以後,到本澆次最後一爐鋼包鋼液澆完為止這段時間的操作。正常澆鑄操作的主要內容是拉坯速度的控制,保護澆鑄及液面控制,冷卻制度的控制,脫錠操作和切割操作。
拉坯速度是正常澆鑄操作中的重要控制參數。中問包內鋼液溫度是控制和調節拉坯速度的關鍵。在正常澆鑄過程中,為了保證結晶器出口處有足夠的坯殼厚度,減少拉漏事故,拉坯速度必須和中間包內鋼液溫度密切配合。當採用多流澆鑄時,在澆鑄過程中,由於鋼液注入位置的影響,中間包各流水口的流速有一定的差別,因而各流的拉坯速度不同,距鋼液注入點較遠的水口流速比距鋼液注入點近的水口流速要小。在實際生產中,對距鋼液流入點較遠的水口,可適當加大水口孔徑;而距注入點較近的水口,可適當縮小或維持正常水口孑L徑,以保持各流的拉坯速度相對平衡和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