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合辮是東北地區的地方特色。勞動人民在艱苦年代,就地取材,利用當地野草大葉樟、小葉樟做建造房子的材料,把野草加工成建築材料的一種技術工藝,同時人們也稱呼利用野草建造房子的建築方法稱呼為拉合辮,也把如此建造出來的房子也稱呼為拉合辮房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拉合辮
- 地理標誌:東北地區
- 含義:利用野草建造房子的建築方法
- 性質:一種工藝
一種工藝,一種建房方法,一種建築物,
一種工藝
在空地上先挖了一個很大、很深的圓坑。沿著大坑一圈根據勞動者多少又挖了許多小坑,半人深。在大坑裡面倒水和滿了泥漿,人就跳進齊腰的小坑裡,雙手剛好可以放進大坑裡。拖拉機拉來幾車草,卸在勞動者每個人身旁。我們捋胳膊挽袖子,抓一大把草放進大泥坑裡,把草分成均勻的一把一把,然後拉開拉長,手抓一把草,用雙手不停的在泥里卷著,讓野草卷上粘糊糊的泥土,卷得越瓷實越好用。如果是用來做房頂就從中間一折就可以了,放在小坑旁邊備用;如果是用來建造牆壁則直接拿到牆壁上直接糊上去。
一種建房方法
拉合辮住房是這裡住宅建築史上的一個進步。它是從窩棚、馬架逐步向磚瓦住房過渡的產物,象它本身一樣,是住房鏈條中的一個環節。可以用大葉樟、小葉樟野草製作拉合辮原材料,而後利用這種原材料進一步加工成房子的牆壁和房頂。這種建築方法,也被稱作拉合辮。
這裡最早有過窩棚,那不過是到北大荒安家落戶臨時應急的住處。爾後有過馬架,比起窩棚來算是一幢房屋。然而維持不多幾年便會坍塌歪倒。這時,聰明的北大荒人看到了那無邊無際的大葉樟、小葉樟,注意到這種草既粗壯又柔軟還抗腐爛的特點,就想到用來編牆造房。方法是把一縷縷1米半來長、10厘米粗細的草把子浸到象粥一樣的稀泥里擰成一根根“辮子”。把“辮子”鋪到地基上,兩邊各一人把一端,按牆的一定寬度,同時向上一折向前一辮,依次編一層,中間填一層土。整個房子的四面牆壁,就這樣輕輕鬆鬆地編織起來了。一眼看去,儼然是一道道繪製的花邊圖案,很是好看。不僅牆壁是草辮拉成的,連天棚、房蓋也用一把把草蘸上泥的泥綹子排成的。待拉合辮或泥綹子幹了以後,抹上大泥,房蓋苫上鍘齊的草,屋裡刷成雪白的牆壁,你真看不出是用什麼材料建成的。
還有的把草潤上水後,不和泥,直接擰辮編牆,更省事,但沒有前者結實。
一種建築物
拉合辮房有許多優點,一是就地取材,不花分文;二是建築方便省事;三是比純土房堅牢;四是保暖;在寒冷的北方,這是最重要的。由於土和草的傳導性能比磚差,中間又有許多空隙,冬天屋內牆面不緩霜。正因為有這些優點,以前這裡有不少人家建這種房屋。向陽屯的宋雲亭現在住著的三間房,就是1965年用拉合辮編成的。已經20年了,依然很好。據老屯人說,時間最長的能維持50多年。今天,拉合辮房很少見了,人們大都住上了磚瓦房。但是很多老人都留戀原先住過的泥草房,說這種房屋冬暖夏涼,是房中一寶。